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翠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近些年气候变化较为频繁,使得洪涝灾害的发生增多,对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起到防洪防灾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本文联系水文水资源管理现状,对存在的水文监测不足、水环境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从完善各类防洪方案、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构建水文预警体系、加强水文水环境管理、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防洪工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有效防洪和保护环境的策略。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防洪减灾和保护环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水文监测不够先进。依托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对水文水资源实施有效监测,可以有效预防洪涝灾害,并对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有效把握,进而采取相对应方法进行治理和保护。但从实际来看,水文水资源监测设备还不够先进,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监控、人工智能等高尖端技术与水文监测设备融合不够深入,无法提升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节水制度不够健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和破坏,不同流域水资源污染情况见表1。随着水资源不断减少,我国也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节水制度,并加大了节约用水技术研究力度,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实现用水总量严格控制,但节水用水意识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水资源浪费行为频频出现,无形中加大了水文水资源管理难度[2]。再次,水文水资源管理不足。水文水资源管理在防洪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水文水资源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水源分配、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要取得理想的防洪和环境保护效果,需根据水源分布和用水需要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特别是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更要通过水资源管理将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在水文水环境治理方面也有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污染类型较多、防治工作不到位等。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上,存在技术水平较低、设施设备不完善等情况,降低了水文水环境管理效率与质量,在防洪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3]。最后,水资源利用技术落后。开展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尽管已经研发出可以节约用水的滴灌、喷灌、渗灌等先进技术,但受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全面普及应用的难度比较大,无法真正实现水文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
表1 不同流域水文水资源污染情况
尽管当前很多城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防洪抗灾预备方案,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预备方案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一些预备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要求,需要加快这些预备方案优化创新。要准确把握城市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综合所掌握的信息科学合理优化防洪抗灾方案,提高方案的可执行性,在保证方案可实施性的同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确保将制定的防洪方案贯彻落实到位,在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的同时,将灾害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3]。
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占比较大,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水文管理部门要深化自身职责意识,主动肩负起洪水险情监测职责,在为洪灾救援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提高防洪抗洪工作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防御洪水灾害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宣传、定期演练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洪抗灾常识,在发生洪涝灾害时人民群众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实现安全转移,减少财产损失[4]。此外,水文水利部门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抗洪防洪意识和能力,在主动树立洪涝灾害忧患意识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国家规范要求,对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有效监测,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监测到的水文水资源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不仅可实现洪涝灾害科学预判,还能够提前进行预防,提高实际防治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尖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水文水环境洪涝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当中,也要加快高尖端技术集成融入与应用,使水文水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准确和可靠。水文水资源管理还涵盖了气象、地质、水利等领域的知识,依托技术手段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水文水资源管理当中,可保障技术设备运用的高效性和精准性[5]。实践中可以从设施智能化、预报机制完善化、信息宣传平台化等层面入手,对水文预警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利用先进技术快速、高质量完成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处理,并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制定极具针对性的灾害预警机制,以提前发出防洪警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完善,可以为防洪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水文水资源环境也能得到有效保护。实践中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对排水管网进行科学设计,为排水工作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针对排水压力增大、管道设施老旧破坏等情况,及时进行升级改造,在实现排水管网系统优化完善的同时,提高管网运行效率。此外,要加强对排水管网系统的监控,将重心落在设施设备运行参数及各管道运行状况监测上,在有效保障排水管网系统实际运行效能的同时,防止漫灌及水环境污染等情况[6]。除此之外,组织专业人员对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定期排查,特别是对管道接口和开关阀门等进行细致检查,并准确记录所得检查数据,为后期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洪涝灾害问题,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文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践中需对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于出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除了要加大各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力度以外,还要对流域出现的污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在明确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以后,采取极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使水文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治理。同时,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让群众参与到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当中。通过微博、微信等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环境等知识,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执行,形成合力恢复和保护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6-7]。
生态防洪工程就是对生态护坡功能、工程功能和安全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在沿江河两岸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以达到保持水土、阻挡洪水、稳固堤岸等目的。具体实践中对生态型防洪工程进行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型防洪工程兼具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属性,在布置防洪构筑物时,除了要考虑人们的亲水需求外,还要将水、河道、提防、河畔植被等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建立起水、植被、生物等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7]。与此同时,全面开展水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控制进入到水文水资源环境中的污染源,并对区域内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涉及的河岸植被、植物群落也要加快恢复,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生态调水、扩大环境容量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除此之外,根据所在地区水文水环境的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修复河道形态、建设生态湿地、修建生态区等措施,进一步优化集防洪、生态、人文、环境、景观等于一体的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问题日渐凸显,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我国加大了水文水资源管理力度,然而受水文监测设备不够先进、防灾减灾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技术较为落后等因素影响,洪涝灾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研究,准确把握水文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完善各类防洪方案、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构建水文预警体系、保护水文生态环境等措施,使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