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鸟冠是唐代女子首服中十分特殊的一类,由于目前国内出土文物较少以及部分文物被私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所以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没有被提及,当下学界也对此问题并未展开讨论。然而鸟冠是唐代女子首服在中国历代女子首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其背后承载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就唐代女子首服鸟冠的形制、造型和佩戴人群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比鸟冠中的凤冠与凤形步摇钗的区别,采用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与文物的比对分析,全面探讨唐代女子首服鸟冠。
唐代女子首服的种类多样,诸如钿钗、花树礼冠、笼冠、小冠和高髻式冠等,与中国历代女子首服相比,鸟冠是唐代女子首服中最具特色的冠式。如果我们检索唐代以前的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均不见与女子首服鸟冠相关的信息。有唐一代,鸟冠首次出现,是乐舞女伎和侍女喜欢佩戴的首服,说明它在当时这两类人群中十分流行。
文献记载中对唐代女子首服鸟冠有多次提及,如唐杜佑《通典》乐六“坐立部伎”条记载:“光圣乐,玄宗所造也。舞者八十人,鸟冠,五彩画衣。兼以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业所兴。”《新唐书》卷二十二和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均有相同记载,“帝(唐中宗)即位,作龙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又作《圣寿乐》,以女子衣五色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乐》,舞者鸟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光圣乐》,玄宗所造也。舞八十人,鸟冠,五彩画衣,兼似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业所兴”。《太平御览》卷五六八乐部六记载:“高宗御含元殿东翔鸾阁,大酺……《鸟歌万岁乐》,武太后所造。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并画鸲鹆,冠作鸟象,今岭南有鸟似鸲鹆,养之,久则能言,名吉了。”
笔者通过检讨唐代墓葬考古报告以及收集私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资料,共收集到六件唐代女子首服鸟冠文物,详见表1。其中两件在考古报告中分别被定名为孔雀冠和鹦鹉冠,其余四件定名为鸟冠。
表1:唐代女子首服鸟冠文物
文献记载中,明确提到唐代女子所戴的这种首服叫做鸟冠,但六件文物分别被定名为孔雀冠、鹦鹉冠和鸟冠,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冠的造型是孔雀、鹦鹉等鸟类,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唐代女子首服鸟冠到底是一种笼统的称谓还是具体的“冠作鸟象”?如果是“冠作鸟象”,那么它的造型到底是做什么“鸟”?鸟冠的具体形制是什么样?何人佩戴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均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由于篇幅有限,与唐代女子首服鸟冠相关的其他问题,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解释。
在现存的唐代视觉图像中,女子首服鸟冠的造型多样。这些女子头戴不同造型的鸟冠,楚楚动人,更曾添了一抹唐代女性兰心蕙质的色彩。 如洛阳博物馆藏三彩侍女俑(图1)头上所戴的鹦鹉冠、唐金乡县主墓出土骑马伎乐女俑(图2)头上所戴的孔雀冠。
图1:洛阳博物馆藏三彩侍女俑
图2:唐金乡县主墓出土骑马伎乐女俑
故宫博物院藏三彩女坐俑(图3)、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三彩女坐俑(图4)以及私人收藏三彩女坐俑(图5)的造型大体相似,这三件文物的资料中均记载为头戴鸟冠,内穿紧袖窄襦,外披半臂,腰束长裙,脚穿高头履,手中执物的形象。
图3:故宫博物院藏三彩女坐俑
图4: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三彩女坐俑
图5:私人收藏三彩女坐俑
目前的资料中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的三彩女坐俑头上所戴的首服均笼统的称作鸟冠,笔者认为其准确的定名应该为凤冠。因为在唐代文献和视觉图像中,凤鸟的形象的确与此冠所作的鸟象相似。与唐代首服凤冠相关的文献有多处记载,如唐杜佑《通典》乐六“坐立部伎”条记载“天授舞”:“天授乐,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舞四人,画衣五彩,凤冠。”宋陈旸《乐书》卷一百八十记载“光圣舞”:“唐明皇造《光圣乐舞》,舞者八十人,凤冠,五彩画衣。”文献中提到的舞者即是乐舞女伎,她们的形象是头戴凤冠,身穿五彩画衣,翩翩起舞。此外,“唐代是凤纹的重要转型期……唐代刺绣凤的凤纹头冠似鸡冠,鹰嘴圆点眼,曲细颈,凤眼有似人眼眶,眼下三色羽毛飞起至头后,颈腹同色、似锦鸡腹,羽翼三层、片片分明,远看尾羽层叠而成,凤爪似鹰爪,一脚腾起,张翅欲飞。”凤鸟集合了诸多鸟类的特征,晋张华注《禽经》对凤鸟的特征记载详细,“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而且在唐代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凤鸟的形象大量出现。如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紫地团窠凤纹锦(图6)、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葵花凤鸟纹镜(图7)中的凤鸟形象,与三彩女坐俑头上所戴的鸟冠十分相似,均是凤鸟昂首,展翅欲飞之状,气势恢宏大气。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的三彩女坐俑头上所戴的鸟冠,准确的定名应为凤冠。
图6: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紫地团窠凤纹锦
图7: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葵花凤鸟纹镜
