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译小说研究计量可视化分析(2000—2021)

2022-03-15 07:07陈欣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林纾译作发文

陈欣然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清朝末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爱国志士为配合维新运动,积极宣传和介绍西方文化。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小说翻译越发受到重视,近代中国文坛的小说译著也迎来了一波高潮。其中,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的译作影响最大,被钱钟书等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1]。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不仅用古文笔法向人们展现了小说本身的丰富美感,还将自己改良社会的用意或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在译作之中,林薇曾将其誉为我国翻译文学的奠基人[2]。不论是在中国文学转型、翻译观念变化、中西文化互动,还是社会意识形态、民众思想观念转变等方面,林纾翻译的小说作品对于清末民初这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期,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林译小说”一词也逐渐具有了特殊的指代意义。

对林译小说译作的研究至今已横跨百余年,相关文献众多。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点。21世纪以来,林译小说的文献资料更加完备,西方翻译理论和文化理论也逐渐引入,肖志兵[3]、陈晓月[4]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里,多视角、多元化的林译小说研究层出不穷,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极大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鉴于此,该文研究立足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2000—2021年国内涉及林译小说研究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从文献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角度绘制可视化图谱,对该阶段的研究特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未来的林译小说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该研究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 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该软件能够对文献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计量运算,从而客观形象地展示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动态。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检索关键词为“林纾”和“翻译”,数据时间限定在2000—2021年,最终数据下载日期为2021年8月24 日。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与林译小说研究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637 条有效文献。导入CiteSpace,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后,运行软件,即生成可视化图谱。

2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2.1 文献分布

年度发文量能够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将有效文献按照年度进行呈现后,文献分布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知,2000—2003年间,林译小说年度总体发文量偏低,除2002年的11 篇之外,其他年份的发文量仅为个位数。2004—2007年的发文量迎来了稳定的上升期,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并在2007年迎来了一个小高峰,达到32 篇。此后直到2016年,文献数量虽有小幅波动,但一直稳定保持在30 篇上下,并在2011年达到近21年来的最高值33 篇。相关文献的数量在2017年和2020年出现了回落趋势,仅20 篇。2021年的文献量仅统计至8月,为9篇。

图1 林译小说年度发文分布(2000-2021)

总体来说,21世纪以来的国内林译小说研究发文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着一定的研究热度,但整体上看年度发文量并不高,仍存在研究空间。

2.2 研究力量

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后发现,作者共现图谱中节点间的连线较少,说明作者间的合作不多,研究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明显聚类。如表1所示,该文统计了发文量5 篇以上的作者情况。

表1 高产作者统计

在这10 位作者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刘杰辉,发文9 篇,其论作涉及翻译理论和文化视角,如翻译策略、勒菲弗尔操纵理论等,对林译作品《巴黎茶花女遗事》给予了较多关注。其次为潘红(8 篇),主要关注林译哈葛德小说作品《迦茵小传》,论文多涉及修辞学理论。从发文数量来看,作为林译小说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者,这10 位作者的学术产出最高,贡献较大。

为了解林译小说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和分布情况,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设置相关参数后,生成高产研究机构图谱。观察图谱后发现,虽然研究机构的数量较多,但节点之间连线较少,表明各个机构的研究相对独立,机构间合作交流不多。

表2 展示了文献产出量在4 篇以上的13 所研究机构。其中,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文量最高,主要关注林译小说作品包括《黑奴吁天录》《拊掌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伊索寓言》《吟边燕语》《海外轩渠录》,切入视角集中在翻译和文化等方面。

表2 高产机构统计

可以明显看到,位于福建的研究机构最多,包括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林纾文化研究所、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这些研究机构对林纾研究的重视主要源于林纾的闽籍身份,而林纾参与创办的新式学堂“苍霞精舍”,正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这种重要的渊源关系赋予了以上机构一定的研究优势,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稳定的研究团队,并具有相当的规模。

此外,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也有较多成果产出,在该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力。同时,由高产机构不难发现,林译小说的研究机构主要涉及文学、外语、文化几个领域,研究方向相对固定,说明以上学科领域在林译小说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

2.3 研究热点

关键词图谱能够反映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动向。图谱中关键词字体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关键词之间连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由图2 可见,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林纾”,其次为“林译小说”和“翻译”。鉴于该研究的考察对象即为林译小说,因此上述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最高。除此之外的高频词涉及林译小说作品、文学理论、翻译理论、文化理论等,排名前30 的高频关键词见表3。

