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晋玲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环节,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意义。但是,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看,其成效并不理想,针对学生的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也并不乐观。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由于过度重视阅读结果与记忆,反而忽视了阅读过程与思考,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也一味地依靠机械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与形成。培养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如何阅读,这才是当下语文学科开展教学的核心目标与工作重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愈加深入,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就应该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标准,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从而积极转变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着重形成以学生为核心、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外,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的根本需求,以语文教学目标为根本要求,来有规划、有目标合理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在学习《雨的季节》这一节课时,下雨天相信所有学生都并不陌生,但是每个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以“你眼中的雨季”为切入点,去想象自己脑海中的雨季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将自己认为的雨季景色给描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雨季各种景色的深入理解,而在学生描述雨季的时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阅读表达能力。
此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主导整节教学,引导学生来针对课文当中“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这一句内容进行赏析,并且引导学生对于这句内容中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等组词和句子的运用加以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拟人修辞手法,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从而让本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与学生能力得以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加重视,再加上教师积极的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基于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针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高度的重视。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再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创新合理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以积极、正面且和谐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提问,通过营造轻松、宽泛且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有利于推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
学习《皇帝的新装》时,为了营造轻松且宽泛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来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皇帝的新装》中有一种布“这种布既颜色与图案都格外的美丽,并且由这种布缝制出来的衣服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点,那就是所有不称职或者是非常蠢笨的人,是无法看见这件衣服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件衣服的特点为着入点,从而来创设一个相关的问题情景,试问学生:
这件衣服皇帝真的看见了吗?
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件神奇的衣服?
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在阅读本篇文章的时候,就会一直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通过分析与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认知冲突,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本篇内容的深层次意义。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在教学中所展现的作用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只有教师对于整个教材的内容理解透彻了、对于整个学科的教学目标理解透彻了,教师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摈弃传统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将自己变成教学的倡导者、推进者以及启发者,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展开深层次的引导与启发。
在学习《秋天》这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再将自己在课前所查找一些与秋天景色相关的话剧或者视频内容,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阅读与视频的有效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示秋天景色的不同,同时也利于学生基于不同作者、不同类型作品,同样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教师还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设置思维问题:
文中哪些句子应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
渔夫在秋晨撒下渔网时他的内心情绪是怎样的?
……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保证学生的阅读思维是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不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都是以教材大纲的既定教学目标为引导,来展开课堂练习与教学的。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针对当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形成的客观诉求,来科学合理设计与制定语文课堂练习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与制定课堂练习方案时,应该基于学生的根本要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将课堂练习结构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实现学生深入化、活跃化、批判化以及个性化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关于冬天的景色,从视觉上让学生对冬天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在播放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一些音乐,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熏陶有利于学生深入感受冬天的气息。教师停下视频与音乐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去勾勒冬天的景象,此时可以让学生组织语言将自己脑海中的冬景描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敏捷性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组织以及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语文教材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独有的情感与思想,并且,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层次的含义,想要学生在学习中,不只学习表面的中心主旨与含义,那么就需要通过培养学生情感思维,针对语文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情感,用情感去带动学生产生共鸣与同理心,在情感体验的带动下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最终为提升阅读效果而奠定有利基础。
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组织学生在《木兰诗》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影视作品《花木兰》让学生进行艺术情景的创作,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去感受一个女将军的成长历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深体会诗歌的创作意境,为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而奠定有利基础。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创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认真阅读本节教学内容,当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的时候,更容易与作者以及文中的主角产生情感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首先在教育教学方面互联网既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学习平台,同时更是有海量的丰富教学资源为我们所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网络相关技术,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以图文并茂、且多样化的展现形式来向学生展现阅读资源,这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把控文章脉络,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阅读思维。
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个我国著名的石拱桥的小任务。学生在课后通过运用互联网从而自主地对我国石拱桥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与搜集整理,学生还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凝练自己的介绍资料,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对石拱桥有一个深刻且整体的认知。而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针对最终的介绍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最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将自己的整理结果以“我是小导游”的方式详细讲述出来。
初中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来划分的,每个单元的内容在题材上有关联性,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时,教师也应该基于单元整合教学,从而有效发挥以点带面的整合优势,确保学生在阅读时其思维的连贯性,为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而提供有利保障。除此之外,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基于单元整合教学,还能够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积累经验,为初中语文教学达成教学内容中心化、教学资源整合化奠定基础。
在学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湖心亭看雪》这三首古诗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其中一篇古诗进行单独的背诵、分析以及朗读等,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而这三篇古诗都是以古代建筑为题材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基于单元主题为前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培养。这种以建筑为题材的古诗其共同点是形散神聚,都是拖过景色的描写来表达意境的深悠,语言普遍简洁凝练,教师通过整合阅读从而由浅至深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为实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提供保障。
同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在阅读教学方面单纯的只依靠教材内容,根本无法达到对于学生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有效保障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在开展整合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拓展性阅读时,教师必须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以及课外阅读任务的布置这两点,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为前提,再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而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性阅读训练。
在学习《寓言四则》时,此篇是寓言故事类型的文章,并且每个寓言故事背后都涵盖了一个寓意,为了更好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展开阅读与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其有相关含义与知识点的课外读物,既补充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展。通过整合阅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面进行拓展与延伸,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基础能力的培养愈加的重视,而阅读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更是当下语文学科的教育改革重点与核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这种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思维能力,推进学生更加综合、系统、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