除此之外,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还收藏有一女俑(图8),头梳双环髻,头戴鸟冠,面部施红色妆靥,身穿红色大袖襦服,下身前加蔽膝,双肩翘起,双手持道具,足蹬如意头鞋履,显然为一盛装打扮的舞女形象。该女舞俑头上所戴之鸟冠较其他五件文物体量小,而且鸟的造型偏小,应属于小型鸟类。笔者认为该女舞俑所戴的鸟冠疑似为鸲鹆冠。鸲鹆俗称八哥(图9),属雀形目,惊鸟科。晋张华注《禽经》中记载“鸲鹆”:“剔舌而语。《山海经》谓之者鹆,今人育其雏,以竹刀剔舌本,教之言语。谢尚能做鸲鹆舞。”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女舞俑身穿红色大袖襦服,上绘鸲鹆鸟纹图案,冠作鸟象,与宋李昉《太平御览》乐部六“宴乐”条中记载的武则天所创作的《鸟歌万岁乐》中舞者的服饰穿戴相一致。此外,唐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曰:“兴酣鸲鹆舞,言洽凤凰翔。”说明当时鸲鹆舞也是唐代诸多乐舞中的一种。综合分析女舞俑表演的乐舞有可能就是鸲鹆舞,为了与乐舞表演协调一致,她头上所戴的鸟冠应该为鸲鹆冠。
图8: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女舞俑
图9:鸲鹆
综上所述,唐代女子首服鸟冠是一种笼统的称谓,造型多样。从目前笔者收集到的文物来看,即有孔雀冠、鹦鹉冠、凤冠和鸲鹆冠四种。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或许还会有更多具体造型的鸟冠出现。
唐代女子首服鸟冠中的凤冠造型,是目前笔者已收集到的鸟冠文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在目前的考古报告和相关论文中,学界经常混淆凤冠与凤形步摇钗的形制,笔者认为,准确地区分二者对于全面认识唐代女子首服鸟冠的形制十分必要。如秦凯《唐代女性冠类首服研究》认为,唐代韦十七妹石椁的椁门上右侧为一头戴鸟形冠的仕女,张建林《李倕墓出土遗物杂考》一文认为其是一个复杂的凤鸟造型,嘴里衔有珠串;此外,李星明《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一文认为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图10)是一位头戴凤冠的贵妇形象。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虽然唐代韦十七妹石椁仕女和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两位女性头上所戴之物确实是凤鸟造型,但不应该称为凤冠,准确的定名应为凤形步摇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钗子》中提到了“凤钗”,“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凤钗在唐代的做工十分考究,扬之水说:“西安市韩森寨雷氏墓出土的金凤钗首七厘米,细金粟环绕出宝相花的边框和花里面的枝叶及一个一个嵌宝的小花托,钗头上的凤鸟,用金丝另外编处理,凸起在花心。”唐代韦十七妹石椁和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上的图像,即是把钗头做成了较大的凤鸟造型。
图10: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贵妇线描图(局部)
在文献和诗词中有大量关于唐代凤钗的记载,如唐温庭筠《归国谣》曰:“翠凤宝钗垂簏簌,钿筐交胜金粟。”唐韦庄《思帝乡·云髻坠》曰:“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唐徐凝《郑女出参丈人词》曰:“凤钗翠翘双宛转,出见丈人梳洒晚。”唐李建勋《春词》曰“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又“唐贞元七年(791)九月……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吾于讲下舍金凤钗两支,上真子舍水犀合子一枚,时君亦讲筵中,于师处请钗合视之,赏叹再三,嗟异良久。”除了唐代韦十七妹石椁仕女和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贵妇二人头上插戴之外,传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图》中的两位伎乐天神,明显也是头上插戴凤钗的形象(图11)。陕西西安市灞桥区红旗乡郭家滩村出土唐代凤钗实物(图12),钗脚残损,钗头上的金凤有小孔,为固定钗脚之用。它造型生动,双翼展开,作欲飞状。这些图像与实物均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鸟冠中的凤冠与凤钗的区别。
图11:传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图》(局部)
图12:陕西西安市灞桥区红旗乡郭家滩村出土唐代凤钗钗头
笔者在唐代韦十七妹石椁仕女和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贵妇二人头上插戴的凤钗中添加步摇二字,是因为凤鸟口中所衔珠串会随着人的走动而摇摆。步摇是古代妇女附在簪钗钗头上的一种首饰。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太平御览》中的记载更加详细。由文献记载可知,早在唐代以前,就已有凤形步摇钗的存在。唐代步摇形制与唐以前花树样式不同,正如高春明所说:“它一般多用金玉制成鸟雀之形,在鸟雀的口中,衔挂下一挂珠串,人一走动,珠串便会摇颤。”唐代女子凤形步摇钗对五代女子首饰的样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从敦煌五代第98窟于阗皇后供养像和第108窟宋氏供养像壁画中,均能看到供养人头插凤形步摇钗的形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钗属于首饰一类,冠则属于首服一类;钗是插在头上的装饰,而冠则是戴在头上。如果我们观察这些视觉图像,会发现凤冠的造型较凤形步摇钗的体量大。所以凤冠是鸟冠的一种,与凤形步摇钗的形制差别很大,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李星明《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一文认为,“唐玄宗贞顺皇后石椁内壁是一位头戴凤冠的贵妇形象,可见戴鸟冠也是唐代贵族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有待商榷。将目前文献和文物资料进行比对,我们认为唐代戴鸟冠的女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乐舞女伎,二是侍女。分析如下:
在唐代宴飨时,部分表演乐舞的女伎会头戴多种造型的鸟冠,身穿五彩画衣,翩然起舞,文献中有大量记载。如唐杜佑《通典》乐六“坐立部伎”条、宋李昉《太平御览》乐部六“宴乐”条中的记载,此类文献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文物图像也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图景,如洛阳博物馆藏三彩侍女俑(图1)头戴鹦鹉冠,右手下垂,左手挽袖平举胸前,作舞蹈状;唐金乡县主墓出土骑马伎乐女俑(图2)头戴孔雀冠,双手伸开作拍击腰鼓状;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女舞俑(图8)头梳双环髻,头戴鸲鹆冠,作鸲鹆舞状。除此之外,唐代文献中还记载了乐舞女伎头戴凤冠表演舞蹈的形象,只可惜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并没有发现乐舞女伎头戴凤冠表演乐舞的资料。
