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陈颖达 刘向坤 徐思琪
区别于工商企业的投入产出,科研单位的业务属性和经营模式决定了其投入产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般来说,科研单位从投入到成果转化周期较长,在某个研究领域的投入、产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一领域的科研项目之间往往存在迭代性,需要相对持续的跟踪评价。
第二,根据投资目的与技术成熟度,科研单位的研发投入可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不同类型的研究侧重点、投入规模与产出的价值贡献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科研单位、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高校与研究院等事业单位大都承载着基础性研究类创新使命,旨在某一技术领域获取新规律、新发现等新知识而获得理论性突破,而企业所属科研单位更关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开发类研究,其产出更多的是关键技术的突破或成果转化应用创造价值。
以上这些特征,加之对管理会计原理的具体深化应用,就成为写作本文的背景。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国网公司的科研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相应的科研投入产出也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变化。
所属科研单位的价值导向从以项目经费作为主要收益来源、重成果形成、转化应用不足,转向通过研发投入形成知识产权、通过成果应用获得转化收益,再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为此,各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与产出方式也不断丰富,包括自行转化、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
如承载着前瞻性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等创新使命的研究方向(子方向)以实现科学价值为导向,而应用开发类为主的研究方向则以促进成果转化实现经济价值为目标,且后者按照技术成熟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培育类与成果转化成熟类。基于以上原因,分类建立投入产出价值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新的特征,在过往以纵向科研经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惯性下,传统的盈利指标、价值计量基础与考核评价方式与创新发展战略下科研单位投入产出价值评价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转型创新过程中面临较多挑战。
首先,在指标选取方面,传统盈利指标不能反映价值贡献。新形势下,如何从价值贡献的视角评价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益是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科研单位盈利指标,以项目收入、成本与利润的形式体现,利润目标并不区分成果转化应用收益与纵向经费结余收益,后者将争取纵向经费来源作为盈利点。今后,迫切需要区分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研发建立价值贡献评价体系,科学审视与评价公司各渠道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科技成果应用的产出效益,在加强科研院所行业技术地位的同时,全力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研单位技术成果与电网主业需求相协同的创新创效,这就决定了构建分类价值评价指标变得特别重要。
其次,在价值计量方面,需要合理串联相对零散的项目数据归集,建立各技术领域研发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产出计量标准。科研单位现有的项目核算方式旨在满足科研经费结题验收要求,数据零散不能关联反映某个研究方向的持续投入和产出,与研发全生命周期脱节。新形势下亟待以电网技术研究框架为基础,建立打通纵向课题与横向成果产出全业务链条的“技术领域—研发方向”业务目录标准,各类投入产出项目均与业务目录挂接,实现科研投入、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三个阶段投入产出的串联归集。
最后,在评价应用方面,亟须针对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建立研究方向的分类原则,按照业务定位对各技术领域及相关责任单元实施差异化管理与考评激励。国网公司所属科研单位涉及的研究方向较多,不同研究方向所处的技术成熟度不同,技术应用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存在差距。
为此,如何根据各研究方向所处阶段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方式的分类定位,选取差异化价值评价指标,并应用于立项决策、规划预算与考评激励等闭环管理过程,是激发内生动力、鼓励科研人员持续创新的关键。
