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庆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临朐 262600)
数据来源于临朐县某奶牛集中药品供应商2018、2020 年药物销售情况。由于临朐县奶牛场生鲜乳主要供给某国内龙头乳企,按照企业要求,奶牛场用药必须购自具有相关资质的该药品供应商,且目前全县奶牛场(中小规模,存栏量为200~3 000 头)均使用由该唯一供应商供应的药品,因此该统计数据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
1.2.1 2020 年药物使用情况 2020 年,临朐县奶牛场主要药物使用头份数量按从高至低排序为药物残留检测试剂>消毒药>兽药添加剂>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乳房药浴液>乳房炎检测试剂>维生素及矿物质>抗生素。具体药物用量及占比见表1。
表1 2020 年奶牛场常用药物、试剂使用情况统计
1.2.2 药物变化情况 由表2 可知乳房药浴液、乳房炎检测试剂、消毒药、药物残留检测试剂、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等疾病预防性、检测性用药使用数量比例呈增加趋势,由2018 年的60%增加至2020 年的79.86%,推测原因是随着奶牛场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增加,奶牛疾病控制方式由治疗向预防转变。抗生素、兽药添加剂等治疗性用药比例由22.25%降至15.28%,其中抗生素占比下降2.47%,推测除了奶牛疾病治疗性对策减少外,随着药物在剂型、佐剂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发展,原先需要分次注射、口服使用的单一性药物转变为合剂性药物,或原先需要多次治疗的药物发展出缓释剂型,致使用药数量减少。
表2 2018、2020 年奶牛场常用药物、试剂使用量占比变化情况 %
奶牛场常用治疗性药物包括二类:一是常用口服药物,如“金维泰”、“益美素”、“霉卫清”、“产后康”以及应激素、驱霉剂、硫酸钙和氯化钙等;二是抗生素类药物,如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泌乳期)、土霉素子宫注入剂、维生素AD 注射液等。对症治疗药物的用量少,针对性强,用量上虽不突出,但是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症状是指动物机体对疾病发生产生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病态改变,是内在病因与机体相互斗争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对症选药治疗是指缓解一些表征较为明显、对生命有较大危害性症状的治疗。药物的对症状治疗不仅能解除动物症状和痛苦,使机体处于比较有利的状态,以便继续同疾病作斗争,还可以消除疾病恶性循环。奶牛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疼痛、腹泻、休克、呼吸困难、胃肠迟缓、水肿等7 大类。
奶牛正常体温为38.0~39.5 ℃,超过最高正常体温0.5 ℃为发烧。奶牛体温升高包括中暑、热应激等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体温过高,以及病毒、细菌等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发烧。中暑是由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热应激是由高温伴发空气湿度超过70%,机体蒸发散热功能失调引起的;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发烧则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引起的炎性产物(致热源)提高了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对于中暑、热应激等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体温过高,可选用氯丙嗪和物理降温方式。物理降温可通过风扇(增加空气流动性)、水帘(降低环境温度)、冰块、深井水等降低奶牛机体温度[1]。
① 详见“减少无效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http://news.hexun.com/2016-01-19/181880707.html。
对于病毒、细菌等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发烧,建议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导致中枢前列腺素合成,来恢复体温调定点[2]。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须明确体温升高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还是由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因为两者对症治疗机理不同,所用药物也不同。一般来说,临床上奶牛体温39.5~40.5 ℃多为局部、全身性炎症,体温(41±0.5)℃多是由于血液寄生虫引起的发烧,超过42 ℃多为体温过高。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奶牛除了一般表现如精神敏感以及食欲、饮欲、反刍下降外,还伴随表现出不同的局部症状或者运动异常,根据不同症状分析原因,区别治疗。
对于急性临床性乳房炎、风湿病、运动伤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释放致痛物质,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局部组织产生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镇痛药物可选用能抑制炎性介质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使炎症减轻、消除的药物[2]。可以选择水杨酸钠、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病情过于急剧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肢蹄病、外伤等引起的疼痛,可将麻醉药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周围,能暂时完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药物选择可以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顽固性腹泻及胃肠道痉挛性疼痛是由乙酰胆碱过多所致,可以选择M 受体阻断剂,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药物可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由于阿托品和654-2 属于受体阻断剂,因此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过量使用则易导致奶牛便秘、瘤胃鼓气等不良反应。
