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研究

2022-03-15 19:30◎曹
职教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人才

◎曹 晋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之一即在于缺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知识储备。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其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以“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为主题,吹响了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号角,指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变化、新路径、新模式。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衔接职业教育和社会就业的关键,也是确保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大力提倡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衔接,确保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及知识储备。

一、产业转型升级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至2020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6 000万人。但从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我国现有高技能人才的总量仍然不足。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从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际需要出发,相比传统中高职分段式人才培养,贯通式人才培养必须在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培养理念上转型升级,才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在学校教育阶段有效解决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问题,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一)贯通式人才培养要达成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企业的竞争力强烈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高端人才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与产业发展脱节或滞后的职业教育,已然培养不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则提供了人才上升通道,其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区别于中职、高职,必须定位于“高级”与“可持续”,高级体现在技术上,可持续体现在发展上。其培养的人才在技术上要做到高精尖,在发展上要做到有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区别于中低级的技术工人,才能满足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中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这一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与普通的教育事业相比,职业教育应该在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上具有更加敏锐的嗅觉,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渐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导致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不平衡、发展不充分,这种情况下的职业教育也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因此,完善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就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1]。

(二)贯通式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国家与地方经济结构及产业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三方面,其中,区域不平衡主要指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职业院校作为地方院校,其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所在区域及地方的经济结构及产业需求情况,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紧紧围绕地方现代工业体系布局人才发展体系,依托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依托人才链提升产业链。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布局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必须聚焦地方产业行业发展方向,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以此真正发挥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与技能并重、提升创新能力

在我国产业深化转型改革的今天,层次更加丰富、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取代了传统技术含量低、层次弱的产业,这种现象在传统制造业中更为明显。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就能完成,解放了大量的劳动生产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脚步的加快,现代工人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实践经验,还要能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支撑,同时还离不开“人”来夯实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为我国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贯通式的培养,导致不同层次院校定位不明、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产业转型升级下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就业之间相互脱节[2]。

二、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更新

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虽与中高职之间衔接教学相近,但其又不等同于简单的中高等职业衔接教学。贯通式培养模式不论是在课程体系设置还是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都要更加科学合理,以实现学生职业技术由初级到高级的进阶为目标。当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都试点了五年制的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比传统中职加高职的受教育时间缩减了一年,这成为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亮点。这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单独教学时限上的叠加,而是将这种物理叠加的教学模式向化学反应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不是其求学的重点,中高职业教育和就业岗位之间进行有机衔接,这才是加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3]。基于这层意义的角度,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与普通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之间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为培养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技能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水平不高,就业的吸引力不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因此,这首先就需要中高等职业学校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建设型、实用型人才,以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明确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很多职业学校在开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复的情况,因此,在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解决这种目标定位不清问题就成为首要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容易导致学习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学习效率上也存在差异,并且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重复,师生不论是对教还是对学都提不起兴趣,从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课程体系要着重于进阶性与及时性

由于课程体系设置上没有对专业发展的层次性、进阶性进行综合考量,中职学过的内容到了高职学校还要再学习一遍,学生很难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职业学校的学风不良或学习氛围不浓,也很难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开来进行教学,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形成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前后衔接矛盾较大,这种现象在不同学校间体现得更加明显[4]。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科目设置上重复的较多,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基础专业课程几乎都有所涉及;另外,在实习实训中也有很多重复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差异和进阶,以及内在逻辑关系不清晰的教学安排,这些都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教学资源,严重影响了中高等职业教学的效率。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整体上来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复率较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上部分专业考证难度大、课程设置与考证内容对不上号、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及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等,这些都导致职业技术教育难以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三)教学保障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

教学保障是人才培养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其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在不断摸索阶段。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会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管理衔接不通畅,导致中高等阶段教育中间分段式教学现象明显,不利于贯通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严重影响了教育成效。其次,各专业、院系甚至校企之间的联系合作也相对薄弱,多数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有一套自己的办学体制,职业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上下衔接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职业教育资源存在浪费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学习压力相对轻松等,又为职业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惰性,进而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专业教学保障要落在实处,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进行办学,大力拓展实习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产业学院等社会资源,才能紧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四)教学理念要重视培养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和就业岗位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内容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国大多数职校毕业生在岗位中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解决岗位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品质,但在我国当前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能力还比较低下。因此,贯通式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创新职业思维模式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三、新理念指导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2年,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宣布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认为,新“八级工”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应重构新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以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新“八级工”制度与职业发展贯通的相关政策相互作用,将大大拓展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就是拓展了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实现了技能人才由低向高的不断进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根据职业院校具体情况,依托当地社会资源,选择合适的办学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保障、教学理念等方面合理定位,是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效的关键。本文将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分为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行业集团化办学模式、中高职一体化和自由组合等四类模式[5]来研究。

