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 吴 萍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和项目研究组的课堂观察、对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展开思考,阐明了育人的含义以及与育人教材的关系,提出基于教材探索育人价值的策略与实施路径:对比教材,巧设科学探究之“眼”,助力育人价值;分析教材,聚焦科学思维方式,强化育人价值;挖掘教材,创设体验情境,凸显潜性价值。
12月10日,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沈亚萍校长上了一节科学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引起了各区域教师的热烈研讨,有教师评价说,沈亚萍校长的科学课变了,她的课就是一种方向的引领。沈亚萍校长之前也上过这节课,旧课新教的改变,是一种探索,意义不同了。沈校所上的“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学改变在以下三点:改变之一:教学目标发生变化,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学习方式学习;改变之二:教学过程的变化,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并贯穿全过程,充分体现学习的新理念。改变之三:本课在最后进行了反思环节“今天学习的内容、方式、过程和结果,给大家带来哪些启发?”孩子们的回答:“探索无止境”“实事求是”“珍爱生命”“文明上网”,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发展了科学思维、学到了科学方法,更受到了生命与道德的教育。笔者认为这些改变体现了沈亚萍校长对科学学科的深层次理解,对本课的旧课新上,实则是科学课堂实施苏教版新教材以来科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科学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
小学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认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科学的价值,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和保持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进有效应用科学的能力;还能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利用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科学基本思想方法,养成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理质疑的态度,形成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小学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根据小学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存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显性与潜性育人价值(如图1 所示)。显性育人价值是指那些已经被挖掘、明朗化的育人价值,比如,探究兴趣、合作分享等;潜性育人价值是隐藏在学科知识背后还未被深入挖掘的育人价值,比如科学思维品质,科学本质、德育等。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小学科学育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即潜在价值到显性价值的转变过程。
图1
小学科学教材指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小学科学学科内容的学生用书,本文所涉及的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科学教科书(简称苏教版)。经过精心挑选加工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新教材堪称优质学习资源,蕴涵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思想精华和智慧水平。教师应注重借助教材等资源,让学生经历梳理与探究、移情与理解、创造与表现等科学学科活动,打开知识的深层结构,让科学世界与学生科学潜能匹配,与学生生活世界进行勾连,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意识到科学领域的精神、文化和思想,实现科学的育人价值。
科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必备课程,不仅要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启蒙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求真务实思想的形成。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包含着许多具有育人价值的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充分发挥科学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也非常丰富,如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都都有所涉及,因此教师也应以各学科的内涵为核心,提取出其中的育人内容,从而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科学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眼界。例如,在环形山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动手实验,让学生在盘子里铺上三厘米左右的细沙,再让学生从不同高度向沙盘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以及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进而利用手电筒斜射或者直射石子坑,并且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实验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也能更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内涵,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恒心,进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习惯,并且要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让德育渗透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育人功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问,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也要从细节来展开德育,例如,在做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实验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认真记录的习惯,从而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探索宇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名人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宇宙探索欲望,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以我国宇宙探索发展作为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以及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愿望。