国网公司科研单位的分类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价值贡献评价,本质上是对某个研究方向在不同研发生命周期的投入与产出贡献评价。从评价应用的角度,在设计上着眼于两个维度。
1.业务维度。按照“十四五”期间电网技术研究框架,将研究方向划分为18个大的技术领域以及百余个研究方向,公司及其所属科研单位的研发投入产出规划均围绕此展开。为此,参照公司及科研单位的业务规划方向,统筹兼顾纵向课题与横向项目的业务分类,打通学科建设与重点方向策划(纵向课题)、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成果培育(横向项目)的关联关系,遵循技术方向全覆盖、科研整体统筹的原则,形成适合国网公司科研单位按照研发技术领域逐级细分的业务目录,作为投入产出价值评价的业务对象。
2.组织维度。价值评价具体应用到考核激励,需要将业务维度映射到组织维度,即科研单位所属的研究所与各研发团队。各研究方向的评价结果是组织团队评价的基础与支撑。
图1示意了国网公司某科研单位按业务维度与组织维度设定的逐级评价对象。现行系统中的核算项目通常按照不同的经费来源、时间周期建立,并不构成价值贡献评价对象;以研究方向为主线挂接的项目群组,共同构成了该研究方向及所属科技成果的总投入与净产出等评价数据基础。确立以研究方向为主线的评价对象与价值计量对象,客观上解决了原来项目计量相对零散、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计量缺乏系统支撑等问题,为后续价值评价与管理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的二维价值评价对象
指标体系是分类开展价值评价的神经中枢。指标体系的构建围绕两个核心指标、三个维度分解两项内容开展。
1.投入产出价值评价核心指标。将传统的收入、成本等盈利指标按照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不同阶段重新归类,构建投入产出贡献新价值指标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投入产出核心价值指标
以研究方向为评价对象,选取规模指标—投入产出净收益、效益指标—投入产出率为核心指标。
①在资源投入阶段,明确研发支出的投资属性,将纵向成本、自筹成本、技改项目等投入计入研发总投入;
②在成果转化应用阶段,将许可转让、自行转化、检测试验与技术服务等各类产出项目的毛利计入净产出;将净产出覆盖总投入的差额计入投入产出净收益,反映价值贡献规模;根据净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计算产出率,反映价值贡献效益,直观展现各研究方向及其具体形成的科技成果、各科研单位及其所属科研团队的价值贡献。
2.多维度分解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投入产出核心价值指标(如某研究方向的投入产出率或投入产出净收益)为顶点,自上而下按照三个维度逐层分解,与核心指标共同构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投入产出价值指标分解
(1)按照价值环节维度分解投入产出效率
基于研发项目投入到产出全过程,将某研究方向总的投入产出率细化分解为三项指标。①成果形成率,即当期可转化成果投入占条线总投入比例,关注投入期科技成果形成的效率。本阶段形成的成果是指有转化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并不代表实际可转化应用,只是衡量研发投入第一阶段的价值贡献度,适用于评价培育初期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形成,成果形成率越高,未来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收益的机会越大。此外,对于一些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现阶段就较为关注本指标,即关键技术的突破。②成果转化率,即当期已转化成果占本期可转化成果投入的比例,关注某研究领域在评价期业已形成的成果有多少可实现转化。本阶段重点关注成果可转化、可应用的情况,适用于评价重点培育期的研究方向,因处于转化初期,短期内带来的转化收益可能不大,尚不能很好地覆盖其研发投入。通常,成果转化率越高,未来持续转化形成更大收益的机会就越大。③当期成果转化净产出率,即成果转化净产出占该成果投入的比例。该指标关注已形成的科技成果产生的收益,适用于评价成果培育较为成熟已进入收益实现期的研究方向。净产出率越大,表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收益越大,在成果形成率与转化率较高的基础上,该研究方向整体的投入产出率则越高。
综上,按照价值环节分解的三个指标,共同决定了某研究方向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投入产出率= 成果形成率×成果转化率×成果净产出率
(2)按照经费来源与用途维度分解
按照总投入经费的来源与用途不同,可将总价值指标分解为:基建技改经费投入产出率;自筹经费投入产出率;纵向经费投入产出率。价值评价的过程中,可假定对于同一科技成果而言,不同经费来源(如自筹经费与纵向课题经费)的产出率相同,那么,如果某类经费投入(如科研单位自筹经费)产出更多的转化效益较高的科技成果,则该类经费的产出效率越高。该分解评价指标主要应用于研发项目立项决策支持。实务中,可根据某类来源的经费细分投资定位,如科研单位将自筹经费按比例划分为不同投向盘子:投向基础前瞻课题的自筹经费,投向培育初期研究方向的经费,以及投向重点培育研究方向促进成果转化(即最后一公里)的经费。不同投向定位的自筹经费,需设定不同的预期产出率区间,作为前期立项投资的决策基础。