表3 高频关键词统计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林译小说研究的客体来看,被分析较多的作品集中于林纾知名度较高的代表性译作。按照关键词的首次出现年份,将表中林译小说作品排序如下(括号内为该作品在该次检索文献中首次出现的时间,下同):《巴黎茶花女遗事》(2002年)、《迦茵小传》(2003年)、《黑奴吁天录》(2004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2006年)、《吟边燕语》(2006年)、《块肉余生述》(2008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译小说中,英国小说家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的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且部分研究选择了林译哈葛德小说这一整体作为研究客体,因此关键词列表中,“哈葛德”的排名也较靠前。

从文献所结合的理论框架和切入视角来看,“意识形态”“诗学”“翻译策略”“改写”“目的论”“赞助人”“创造性叛逆”“文化”“操控”“译者主体性”“商务印书馆”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说明以上视角下的林译小说研究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其中,翻译理论相关的关键词较多,涉及了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等方面的具体理论。

以上高频关键词的首次出现年份集中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一些出现时间较晚的关键词在图中尚未形成比较大的规模。查看完整关键词列表,纵观其中的林译小说作品后发现,除以上代表性林译小说作品外,2007年以来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关注到《拊掌录》(2007年)、《不如归》(2009年)、《现身说法》(2010年)、《歇洛克奇案开场》(2012年)、《红礁画桨录》(2013年)、《贼史》(2013年)、《伊索寓言》(2014年)、《海外轩渠录》(2017年)、《罗刹因果录》(2018年)、《三千年艳尸记》(2018年)、《钟乳骷髅》(2018年)、《兴登堡成败鉴》(2019年)、《黑太子南征录》(2020年)、《爱国二童子传》(2020年)等较为边缘的作品。另外,一些频次不高、但角度新颖的关键词也值得注意。例如,词表中出现了一些与女性主义研究路径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女性(2006年)、女学(2007年)、女权(2007年)、女性形象(2007年)、女性观(2010年)、女性镜像(2012年)、妇女(2012年)、女性研究(2018年),这表明该研究视角也在林译小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口译者(2002年)、合作翻译模式(2014年)、合译者(2018年)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部分学者注意到了林纾在译书过程中的口译合作者以及这种特殊的合作翻译模式。也有学者将目光放在了林译小说的副文本——序跋之上,关键词表中首次出现在2014年的序跋一词,词频达到了5 次。

3 计量统计结果讨论

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21世纪以来的林译小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后,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3.1 研究特点

在研究主体方面,从发文量上看,2007年以后的研究成果与2000—2007年之间相比有显著增加,近年来也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林译小说研究仍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研究潜力。研究人员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基本没有明显的联系和合作,相对独立。位于福建的研究机构最多,其次是上海。福建工程学院林纾文化研究所所长苏建新曾指出,福建俨然成为林纾研究的重要阵地,可以看到,在林译小说研究方面同样也是如此[5]。以上主要研究机构在林译小说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颇具影响力。

在研究客体方面,在21世纪初期,学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林译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译作上。经历近十年的探索后,林纾翻译的一部分边缘作品也逐渐受到关注,更多林译小说作品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且译作中的副文本——序跋,也走进了学者视野。

在研究视角方面,林译小说研究主要涉及文学、翻译、文化等领域,其中,翻译视角的研究占据很大比重,而文化视角成了新的方向。随着理论愈发丰富,林译小说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视角也得以扩展。

总体来说,21世纪以来的林译小说研究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系统,不管是宏观的论述,还是结合理论的个案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2 存在问题

据戴光荣统计,林纾翻译的西方文学作品有246 种,其中原著为英文的、书名可考的译作目前有83 种[6]。在21世纪头二十余年里,虽然林译小说研究领域存在一定热度,但成果数量与林译小说作品的总量相比,仍有上升空间。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进一步增进交流或能带来新的发现。

虽然目前已有学者将目光转向林译小说中被较少提及的作品,但当前的大部分研究还是聚焦于少量的代表性译作,对大量的其他译作则开发不足。王祖华认为,受名著情结的影响,在数量庞大的林译通俗作品中,近四分之三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7]。陆建德曾以几部当前研究中较少涉及的林译通俗小说为例,强调了它们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重要意义,号召学界从“名著”观念误区中走出来,给予其他通俗作品足够的关注[8]。因此,林译小说研究仍存在大量有待分析的新材料,研究客体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此外,部分研究存在重复的现象,一些理论被反复地应用于不同译作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相似。因此,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亟待发现和引入。

4 结语

该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2000—2021年间中国知网上的637 篇林译小说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该领域的文献分布、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展现了该时间段的研究概貌,归纳总结出其特点和不足,以期对林译小说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有益帮助。由于该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因此统计的覆盖面尚不够全面。此外,软件参数设置的不同也会使图表的呈现结果产生一定的差异。尽管如此,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学界了解林译小说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或能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猜你喜欢
林纾译作发文
what用法大搜索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林纾当众烧借据
回望林纾:孝道、爱道与友道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拥抱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