腹泻可分为营养性、感染性、中毒性腹泻,共同症状为脱水,原因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肠腔内容物渗透压增高、肠黏膜对水吸收下降和分泌增加。通用治疗方法是补液,即糖-盐水(V:V=1:2),一般按照脱水程度,补液量为5%~8%奶牛体质量。
对于感染性腹泻和中毒性腹泻,可以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吸收细菌产生的毒素,减缓炎症反应,保护胃肠道黏膜。药物可选用鞣酸蛋白、次硝酸铋、蒙脱石散等。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四肢末梢湿冷(尤其在耳部),病畜表现虚弱、颤抖、呼吸急促,可以勉强行走,有时趴卧。
对于因失血、失液过多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补充血容量,药物可选择低分子右旋糖苷。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渗胶体溶液,能够吸收血管外的水分以补充血容量,从而维持血压。
对于感染性休克,其多是由于细菌脂多糖导致的微动脉、微静脉痉挛,继而出现组织缺氧,溶酶体破坏。治疗时可以用阿托品解除微动脉括约肌痉挛,用双氧水缓解组织缺氧,用糖皮质激素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降低血管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
奶牛呼吸困难具体表现为咳嗽、气喘。
咳嗽是来自耳、鼻、咽、喉、支气管、胸膜等感受区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该中枢再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分别引起咽肌、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运动来完成[2]。早期的无痰干咳,可选择末梢性镇咳药,对呼吸道黏膜感受器有局麻作用。药物可选用品托维林、可待因。
哮喘是支气管广泛性阻塞引起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其诱发原因很多。引起支气管阻塞的发病基础是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2]。氨茶碱具有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β2受体的作用,可使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选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氨茶碱,以及抗组胺药扑尔敏、息斯敏。氨茶碱的有效量和中毒量差距较小,因此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病牛出现呼吸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
胃肠迟缓是指牛胃肠道的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使饲料在胃肠中滞留、排出时间延迟所引起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
对于前胃迟缓,中药可以通过口服苦味健胃剂和芳香健胃剂,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加强,药物可选用大黄酊、龙胆酊、姜酊。西药可以通过注射M 受体阻断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强和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呈现出胆碱能神经兴奋的效应,促进胃收缩和增加胃酸分泌,药物可选用甲氧氯普胺、新斯的明。
水肿是指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以肺水肿和脑水肿为例,肺水肿和脑水肿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内、脑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淋巴和静脉系统吸收,积聚在肺脏、脑组织中,从而造成肺脏和脑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对于以上两种急性病症需要首先将过多的水分吸收到血管中,其次是通过肾脏尽快排出体外。
脱水药是通过静脉给予高渗透性糖后提高血浆渗透压,造成血浆与组织之间渗透压梯度,使水从组织中转移到血浆中,药物可选用50%葡萄糖、甘露醇。利尿药的作用原理是,在肾小管髓袢升支粗端起作用,减少水分的重吸收,增加水分排出,药物可以选择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中效利尿药噻嗪类。使用利尿药要注意不可以速度过快、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否则可能导致病牛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情况出现。
奶牛场常见主要疾病为“三炎”,即乳房炎、蹄叶炎和子宫内膜炎[3]。引起“三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因此抗菌消炎药物作为对因治疗的首选。其中乳房炎治疗主要选用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子宫内膜炎治疗选用土霉素和甲硝唑;蹄病外用主要使用结晶磺胺和高锰酸钾。
临床上对产奶牛应用抗生素,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休药期规定,对抗生素治疗牛要单独挤奶,按要求处理抗生素奶。经抗生素治疗的奶牛,在抗生素残留检测合格后方可回到大群挤奶。
对临朐县某奶牛集中药品供应商2018、2020年药物销售情况统计发现,奶牛场近年常用药物、试剂均与生鲜乳质量安全相关,且奶牛用药逐渐从治疗性用药为主转为预防性和检测性用药为主,说明奶牛疾病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及奶牛场生鲜乳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上须对相关疾病的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用药更加精细。
尽管近几年我国奶业发展和疾病诊治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基层兽医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奶牛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情况。科学循证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死率,使奶牛病治疗更加规范,也有利于净化兽药市场,提高我国兽药行业的竞争力,因此应加大推广应用,促进我国畜牧兽医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