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究

2022-03-16 09:53高彦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辽宁葫芦岛12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电心电图检出率

高彦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临床在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进行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患者71例,患者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病情诊治,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动态心态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阴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假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准确反映心律失常种类及心肌缺血程度。

作为心血管内科多发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动脉管腔管径变小,病情严重者存在血管阻塞现象,导致心肌发生缺氧、缺血及坏死等表现,该病具有进展慢及病程长等特点,若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改善[1,2]。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质。临床常用冠心病诊断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比较高,可24h连续记录患者10万次心电信号,在短暂心肌缺血与一次性心律失常诊断中均能够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3,4]。为了明确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选取71例患者,分别为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在本院进行冠心病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为71例,患者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行诊治,男性39例,女性32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2±2.10)岁。纳入标准:①病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②所选病例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流程并签署同意书;③研究和试验方案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有意识或精神异常者;②合并癌性病变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缺陷疾病者;④合并严重代谢性病变者;⑤检查依从性或者配合度不高者。

1.2 方法

首先为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完成后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叮嘱患者检查前停止服用相关药物。常规心电图检查: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仪,详细记录患者心电状态,指导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接受检查,取患者平卧位并保持全身放松,然后为其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24h持续监测方式,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变化。同时应用D.M.S三通道心电图机,导联设置为V1、V3、V5。在检测过程中,应当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勿靠近有电场和磁场的地区,确保患者院外正常活动,24h后来院拆除心电监护仪,利用计算机形成心电活动图。心电指标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诊断标准:当患者ST段下降超过0.1mV,持续时间>1ms;ST段恢复后,第二次下降超过0.1mV,持续时间>1ms。当患者满足上述条件,则判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以[n(%)]表示患者性别占比、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并通过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律失常检出率对比

检测结果显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均更高,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n(%)]

2.2 心肌缺血检测结果对比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高,假阴性率较常规心电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假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检测结果[n(%)]

3.讨论

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受阻、心肌缺血等症状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该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发热、胸闷、心悸等,剧烈活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可导致病情发作,以心前区绞痛及压榨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加强早期诊断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风险以及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进行冠心病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坏死。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血管内超声、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其中,心电图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以及可重复检查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

心电图技术是在体表开始应用心电图机,详细记录心脏的心动周期变化图形。当前,心电图检查已经成为心脏节律与临床检测的重要手段。患者心肌细胞属于半透膜,且处于静息状态,存在大量正电荷阳离子,膜内也存在负电荷阴离子,呈现出极化状态[6,7]。当患者心肌细胞遭受刺激后,会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此时细胞膜内部会进入大量阳离子,相应改变电位。在此种征象下,电流记录仪呈现出复杂曲线,且T波属于心室负极波的心电图表现。

在诊断心脏类疾病时,长期以来,常规心电图应用普遍,有助于临床获取患者病情相关信息,由于常规心电图的记录时间短,只可以记录短暂心电变化,但是无法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运动状态、情绪状态及环境等对均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心肌缺血症状,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临床应用受限。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动态心电图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弥补常规检查技术的缺陷,在临床诊断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24h不间断监测患者心电状态,全面掌握患者心律失常、ST段异常,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次数、程度与时间[8,9]。

相关报道显示,在诊断一过性心肌缺血和短暂性心律失常症状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连续监测和记录患者心电信号,同时获得同步ST段趋势图与心率变化。对于24h心电记录,可以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以此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发率。例如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若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但未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在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极易产生假阳性情况。此外,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多,无法同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因此会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极易产生误诊问题[10]。冠心病多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心功能减退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发展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常规心电图无法准确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于24h内连续记录心电图信号,多达10万次,能够有效提高短暂心肌缺血、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全面记录,以此获取大量信息,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不会使患者产生较多的不适感,检查费用较为低廉,在广大患者中有着较高的认可度[11,12]。

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症状不明显,若存在以下情况建议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早发现异常并实施干预:日常生活中存在头晕、胸痛、胸闷、心慌等疑似心脏病症状,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未检出异常,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发现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短阵或偶发心律失常等病症,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若常规检查已经检出心律失常,但是尚不能明确潜在风险或者疾病性质,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收集患者大量心电信息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有助于临床判断和明确心律失常风险程度、发生频率及类型等;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较高,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患者睡眠、休息以及工作等情况进行24h全程记录,不但能够使心肌缺血检出率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使缺血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时段等得到清晰显示,有助于临床进行疾病诊治;24h动态心电图还可要用于临床评价人工心脏起搏器性能、抗心肌缺血药物用药效果、抗心律失常效果,有助于临床对心脏病治疗效果及预后改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定;既可有效检测患者心电图实时变化情况,还能够对心电图活动数据进行长时间统计和分析,同时还可记录间歇性心电变化,有助于临床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变化。

此次研究中,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式各项指标对比,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知,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而且操作简单,临床漏诊率更低,患者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猜你喜欢
心电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
一流心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