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晓堂,和习琼,和生鼎,石 涛,和平根,王菊英,黄志英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
近几年,有许多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相关的研究,如邓宽平等指出,27.75%猎霜(福美双·多抗霉素)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夏江文等指出,80%代森锰锌+10%氟噻唑吡乙酮、42%肟菌·戊唑醇、30%烯酰·嘧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高雪冬指出,银法利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增威赢绿和农割,这些研究都筛选出了适合当地使用的药剂。丽江市常年种植马铃薯2.3万hm左右,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其既是山区人民的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可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乃至精准扶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丽江马铃薯种植区由传统的不防治到防治,由传统的人工打药机到运用航空植保器械,防治观念和防治手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晚疫病的重要手段,且在药剂的选择及用药剂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引进6种药剂,旨在筛选出对当地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较好的药剂。
试验地点设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太安村,海拔2 800 m,土质为壤土,前茬作物为黎麦,地势平坦,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均匀。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宣薯2号”。供试药剂有6种,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及使用量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表1),其中药剂对照为枯草芽孢杆菌(CK),空白对照(CK)为清水,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4 m,小区间走道宽60 cm、重复间走道宽80 cm,四周设置保护行。采用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3月17日播种,5月20日出苗,封行期为6月15日,始花期为7月3日,7月25日初发晚疫病,成熟期为9月29日。
使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全株均匀喷施。共喷施2次,第1次喷施时间为7月3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7月16日。
晚疫病发病情况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晚疫病发生情况,分别于第1次药后1周、第2次药后2周和第2次药后4周目测晚疫病发病严重程度,即病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百分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公式为: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防治效果=(CK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CK病情指数×100%。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产量调查:于10月28日收获,收获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
农药残留测定:每个处理随机取1 kg的块茎样品,并寄至相关检测机构检测。
采用Excel整理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第1次药后1周,氟噻唑吡乙酮(处理2)、嘧菌酯(处理3)、肟菌酯(处理4)、唑醚·代森联(处理6)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防治效果均为100.00%,且这4个处理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药剂对照处理防效最差,为22.47%。第2次药后4周,氟噻唑吡乙酮(处理2)、嘧菌酯(处理3)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这两个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氟噻唑吡乙酮(处理2)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处理3外);而药剂对照处理防效最差,为-3.61%。3次调查中,氟噻唑吡乙酮(处理2)、嘧菌酯(处理3)病情指数均最低。从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综合分析来看,防治效果较好的为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
表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折合667 m产量最高的是处理2氟噻唑吡乙酮,为2 227.88 kg,比空白对照增产26.61%;其次是处理3嘧菌酯,折合667 m产量为1 868.54 kg,比空白对照增产6.19%,处理2极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除处理3外);而处理5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照)的折合667 m产量最低,低于处理7空白对照5.94%。
表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经济效益综合分析,667 m产值最高的是处理2氟噻唑吡乙酮,为4 010.18元;其次是处理3嘧菌酯,667 m产值为3 363.37元;处理5枯草芽孢杆菌经济效益最差,667 m产值仅为2 979.22元。在药剂成本上,处理2氟噻唑吡乙酮667 m成本最高,为73.34元;其次是处理5枯草芽孢杆菌,667 m成本为45.00元;处理1烯酰吗啉667 m成本最低,仅为4.88元。
处理1烯酰吗啉样品中检测出烯酰吗啉0.014 mg/kg,处理2氟噻唑吡乙酮低于检测限,处理3嘧菌酯样品中检出嘧菌酯<0.01 mg/kg,处理4肟菌酯样品中肟菌酯<0.01 mg/kg,处理5样品中未检出农药残留,处理6唑醚·代森联低于检测限(检测中所有药物定量限均为0.01 mg/kg)。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且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农民防病时会出现乱用药剂、打药次数增多及混合用药等现象,这可能导致“3R”(residue残留、resistance抗性、resurgence再度猖獗)问题的产生而引发作物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且为避免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产生抗药性,应减少农药用量、科学合理搭配施用化学药剂。
综合分析,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为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其667 m产值较高,分别为4 010.18、3 363.37元。从样品农残测定来看,嘧菌酯含农药残留,但在安全标准内,可正常剂量使用;而氟噻唑吡乙酮低于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