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曼彤,徐水源,薛浩东
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北京 100191
为总结“十三五”期间爱国卫生运动促进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课题组先后到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赣县区,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延川县4个脱贫国家级贫困县调研,实地调研了水南农贸市场、燕南老旧小区、茶坑村农村污水净化设施、河埠村生活污水处理池、董家河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江口镇中心卫生院、文安驿镇卫生院等四镇六村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了解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垃圾污水处理、卫生厕所建设改造、饮用水供水安全保障等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情况,疾病综合防控情况,健康知识科普情况,卫生城镇创建情况等,并在上犹县、赣县区、延长县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十三五”期间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分析农村地区爱国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并提出对策建议。
环境更美好,卫生促繁荣,“十三五”期间,农村地区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同部署、整体推进,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结合卫生城镇创建、健康村镇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及脱贫攻坚等工作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消除病媒孳生场所、减少病毒传染风险,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1,2];结合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等五大行动,实现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全覆盖[3];充分引导群众从自己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绿化美化室内、院落和公共空间,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向建设健康、宜居、美丽乡村稳步迈进。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有效改善,健康风险明显降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1.1 持续推进村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必然要求。江西、陕西两地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合理布局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功能分区设置,维护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抓好城市老旧小区、城镇周边建筑工地等环境卫生管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中,我们看到,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推进农贸市场合理布局和标准化建设,投入1 000余万元按照“三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对城区天麓、水南、规划院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改变老旧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提供规范、安全、整洁的市场交易环境;赣州市赣县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补齐农村七改三网(“七改”: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三网”:电网改造、广电网络改造、电信网络建设)设施短板,改变小区垃圾乱扔、污水横流、地下排污排水管网堵塞现象,提升老旧小区环境卫生管理[4];陕西省延川县制定印发《延川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在全县163个行政村全覆盖村庄清洁活动,落实村庄公共区域保洁员制度,大规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县域河沟和生产废弃物,有效改善了基层环境质量。
1.1.2 持续推进污水统筹治理。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建设健康城市、健康农村的基本要求,全国各地逐步建立起了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评价。 江西省上犹县根据乡村实际,强化污水分类治理、梯级推进,对城镇近郊村庄采用延伸城镇污水管网方式进行统一处理;对生活污水易于收集村庄采用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方式,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曝气生物滤池等技术集中处理[5];对常驻人口分散、污水难以收集村庄采用三格化粪池、生态氧化塘、净化槽等技术分散处理[6]。延安市延长县总投资9 758.43万元进行全县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覆盖城区6个片区和11条沟道;全面实施污水箱涵工程,将县城区11条沟道雨污分流后污水及沿途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工厂和全县5万多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全面接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彻底解决城区污水乱排、直排现象,实现县城区段污水零排放[7]。
1.1.3 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陕西省延长县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设立垃圾兑换银行总行1个、分行7个、网点67个,建成张家滩镇垃圾填埋场和黑家堡、罗子山、雷赤镇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站及槐里坪垃圾转运站,整治销号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延川县建立垃圾兑换银行及爱心超市163处,引导全县163个行政村居民“捡垃圾、换积分、兑奖品”,同时开展废旧农膜、反光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清理捡拾活动,2020年上半年累计清理回收废旧农膜0.56吨;江西省上犹县在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建立乡级再生资源回收站,构建覆盖所有乡镇村的回收体系,通过在生产环节开展地膜、农药包装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建立禁售禁用、替代回收、教育引导等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闭环回收处理利用[8]。
1.1.4 持续全面推进“厕所革命”。赣州市赣县区按照《赣州市赣县区“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赣州市赣县区“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2020年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三格式水冲无害化卫生厕所模式改造农村户厕,至2020年6月,全区户厕改厕率99.4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03%;延长县制定印发《延长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分年度分解下达乡镇改厕任务,严格执行《延安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技术指南》,严把材料质量、设计标准、竣工验收、档案资料、管护使用五大关,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9 061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9 961座,改建投用镇村学校卫生厕所10座;上犹县按照“不漏村组、户户过筛”要求,对乡村公厕、户厕分批分类进行新建、改建、提升,2019年全县新建公厕138座,提前完成行政村改厕整村推进工作,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9]。
1.1.5 持续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饮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赣县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台账,因地施策,通过管网延伸、引山泉水、水井改造、配送供水管材及水泵等方式分类分步改善群众饮水状况, 同时在人口密集、村庄集中的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新建20座“千吨万人”水厂、18座“百吨千人”水厂,兴建改造小微饮水工程676处[10],覆盖全区19个乡镇1个管委会276个村。通过村委会管水、用水协会管水、贫困户“水官”管水等多种形式,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府修建、自治管水、全民用水”的良好模式,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良性运行;延长县按照“宜池则池,宜井则井,宜窖则窖”的办法,全力推进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46处,其中,集中供水408处,覆盖504个自然村,分散供水238处,实现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11]。
