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牌” 走好“绿色路”全速助推泗水县高质量发展

2022-03-15 03:03孔维居刘艳丽卢秀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泗水县泗水水土保持

孔维居,刘艳丽,卢秀丽

(泗水县水务局,山东 泗水 273200)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济宁、临沂、泰安三市交界处,总面积1 118 km2,其中低山丘陵面积占66%,易发水土流失,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发扬“苦干不苦熬、奋力争上游”的泗水精神,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补短板,借势强监管,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密融合,大力发展高效林果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展现出“生态好、产业兴、群众富”的美丽画卷,有力助推了泗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泗水县历经几十年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治岭栽果、综合开发建设,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不断地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从2013年起,强化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切实整合各类项目,深度开展综合治理,坚持一年四季抓水保,春季强化林果栽植,夏季狠抓荒山绿化,秋冬大力整田治水,力求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进一步擦亮“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品牌。

1 工作举措

1.1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国资委等部门的职责分工,扎实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压实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包保责任制。组建泗水县水土保持技术中心,负责全县水土保持工作。镇村成立管护组织,健全了党委政府牵头、县镇村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国企积极跟进、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

建立稳定且持续的水保经费保障机制。 2018年以来,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共安排1 54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作。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引进社会资本18亿元,扶持企业或大户800多家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在编制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年度计划时,把水土保持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把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及县对镇街考核指标体系中。出台市场主体造林治水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对先干起来、干得大、干得好的单位进行重点奖补,严格兑现奖励,切实激发基层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1.2 落实工程措施,筑牢生态建设基础

狠抓造林绿化。根据泗水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奋战五年全面绿化荒山的决定》,制定了年度国土绿化计划、实施意见和考核奖励办法。紧紧围绕南北两山百里生态屏障和中部泗河水土流失治理两个重点,在圣水峪、中册镇南北两山区坚持水土保持林、防护林、经济林综合开发,在远山和深山区,采用压土栽植、雨季飞播等模式,增建以松树、柏树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在近山和丘陵区,大力发展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在泗河及其支流两岸,扩建以杨树、柳树为主的河岸防护林,不断巩固和发挥生态优势。2016年以来,全县年均造林1 333 hm2。同时,深入挖掘开发森林、湿地资源,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

狠抓治山整地。2016年,泗水县有坡耕地160.43 km2,县里将面积较大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坡耕地划分为西、中、东、南部等四大片坡耕地集中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3亿多元,进行治山整地。对25°以上陡坡地,全部进行还林还草;对25°以下的坡耕地,按照横向等高水平、纵向外高里低,深翻改土,加厚土层,培肥地力,连片修建梯田和畦地,提高耕地质量。截至2020年,共完成98.19 km2的坡耕地治理任务。

狠抓水保项目。2016年以来,泗水县共投入财政资金5.1亿元,实施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荒山绿化、封山育林、山体生态修复、生态湿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8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56 km2。坚持“树栽到哪里,治理就到哪里,水利设施就配套到哪里”。2018年以来,泗水县完成1座中型水库、1座大型水闸和87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对泗河、济河、高峪河等共计186 km的河道进行了治理提升,目前共建成塘坝、谷坊等小型水利设施5 800多处,基本实现了小雨不出地、中雨不下山、大雨不出库。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73万hm2,使全县90%以上的农田和果园得到有效灌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1.3 搞好有机结合,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为了助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泗水县找准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带动发展高效林果业、现代特色农业和全域休闲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泗水特色的山区县绿色发展之路。

与高效林果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方针,探索推广龙头企业租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民以地入股、村集体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方式,规划建设了以核桃、桃、黄金梨、苹果为重点的九大经济林基地。2021年全县经济林面积达1.16万hm2,形成了砂石山区苹果、桃、板栗,青石山区核桃、山楂,梯田地堰花椒、金银花,河谷平原区梨、葡萄的发展格局,把林果业培育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泗水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山东省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同时,一批以林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年加工林果产品18万t,全县年均增加林果业附加值2.1亿元。在近几年举办的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泗水县圣天香牌黄金梨、贵玲牌核桃、莲花牌板栗、金银花茶、新红星牌苹果、金蝎酒等产品多次斩获金奖等荣誉。林果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较好地实现了以林兴工、以工促林的良性循环。

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快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打响泗水生态农业品牌。2020年全县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0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省级以上示范区7个、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达1.71万hm2。积极培育5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

与全域休闲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依托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优势,擦亮“圣源文化”名片,新建景区景点30余处,新增A级景区10处,创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2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山水田园文化,加快建设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配套提升工程,推进万紫千红AAAAA级景区建设,创建AAA级旅游景区(村庄)3处、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2个。精心举办“生态泗水赏花卉”等旅游品牌节活动,大力发展乡村自驾游、休闲度假游、寻芳赏花游、生态采摘游。

1.4 强化监管服务,巩固水土保持成果

强化建设项目监管。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审批、上报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时,把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前置条件之一,严格把关;竣工项目经水土保持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同时,为实现对所有水土保持项目监管的全覆盖,2018年泗水县还专门购买了无人机、GPS、执法记录仪等设备10余台(套),对辖区水保项目监管做到了“项目全覆盖、过程全天候、信息全流通、管理全方位”,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和水平。截至2020年,审批、检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49个,检查覆盖率达100%,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强化违规项目整改。对县直部门,因其管理的项目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凡涉及项目批复资金不包含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由县财政兜底解决。对重点企业,推行打捆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变水务部门单一推动为县行政审批局集成推动。同时,对承建单位进行集中约谈,督促其依法履行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项目法人履责不到位的问题,有力保障了省里交办的54处违规项目“清零见底”。

强化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为确保应收尽收,泗水县整合多部门、乡镇力量,成立了由水务、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税务、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各乡镇组建专职执法队伍,全面抓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工作。2021年水土保持补偿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后,全年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 500万元,切实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2 主要成效

2.1 生态效益显著

泗水县通过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由2018年的212.22 km2减少到2021年的166.22 km2,水土保持率达85.1%,助推绿色生态成为泗水县的最大特色和优势。2021年全县林地面积4.4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0.49%,森林蓄积量162万m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00 d以上,地表水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良好的水土保持状况,使泗水县的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泉林泉群四季喷涌,泉水流量平均可达1.4 m3/s,昼夜总流量可达12余万m3。

2.2 经济效益明显

泗水县依托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先行,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泗水之路,让“青山”长出了“金子”,让“绿水”变成了“票子”。全县年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功创建了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73亿元,较2016年增长27.1%。其中,农业总产值51.75亿元,较2016年增长3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525元,较2016年增长40.8%。

2.3 社会效益彰显

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省级生态县建设,泗水县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美誉度、知名度越来越高。2019—2021年累计创建“清洁村庄”56个,建设美丽庭院11 861户,命名“省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22个,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泗水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称号。2021年7月,人民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绣”出美丽乡村》为题,对泗水县小流域治理工作进行了报道;8月,《中国水利报》第2版刊登了《从“荒山坡”到“聚宝盆”》,报道了泗水县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

3 结 语

泗水县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动力,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以安全为底线要求,把绿色崛起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系统开展综合治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率,不断激发释放生态红利,切实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为全面推进美丽泗水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猜你喜欢
泗水县泗水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瓶颈与策略分析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水土保持
扎实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权威性
泗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