(3)按照转化应用的商业模式维度分解
按照转化方式不同,可将总价值指标分解为许可转让方式产出率、自行转化方式产出率、作价出资方式产出率。每类还可进一步细分,用以支持各研究所与研究方向根据科技成果所处阶段、市场应用特点,以及转化应用培育需要的各类资源,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有助于科研单位在有限的资源投入前提下,以较短的周期获取较大的转化价值增值。
如前所述,价值评价指标需要按照不同研究方向的技术成熟度分类应用,方可指导科研单位的管理实践。本文从四个分类与标准制定两个方面阐述。
1.按技术成熟度分类选取评价指标
按照研究方向所处的技术成熟度不同,结合其投入产出价值指标的特点,表1将研究方向按照成熟度从低到高划分为四大类。
表1 研究方向分类方法
(1)基础前瞻类。技术成熟度低,重点评价其技术成熟度与科学价值贡献,暂不适宜预测未来成果形成情况与收益实现情况。配套的财经关注指标为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例,评价基础前瞻类研发投入是否达到预期。
(2)培育初期类。技术成熟度较基础前瞻类有所提高,已有一些科技成果形成,但是还未能实现转化应用。该类研究方向一般投入产出净收益为负,但是研发投入规模也不会很大。重点选取成果形成率作为其评价指标。
(3)重点培育类。技术成熟度较培育初期类研究方向进一步提高,一般有科技成果形成且转化应用培育前景好或已实现部分成果转化,正处于追加投资的重点培育阶段。该类研究方向的净产出逐渐增加,但是研发投入规模也持续加大,产出往往尚不能覆盖投入。重点选取成果转化率作为价值评价指标。
(4)收益实现类。技术较为成熟且已实现一定规模的转化应用收益,是科研单位价值贡献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选取投入产出净收益、总的投入产出率、成果转化净产出率三个指标评价其贡献。
2.分类建立评价标准
建立评价标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按照该研究方向在本阶段的发展重点选取主要评价指标与辅助指标。二是设置主要评价指标与辅助评价指标的权重。例如重点培育期的主要指标为成果转化率,辅助指标为投入产出净收益,前者的评价权重达70%以上,后者仅占30%或更少。三是设定评价指标的目标区间,可结合该评价对象(如某研究方向)的资源占用规模,近几年的指标表现与走势,以及该方向的定位目标,设定价值评价指标的合理区间作为评价的基础。
综上,电网企业科研单位涉及较多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所处的技术成熟度不同,技术应用市场发展前景也存在差距,建立以投入产出净收益为核心指标的分类价值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分类投入产出价值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的思路,是针对处于不同技术成熟度的研究方向,结合其投入产出特点分类选取评价指标,分别设置重点评价指标与辅助指标的权重,指导分类价值评价应用。
按照研究方向为评价对象开展投入产出全周期的价值评价,对科研单位原有的核算体系是一个很大挑战。为保证价值评价指标的易用性,从数据标准、数据建模、多频道展现三个方面开展业财数据治理,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图4展示了以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的业财数据治理过程。
图4 业财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数据标准。电网企业科研单位已建立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已形成了以SAP系统、科研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成果储备库管理、费用报销等一系列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庞大的业财数据基础。但是,缺乏支撑新价值指标测定的数据标准。为此,新价值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数据治理工作。
一是梳理历史数据,建立数据标准。需要按照组织维度、研究方向双维度,系统梳理与投入产出价值评价指标相关业财数据口径,建立基础数据标准,即在投入产出价值评价指标逐层分解基础上,规范每一项指标的业务场景、初步来源、采集路径、信息系统载体等。例如,对于产出类项目,明确定义许可转让、自行转化、作价出资、检测试验、技术服务等各类项目的划分标准,以及净产出相关信息产生的业务场景、数据采集依托的业务系统,并明确系统定义方法,建立多维精益核算与业财数据的联动规则。
二是重新梳理形成投入产出数据库。按照研究方向-科技成果建立投入产出数据库。在原有分项目核算并挂接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在系统中形成不同类型研究方向、分业务类型(许可转让、作价投资、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检测试验等)、分成本性质(人工、材料、外委、其他分摊费用等)的拟转化成果历次投入、产出的数据库,并可以根据业财联动规则通过任意维度提取与集成数据。
