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进路
王 宁,王 刚(1·1)
正确党史观的理路探析
韩剑锋,安佳佳(1·9)
习近平青年社会责任观探析——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重要论述精神
王莹莹,孟 凯(2·1)
中国共产党对墨家民本思想的延承与超越
靳东超,贺 彩,吴文新(2·10)
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何以可能?——以观念演进为视角
戴元初,刘一川(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视角
王 丹,罗冬梅(3·6)
新媒体背景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李 萱,周 凯(3·13)
面向改革开放实践的当代中国价值哲学
吴向东(4·1)
我国法治建设的文化经验与实践进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域
王 启(4·10)
关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世谊,卢 遥(5·1)
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陈勇军(5·1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在新时代的回响
向前敏(6·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机理
孔巧晨(6·10)
沿海发展研究
RCEP背景下我国外向型产业园区对接亚太自贸先行区的路径选择——以中韩(盐城)产业园为例
包振山,殷凤春,寇 铮(1·15)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四新”盐城建设路径研究
吕贤旺(1·24)
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野外观测站建设路径研究
李 锋,张华兵(1·32)
两淮盐业与大运河
陆玉芹,李小庆(4·16)
构建江苏沿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研究
杨晓峰,顾雅楠(4·25)
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寇 铮,殷凤春(4·3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因子研究——以盐城市为例
张 怡,石庆华(4·42)
新四军研究
论新四军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曾凡云(1·54)
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美术救亡活动述论
陈 红(1·62)
日常生活视域下苏北新四军形象的非虚构绘写——阿英《敌后日记》探究
刘秀珍(1·69)
浅析新四军领导人的统战艺术
刘维荣(3·52)
新四军文化统战工作研究
陈 蓉(3·59)
新四军抗战音乐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
游驰飞(5·25)
陈毅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
周侨杰,杜 强(5·32)
教育发展研究
“父亲在场”的行为分析:质与量的结合
孙 利,李 澳(1·39)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国际化传播探讨——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视角
乐守红(1·47)
“新商科”跨界人才培养中多主体价值共创的动态演化路径
常玉苗,朱 影(2·37)
创新文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
姚井君(2·46)
中外合作大学的超越发展——基于战略管理视角
曾 辰(2·54)
乡村校长社区领导力的内涵、要素与特殊性
姜 超,邬志辉(3·20)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透视与困境突围——以苏北Y市为例
段志贵,宁耀莹(3·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新探索——以“专题模块”化教学为视角
陈 诚(3·38)
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现状及对策
李一敏,陶新宏(3·45)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李沁瑜,刘 强(5·38)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纠偏模型构建——基于生存适应力项目的研究
张娇林(5·50)
论费希特共同体价值观教育的“自我”哲学基础——基于1794--1795年知识学的讨论
刘华南,顾晓玲(5·60)
家校协同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
申宏浩,戴斌荣(6·63)
养育知识与养育行为、儿童发展——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
陆 芳,姜 娟(6·70)
高校公共体育推动立德树人的路径创新——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域
刘 留(6·80)
应用型高校一流专业集群建设的特质、困境与突破策略
刘文霞(6·88)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落差及其非学习者主观成因
张 胜,杨 欢(6·95)
哲学
康德法权与伦理学说关系的两种解读及其内在困境——兼论一种先验观念论视角的解决方式
胡天力(3·109)
郭店楚简《五行》篇对儒家哲学道德元素的阐释
韩家星,陆 群(3·118)
生态后现代主义的生成逻辑、理论意蕴及当代反思
吴燚盛,陈 云(6·17)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魏骁卓,胡 镓(6·29)
语言学
近百年来苏北江淮官话的研究状况及未来展望
冯青青(1·95)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真香”“X不香吗”探析
朱 敏(1·106)
构式“X不说,还Y”的深层主观评述义
赵 球,王光和(1·116)
民歌唱本中俗字的成因及其价值
周玉波(3·79)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话语的级差资源分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黎 莎,吴格奇(3·9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词while的偏误类型——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陈柯尹,张高远(3·98)
《通用规范汉字表》不成词语素字统计与思考——兼谈汉字三记说和汉字的性质
邵霭吉(5·68)
递进连词“且不说”的句法语义分析
李思旭,刘 梦(5·76)
《山居秋瞑》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王丽娟(5·87)
文学
沈从文《长河》谜题:“重造”的七个契机与一个可能
杨 雅,周晓风(1·77)
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声音书写
张俊琦,田文兵(1·84)
曲阜颜氏“忠孝名节”家风与清代颜氏家族文学书写
吴宪贞(2·63)
温韦词女性形象的异同及形成原因探析
黄 静(2·71)
词集重刊与词坛新貌——论雍乾年间的“山中白云”风
黄浩然(2·79)
永嘉南渡诗人的生活际遇与心态转变
杨 健,董秀秀(2·87)
博尔赫斯的侦探小说观
陈拉丁(4·67)
曾巩为什么较少写词?——一种文化学的解释
常毓晗,刘 卓(4·75)
苏轼诗词里的土泥情怀
杨景春(5·94)
中国网络小说:公共领域与“三观”叙事——以烽火戏诸侯的网络都市小说为例
徐秀明(5·101)
《林海雪原》对《水浒传》古典英雄传奇的叙事接续
王钰枫(5·112)
毕淑敏《花冠病毒》伦理叙事研究
赵小妹,唐 红(5·119)
田汉1929年的三篇新见演讲
金传胜,吴竹修(6·102)
近20年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热点及其演进
葛媛媛(6·109)
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的双向互动——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的叙事策略
薛皓洁(6·119)
文化·艺术学
“体面地站立在世界面前”——论曹文轩成长小说的尊严书写
吴学峰(2·19)
盐城籍作家乡土小说中的水乡文化因素及其价值——以曹文轩、李有干、曹文芳作品为例
周银银(2·26)
近代消费文化中的广告语——以《申报》商业广告语为中心
沈冠东(2·95)
香港功夫电影的本土化构型及其岭南文化重塑
徐 桃(2·106)
苏北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孙 毓(2·115)
从创作论的角度解析电视剧《人世间》成功之奥秘
康 尔(3·66)
电视剧《人世间》的审美表达及启示
滕慧群,熊忠辉(3·73)
盐城旧志中的串场河研究
王祖霞(4·52)
论淮剧《小镇》现代化探索路上的突破与缺憾
郑世鲜,张 超(4·60)
社会学·管理学
创业失败学习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
周恬慧,易高峰(4·83)
近十年零售创新转型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包振山,朱 静,郑 晨(4·94)
江苏乡村亲子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李 玲(4·108)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科技平台运行机制探析
周唯杰(4·118)
人工智能应用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对策
孙文远,姚震宇(6·36)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朱京凤(6·45)
面向未来产业招商引资的基本逻辑及实践探索
郭玉生(6·56)
【朱 根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