唐代另一类头戴鸟冠的人群是侍女,而且文献中记载头戴鸟冠的侍女均是头戴凤冠。如宋李昉《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五“元柳二公”条记载:“元和(806~820)初……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二子感谢拜别。”“唐贞元七年(791)九月……有群女,或称华阳姑,或称青溪姑,或称上仙子,或称下仙子,若是者数辈,皆侍从数千,冠翠凤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钿。”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的三彩女坐俑的服饰穿戴大致相同,均是内着窄袖襦,外罩半臂,下着长裙,足穿翘头履的形象,只是手上所拿之物略有区别,分别为执小鸟、握如意和握长巾。从其所执日常用物来看,身份应为侍女。因为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藏三彩侍女坐俑,除了头梳发髻和手中执物与这三件女坐俑不同,其余均大致相同(图13、图14)。唐代壁画中也有大量的此类侍女形象,这些侍女一般都是手拿各种物品,表现出即将侍奉主人的生活场景。所以,头戴凤冠的三件女坐俑应与文献记载和以上图像一样,均为唐代侍女形象。
因此,笔者认为唐代戴鸟冠的女子并非学界所说的贵族阶层,而应该是下层的乐舞女伎和侍女,因为在《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言及皇后、外命妇之服时,皆是“钿钗礼衣”之制,并未提及冠冕。此外“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纳入后妃官服制度,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后妃在受册、朝谒景灵宫等重要场合,都要按规定佩戴凤冠,其形制在《宋史·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所以历唐之世,凤冠并不是女子的权力象征。
图13:国家博物馆藏唐代三彩侍女坐俑
图14:上海博物馆藏唐代三彩侍女坐俑
同时,鸟冠在唐代乐舞女伎和侍女首服中首次出现也是有原因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社会风尚十分开放,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性的帝国”,唐代女子羃离、帷帽等首服都曾风靡长安。笔者认为鸟冠最先是由于表演的需要,被乐舞女伎所使用,之后才在侍女中普遍流行,并成为时尚。查阅《太平御览》《通典》等文献,可知唐代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与立部伎二部,宫廷乐舞包括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其中的乐舞表演种类很多。乐舞女伎为了表演的需要,除了首服鸟冠之外,还创制了很多新的首服。因为乐舞女伎是宫中的时尚群体之一,她们创造新的首服,使之成为“宫样”,引领着首服的流行乃至演进。正如陈宝良所说:“时尚人物是服饰流行时尚形成的始作俑者,且始终引领服饰时尚,说明娱乐界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服饰时尚的策源地。”
综上所述,由于唐代乐舞种类多样,女伎为了乐舞表演需要,会佩戴各种造型的鸟冠,如孔雀冠、鹦鹉冠、凤冠等。此外,唐代文献记载和文物所呈现的侍女都戴凤冠,而且从目前文献记载和笔者收集到的文物图像来看,在唐代女子首服鸟冠中,只有凤冠是乐舞女伎和侍女都佩戴的首服,说明凤冠在女子中的流行程度具有普遍性。
唐代首次出现的女子首服鸟冠,冠作鸟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存世文物较少,更加突显其弥足珍贵。文献和文物是我们了解唐代女子首服鸟冠的两条重要途径,通过比对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唐代女子首服鸟冠是一种统称,具体造型多样,鸟冠中的凤冠与凤形步摇钗的形制差异显著。鸟冠的佩戴人群为下层乐舞女伎和侍女,由于唐代乐舞女伎的乐舞表演种类多样,进而鸟冠的造型十分丰富,侍女则只佩戴凤冠。鸟冠在唐代女子首服中的首次出现,不仅使唐代女子首服的种类缤纷多彩,也为后世女子首服式样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 秦凯:《唐代女性冠类首服研究》,西安: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7-16页。
② [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乐六,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3707页。
③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14页。
④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567页。
⑤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567页。
⑥ 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28352.html
⑦ 余扶危、张剑:《河南洛阳涧西谷水唐墓清理简报》,《考古》,1983年第5期,第443页。
⑧ 王自力、孙福喜编著:《金乡县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54页。
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官网,https://collections.mfa.org/objects/21108
⑩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457页。
⑪ 松涛美术馆编:《中国美術の精華》,东京:读卖新闻社,2001年,第132页。
⑫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567页。
⑬ [宋]陈旸撰,张国强点校:《<乐书>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934页。
⑭ 胡秋萍:《服饰凤纹研究及其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应用》,无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2页。