1.2.1 持续强化病媒生物防治。病媒生物滋生范围广泛,其密度大小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引发的传染病,江西省上犹县全面清理室内外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杂物,清理四害孳生地,完善防护措施,加强公共外环境消杀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每季度集中开展统一除四害活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C级以上水平。赣县区制定病媒生物防治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严格落实四害密度水平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不同类型孳生地台账,针对不同孳生地开展管理和消杀工作,对全区各单位病媒防治工作人员及重点行业人员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培训。延川县按照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以四害生态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手段,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河滩、公园、绿地、城乡结合部、防洪渠、垃圾站、废品收购站、居民区、医院、特殊行业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从源头上彻底铲除四害孳生地。
1.2.2 持续提升基层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防治能力。赣县区加强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对传染病早期症状的监测,加强疾控中心对霍乱、手足口病、狂犬病、人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组织开展门诊特殊慢性病乡镇巡回鉴定,精神障碍患者筛查、诊断和慢性病认定工作,组建6个慢性病认定服务团队提供全覆盖下沉式服务,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贫困慢性病患者审核认定21069人。延川县启用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家庭签约服务协议,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病四类慢病患者重点管理,每季度随访1次以上,对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六类慢病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年随访不少于1次,全县共计5 612名贫困人口进行慢病签约服务[12-13]。
从调研情况中看到,总的来说,农村地区高度重视爱国卫生运动各项工作,以抓整治、优环境;抓设施、强基础;抓习惯,促健康作为重点任务,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中央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基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现。同时我们也感到,当前取得的成绩离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要求还有距离,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14]。
一是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基础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受地域自然条件、卫生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爱国卫生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地域差别仍较为明显。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基础薄弱、财政负担压力大、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从一定程度制约了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持续深化、长效开展[15]。
二是部分地区工作水平与任务不相适应。部分地区爱卫机构在机构改革后存在弱化趋势,工作开展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在结构设置、统筹层次、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功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16]。
三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有待进一步纵深推进。部分地区工作主体仍停留在以卫生城镇建设为载体的环境卫生治理层面,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对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内涵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17]。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并指出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三个建设”任务,三项建设任务都与农村地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息息相关[18]。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爱国卫生工作能力,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通过组织推介会、经验交流、指导调研、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地方业务指导;及时发现总结各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典型引领带动全面工作落实;协调组织爱国卫生运动领域专家,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政策理论研究、重难点问题分析研究,通过对村镇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爱国卫生运动任务指标,为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提供有力指导和基本遵循[19]。
制定出台全国层面的爱国卫生法规,为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提升爱国卫生运动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快实现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20-21]。畅通监督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主动监督,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快形成约束有力的社会监管和舆论监督氛围[22]。
加强各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扶持措施,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促进爱国卫生运动模式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23];充分发挥卫生村镇、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创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现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式从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形成符合国情、贴近群众、具有时代特点的发展模式[24];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群团组织带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动员各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主动深入了解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内涵和要求,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24];加强媒体联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科普,通过制定城市健康公约、社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方式,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全面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良好氛围。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