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妮
在重视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当下,教师们的命题理念虽然有了转变,但是仍受限于陈旧的命题思维和方式。教师在命题时,对数学关键能力的考查,仅仅停留在浅层面,不够深入;对数学思维品质的考查,单一直白,不够全面;对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简单提及,不够突出。导致命题设置过于单一保守,缺乏创新性和拓展性,缺少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一谈自己对优化小学数学命题设计的思考。
一、关注本质辨析,发展数学关键能力
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課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从本质入手,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学生认知的重难点进行命题,通过对比和辨析,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例题1:“李老师用250元可以买几个单价30元的排球?”用算式250÷30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右图,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 )。
A. 可以买8个,还剩1元
B. 可以买80个,还剩1元
C. 可以买8个,还剩10元
D. 可以买80个,还剩10元
例题2:(1)右边的竖式运用了哪个乘法定律。(2)请你运用这个运算定律表示右边的竖式。345×26=
例题1打破传统计算题的模式,直接抛出竖式计算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数字的含义,本质上是在考查学生对竖式计算中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例题2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而且紧扣概念的本质,抓住知识的结构联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深化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二、关注过程整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1. 过程再现,引领思维。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数学教学中,还应体现在数学命题中。浅层化的知识重现考查,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只有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才能让学生在命题中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再现思维历程,主动思考,大胆推理。
例题3:如图所示,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后,周长增加了6.58 cm,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例题3还原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需要学生找到“拼成后三角形的两条腰的长度均为4r,底是C”的隐藏信息,在重现转化的过程中,深化图形转化前后之间的联系。除了转化思想,还有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都可以用这样的命题方式进行渗透。
2. 整合知识,综合应用。
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将同一体系内的内容通过设计,全方位地进行考察。这样的命题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题4:( )÷20=0.6=18∶( )==( )%=( )成。
例题4融合了“百分数”“成数”“小数”“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数的结构体系中,整合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关注思想渗透,提升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加强变式,灵活解题。
为应对小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思维定势问题,教师要加强变式,通过改变题目的表述形式,提升命题的灵活度;通过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灵活解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能渗透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
例题5:下列4幅图中可以用“58×45+27×45=(58+27)×45表示”的有( )。
A. (2)和(3) B. (1)和(4)
C. (3)和(4) D. (2)(3)和(4)
例题5用情境、算式、图形和语言表达四种方式表述,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表征方式中对同一知识进行理解,考查学生是否能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自由转化。
2. 开放命题,个性解题。
教师通过开放性的命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用自己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命题可以是条件开放、答案开放、解题策略开放。
例题6:王师傅想要用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圆柱形水桶(无盖)。
(1)你选择的材料是 号和 号。
(2)你选择的材料制成水桶的容积是几升?
例题7:学校要建一个长40米、宽25米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面图(注明比例尺)。
例题6是条件开放类型,设计条件开放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抓住问题的本质,排除干扰信息,使题目更具层次性。例题7是答案开放,不仅可以呈现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把学生的推理过程和作图能力一一展现,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
389650058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