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钰,王 玲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
张某,男,53岁。2021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视物重影,伴右侧肢体乏力,左眼睑下垂,语言欠流利,遂就诊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颅脑MR示左侧中脑大脑脚急性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左侧放射冠多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遂住院治疗,予抗血小板、抗凝、稳斑、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4月4日头晕再次加重,颅脑MRI示脑干亚急性脑梗死,无新发梗死灶,继予原方案治疗。经治病情稳定,遗留左眼睑下垂、右侧肢体活动欠利,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于4月25日就诊。入院时精神可,左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偶有头晕,语言欠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行走不稳,无明显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纳可,寐欠安,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查体示左眼球颞侧偏斜,内收、上视、下视受限,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双侧对光反射迟钝,无眼球震颤,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巴氏征为阳性。入院后检查示生化(2021年4月26日)为血糖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2021年4月26日)为9.0%。血同型半胱氨酸14.32umol/L。颅脑MR(2021年5月14日本院)示脑干、两基底节区、左额叶软化灶。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上胞下垂。证型为风痰阻络。西医诊断为脑梗死,2型糖尿病。治则:醒脑开窍,调和阴阳,祛风通络。主穴取风池(双侧),辅穴取双侧颈夹脊、天柱、翳风、完骨,患侧睛明、球后、攒竹,百会、上星。风池穴用0.3mm×75mm毫针,向对侧眼球方向进针1.5~2寸,进针后行捻转泻法。辅穴用0.25mm×40mm毫针,颈夹脊、天柱、翳风、完骨直刺0.5~0.8寸,睛明、球后、攒竹直刺0.3~0.5寸,睛明穴宜沿眼球切线方向向鼻侧偏斜,不做手法,避免出血出现血肿,百会、上星沿皮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针刺1个疗程后左侧上眼睑可抬举,眼球活动较前灵活,内收仍有受限,左上视野复视程度晨起后减轻,右上肢可抬举持物,下肢行走不稳较前好转,6周后双侧侧眼睑抬举对称,左眼球活动灵活,眼球居中,右侧肢体活动协调,右上肢活动自如,时有无力,行走平稳。4个月后随诊未复发。
眼肌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眼部疾病,多由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颅内肿瘤、炎症、脱髓鞘病变等引起,分为累及支配眼肌的神经核的核上性、核性、核间性或核下性损伤,临床表现常见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改变等[1]。属中医“上胞下垂”、“风牵偏视”、“睑废”范畴。
患者脑梗死灶位于左侧中脑大脑脚,累及大脑脚底中部的同侧动眼神经与锥体束,动眼神经源自动眼神经核,分为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下直肌的外侧核、支配睫状肌与瞳孔括约肌的E-W核和支配内直肌的正中核,锥体束支配躯体四肢运动,因此出现左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以及对侧偏瘫,属典型的Weber综合征。因此可区别于由糖尿病引起神经损害的核下(周围)性眼肌麻痹,但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康复和预防,就诊期间监测患者血糖稳定于正常范围内。
《诸病源候论》谓:“人脏腑虚而风邪入目,瞳子被风邪所射,睛不正则偏视。”认为此为中风后“风牵目偏”,正虚邪入是发病基础,《灵枢》谓:“病目而不得视者,……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人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阴阳跷脉既司肢节运动,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肌肉运动,又司眼睑开合,濡养眼目,《难经》谓:“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归属于足少阳胆经,又为手足少阳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皮肤下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分支分布,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间,其下又有头夹肌、头半棘肌,之下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间构成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针刺风池穴可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灵枢》载:“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散于面,系目系。”《针灸大成》中风池穴的针刺深度为“一寸二分”,对于治疗不同疾病和不同刺法时所针刺的深度又有“三分”“一寸半”和“五分”的不同。因此取“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的风池穴作为主穴深刺。同时风池配合翳风、完骨、颈夹脊通络活血,也是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法体系中的经典配穴,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能理三焦之气、祛风通络。完骨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可通调阳经之气。局部取穴睛明、攒竹、球后,激发眼部经气,平息气血逆乱,调节气血运行,通络活血濡养经筋,兴奋麻痹的眼周肌肉。督脉总一身之阳气,其循行背部正中,上至头面,诸阳经均来交会,有“阳脉之海”之称,具有调全身诸阳经经气作用,故取百会、上星。
长针深刺风池穴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眼胞下垂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