2.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建模包括投入产出价值测定基础模型与闭环管理应用模型。①基础模型-价值评价指标测定模型。通过指标快速测定模型,基于指标定义、关键假设、逻辑关系、数据开发与算法设计、数据挖掘与搜索引擎等,搭建好价值评价指标测定模型,并植入系统,分层级、分维度快速测定投入产出各项指标值,支持过程管理报表输出与价值贡献评价。②应用模型-闭环管理应用模型。在指标快速测定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闭环管理应用,制定规划预算目标测定模型,基于基期数据、基本假设、关键规划(预算)目标设定规划预算模型;基于分类经费立项决策的输出关键指标与项目基本情况等输入信息,设定项目立项决策指标测定模型;基于分类考核激励标准,以及不同类型研究方向的业务输入数据,设计分类考核激励评价模型。三个应用模型的具体设计基于本文第四部分的业务思路。
3.多频道报表展现。在数据标准与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电网科研单位多频道、多维度报表展现。其中,按照会计准则的法定报表只是科研单位报表的一个频道,而在新价值体系下的多维度管理报表作为另一个报表频道可同步生成。多维报表的设计,可实现将价值评价为顶层指标的组织维度、研发业务维度管理报表植入系统,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将任意研究方向、研发团队在某一期间的投入产出指标集合出来,直观反映规划预算的投入产出数据,并与实际实现情况等做比较分析。
4.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的分类价值评价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以实现精细、精益与精准的计量与数据呈现。系统支撑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将科研单位新构建的价值指标体系植入信息系统,并通过历史数据的梳理清洗,将百余个研究方向与SAP系统中数以万计的科研项目挂接,按照研究方向、投入类与产出类项目标准予以归类,严格按照价值指标口径与数据采集标准,测定投入产出各层级指标;其次,推动业务前端科技成果储备库的上线运行,储备成果可关联到研究方向业务目录,在完成科技成果入库、转化出库等业务流的过程中,将投入产出数据关联代入,支持统计不同研究方向的成果形成率、成果转化率、成果转化净产出率等指标;最后,支撑多维度管理报表的呈现,业财数据联动可按照组织维度、研究方向维度生成科研单位投入产出价值管理报表。
以上设计的价值评价指标只有植入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才能切实发挥管理功效,激发各级组织与科研团队的创新与成果应用的内生动力。案例中,这些价值评价指标的主要应用包括三个方面。
(一)支持前期项目决策、调整优化研发投入结构。经费配置方面,科研单位在项目立项时,可结合项目所属的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的分类价值定位以及纵向经费的支持情况等,科学决策自筹经费的投入倾斜方向,区分设定投入产出率与净收益等不同价值评价指标,合理确定指标区间范围与具体评价标准,作为前期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力求做到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通过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满足国网公司与科研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
(二)将价值评价指标应用于五年规划与年度预算的编制。分类价值评价指标在规划预算中的应用包括三项内容:首先,按照研究方向与组织两个维度编报预算,即在规划预算中增加研究方向这个维度;其次,规划预算不仅输出收入、成本与利润指标,更重要的是输出投入产出价值指标,包括顶层的投入产出净收益规模、产出率,以及不同研究方向本阶段的成果形成率、成果转化率、成果转化收益率等过程指标,进而实现价值指标与科技成果的形成、转化以及收益实现的业财联动,将研究方向的技术规划与价值规划、年度预算相关联;最后,应用于执行分析,在过程管理中分析评价各研究方向是否按照其定位与预期贡献价值。
(三)将价值评价指标应用于创新绩效考核与项目分红权激励。首先是应用于科研单位内部研究所/室的考核激励。基于研究方向的分类价值定位,在组织绩效评价中,适应各科研单位主要研究方向的分类定位特点,分类选取各研究方向及对应项目团队的重点评价指标,分类设定考核评价权重与标准,并将价值贡献度作为组织维度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应用于研发团队的分红权激励等科学测算。在成果转化与分红权激励方面,通过研究方向可快速锁定与拟分红科技成果关联的投入项目与转化应用项目,精准高效地计量该成果的投入、产出与净收益,支撑项目分红金额的测定与团队激励。
本文创新性地以研究方向为投入、产出价值计量主线,结合国网公司科研投入的特点,构建了投入产出分类评价指标,确立了组织与业务两个维度评价参考对象和制定分类考核评价标准。本文还提出价值指标闭环管理应用与模型化指导决策的理念,还从建立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模型、多频道展现、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四个方面探索研究业财融合的数据标准支撑投入产出的价值计量与分类评价。本文的研究对大型国有科研单位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引导科研单位更好地支撑国家创新战略与科技发展规划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