(一)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

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指的是充分调动区域间的教学资源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实行不同区域间的贯通式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发达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域优势、经济优势、企业资源优势等,在客观上其办学条件优于欠发达地区。将这些地区之间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满足区域集团化贯通培养的条件。区域集团化办学能够全面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师资分布和教学管理进行合理化分布,有利于区域间进行职业教育联合管理,同时还能够整合各区域之间的教学资源。但是这种贯通培养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职业教育其专业性和侧重点可能会有差异,区域间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之间容易形成一层壁垒,因此,政府还应当加强解决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一致性问题,以促进区域之间职业教育能形成协商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行业集团化办学模式

行业集团化办学指的是在某种行业或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中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通过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凝聚力。当前,我国以行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开展行业集团化办学更多,相同行业在不同的中高等职业学校中紧密联系着,职业学校应充分依托行业的优势,以更加贴近行业用人的实际需求、更加准确的专业化定位来开展集团教学活动。在行业集团办学模式下,校企合作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基础上根据行业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就业市场人才培养的及时性增加保障。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如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联系不够,导致课程一体化设置难以进行,进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互脱节的情况。另外,中高等职业学校由于缺乏共同的管理和教育基础,加上学校之间可能存在距离或内部体制不同等客观原因,导致在教师资源调配上存在难度。在贯通教育模式下,中高等职业教育内容肯定会出现相互穿插的情况,中等职业教师有可能到高等职业学校上课;反之亦然。由此就涉及到教师管理、课时安排协调等问题,学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会导致这项工作难以落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行业集团下的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要能够本着互利共赢的态度参与到贯通培养工程中来,以大局利益为重[6]。

(三)中高职一体化模式

中高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办学指的是虽然挂牌有所区别,但是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统一校长和法人代表,让两所学校在同一套领导班子的管理下进行运作,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联合管理的良好机制。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能够基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教学资源进行调配,学生具有相同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高级人才培养进阶式教学,同时也更加方便学校进行管理。这种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紧密,等同于将一所学校下的两个部门进行贯通管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更加有利于校方进行一体化安排、管理。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缺点,那就是人才培养局限在了学校内部,缺乏与实际就业岗位的结合,学生在开展职业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整体上制约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效。根据贯通培养模式的实际需要,加强一体化贯通培养教育的改革创新,还应当将职业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合作办学的优势。

(四)自由组合模式

自由组合模式是一种与前面三种贯通培养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的人才培养思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受到的限制更少,为广大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提供了全新的人才培养的可能性[7]。在自由组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贯通培养的灵活性更加丰富,强强联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效率锦上添花。比较前面三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的问题和不足,自由组合模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行业集团化办学的限制及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管理的限制,为不具备上述贯通培养条件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宽阔的贯通培养办学的机会。例如,某省某职业教育学校的数控专业十分具有发展潜力,而另外远隔千里的某职业学校又非常需要数控专业发展强劲的学校来带动本校相关专业的发展,那么就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实现贯通培养。首先,线上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来实现教学协同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享,进而完成数控人才的贯通培养;其次,线下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人才之间的交流,提升贯通培养下的人才流动性,让人才培养工作接上地气。另外,关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合作院校的数量问题,初期阶段应该是以“一对一”为主,即一个中职校对一个高职院校;因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尚处在试点阶段,并且中高职协同招生、管理等都有难度,如果出现“一对二”“二对一”的情况,则合作的难度将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基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下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建设的路径之一。当前,我国很多职业教育学校都先后开始了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对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的诸多不足具有明显效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厘清贯通式人才培养的理念,打造科学的贯通式教育教学模式,积极转变传统职业教育教学观念,真正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人才
人才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