⑮ [春秋]师旷撰,[晋]张华注:《禽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页。
⑯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457页。
⑰ [春秋]师旷撰,[晋]张华注:《禽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2-13页。
⑱ [唐]杜审言著,徐定祥注:《杜审言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5页。
⑲ 例如宋代宫廷队舞中的玉兔浑脱乐队在表演时,舞者即是头戴玉兔冠。[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672页。
⑳ 秦凯:《唐代女性冠类首服研究》,西安: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19页。
㉑ 张建林:《李倕墓出土遗物杂考》,《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6期,第68页。
㉒ 李星明:《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参见颜娟英、石守谦主编:《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台北:石头出版社,2014年,第281-310页。
㉓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页。
㉔ 扬之水:《钗头凤》,《收藏家》,2003年第8期,第27-34页。
㉕ [唐]温庭筠:《归国谣》,参见李冰若校注:《花间集评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页。
㉖ [唐]韦庄:《思帝乡·云髻坠》,参见谢永芳校注:《韦庄诗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8年,第393页。
㉗ [明]赵宦光、黄习远:《万首唐人绝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479页。
㉘ [唐]李建勋:《春词》,参见[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第七册),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第695页。
㉙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910-3911页。
㉚ 文章中笔者探讨的步摇为顶端带垂珠“步则摇动”的簪钗,并无涉及步摇冠。且步摇与步摇冠的形制也不同,具体可参见扬之水:《步摇花与步摇冠》,《文汇报》,2019年7月5日。
㉛ [汉]刘熙撰:《释名》卷四,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68页。
㉜ [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514页。
㉝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三册)卷七一五,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175页。
㉞ 孙机:《步摇步摇冠摇叶饰片》,《文物》,1991年第11期,第55-64页。
㉟ 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
㊱ 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敦煌五代·宋》一书中认为敦煌五代第98窟于阗皇后供养像和第108窟宋氏供养像均头戴凤冠。参见段文杰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敦煌五代·宋》,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95、213页。笔者认为其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在五代的文献中都未曾记载凤冠,但多处提到了凤凰钗。关于五代文献中凤凰钗的记载,参见[五代]蜀韦谷编,殷元勋笺注,[宋]邦绥补注:《才调集补注》卷九,江苏:江苏书局,1894年,第264页。
㊲ 李星明:《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参见颜娟英、石守谦主编:《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台北:石头出版社,2014年,第281-310页。
㊳ 唐代金乡县主墓出土乐舞女俑五件,但只有其中一件为头戴孔雀冠的乐舞女伎形象,说明唐代乐舞女伎在表演时并不是都戴鸟冠。参见王自力、孙福喜编著:《金乡县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54-58页。
㊴ [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乐六,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3707页。
㊵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567页。
㊶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66-168页。
㊷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910-3911页。
㊸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导览》,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第154、233页。
㊹ [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参见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五九五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51页。
㊺ 吴艳荣:《(龙)凤冠成为皇后象征之历史考察》,《江汉论坛》,2020年第1期,第108页。
㊻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五十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365页。
㊼(美)陆威仪著,张晓东、冯世明译:《世界性的帝国:唐朝》,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㊽ 陈宝良:《“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下)》,《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第1期,第39-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