团队协作能力在小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科学课堂也要在教育中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性,让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索和研究,并且利用活动来激发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太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太阳系模拟活动,让一名同学举着篮球代表太阳,让其他八名同学举着小球代表行星,并且模仿自转和公转,如果走错线路就要出局,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友谊,并且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之“眼”指探究实验,它展示科学学科独特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实验课型来说,材料的选择、使用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就与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育人价值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对现有教材实验进行换、增、拓,达到优选实验材料,改良实验设计,不断提升实验效果的目的,才能助力学习目标和育人价值的体现。
1.巧换材料,生活处处皆学问。一线科学教师每节课都在巧思,为的是利用生活材料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实验,从而让学生更易发现现象背后的秘密,使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探索精神随处见。育人就在这样的默默“巧换”中逐渐渗透。如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热空气与冷空气”一课实施过程中:纸蛇实验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将生活材料巧改造,利用金属摁扣,卡纸,回形针,制作了小风车。经过多个学生小组测试后,本装置操作简单,效果相较于纸蛇效果更明显,再者风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这个装置更加熟悉,效果比原教材中的材料效果明显,操作简易,更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趣增实验,科学现象好神奇。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效果如何能展现神奇之处,就会在学生心里生长出对科学的追求与热爱,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进行科学学习,育人价值也将得以实现。“热空气与冷空气”一课,笔者就在原教材基础上,利用简单的生活材料:强光手电、蜡烛、屏幕板,创生了这样一个“新”实验——拓展手电,看见热空气的“影子”,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神奇之处,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科学课堂中的实验都有如此效果,那就会在学生心里生长出对科学的追求与热爱,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进行科学学习,育人价值也将得以实现。
3.拓展课程,强化育人多角度。一节课的探究时间是有限的,执教者没有办法带领学生对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挖掘育人价值。因此,笔者结合学校的学科拓展课程,利用其他在校时间带领学生在课后校内展开后续探究。例如,走马灯拓展课程中,学生并不仅仅是将热空气上升的知识融入走马灯的研究,还将电学、光学、磁学融入学习,这些知识不再是从教师口中习得,而是融入了学生的读、玩、做、听、思、创、赞中,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做中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显性育人价值体现,更有隐性育人价值体现。
前文提到现代教育家成尚荣先生的理念——学科育人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科学学科育人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思维方式。例如,执教者可以利用三步提问法启迪学生科学思维:怎么做?如果有现象说明什么?有补充吗?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要教师善于引导,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提出能激起学生科学思维的优质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想,不断强化科学思想育人。当然,要想达到学科思想育人的境界,提问仅仅是一方面,还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等方面协同作用。
小学科学学科中的潜性价值之一,就是教材内容中未被完全挖掘的德育价值。品德是培养的,并不是传授的,是长时间正面教育、潜移默化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中挖掘潜在的德育内容,利用德育手段进行教育。德育手段包括语言、榜样和情境。科学课并非显性的德育课程,因此更加强调体验情境的创设。
1.实验情境巧安排,升华育人宗旨。探究前对实验情境巧妙安排,可以为教学内容育人价值的升华埋下伏笔。课题研究组长沈亚萍老师在《推和拉》一课中设计了推字典体验活动,学生在组员的合作下想到了各种方法:四人一起拉;两人推两人拉;一个人推三个人拉……虽然试遍了各种方法,但通过观察十二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发现,不管用哪种方法进行推和拉,大家最终都向着指定区域用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自己感悟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因为整个实验的巧安排,教师只要这个过程中稍加引导,就可以使实验活动升华为育人宗旨。
2.科学史料述过程,树立正面榜样。科学史是一线课堂凸显育人价值的有利载体。例如,“热空气与冷空气”一课中,热气球实验背后其实有着丰厚的科学发展史支撑,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孔明灯的发明到热气球的普及,这些资料和发展史都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科技成就。其中孔明灯的发明过程,教师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树立勤劳勇敢的正面人物榜样,实现育人价值。
3.视频资料烘氛围,形成正确价值观。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此时,在课堂内有限的时空里,要想快速聚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利用视频烘托氛围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如“探究把盐放进水里”和“地下水”这两课中,笔者发现教材中对于污水处理过程和地下水超采的介绍只有只言片语,可是,这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因此,笔者通过“污水处理”“自来水的由来”“地下水危机”等视频资料,延伸课堂空间,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并结合过滤、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模拟实验,烘托出用水资源危机氛围,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之感,从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笔者与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比、分析、挖掘、活用等方法剖析苏教版教材,不断挖掘出其中的育人价值,并探索出一些实施策略与教学路径,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当然,对小学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策略与教学路径远远不止这些,笔者和课题组、区域教师的研究在初步探索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课标,结合有效教学资源进行不断挖掘与应用。期待更多同仁的加入,持续探索,让育人价值在一线的科学课堂中,如春雨般滋润每个儿童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