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研究
——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

2022-03-15 14:18王秋红
绿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王秋红,张 涛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1 引言

高职教育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政策引领下,高职教育积极落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双高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1]。

2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更深层次。面对重重困难,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力量。这也使教育工作者更深刻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势在必行,在技能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全方位育人[1],培养学生成为敬业担当的创新型技能工匠。

2.1 课程的属性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学生先后要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实操训练,是一门技能型的核心专业课。该门课不仅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参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于社会的能力[2]。因此专业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会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努力奋斗。个人健康发展会带动全社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2.2 师生的内在联系决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专业课教授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3],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育才是专业课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善恶评判标准,主要任务是育人,专业课和思政课是分开进行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专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技能型工匠的主力军[4]。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与专业课老师相处的时间更多,关系更为亲密,尤其是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们开拓职场的导师。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仅是老师了,还是学生的朋友、长辈和职业领路人。在这种微妙的情境下,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更能直接地影响、引导、教育学生,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

3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采用双重“提升→优化→优化→提升”+反馈的闭环路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承担育人育才的责任,促进建设成效不断呈螺旋上升势态发展。

3.1 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炼课程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源动力,教师的育人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发展[5]。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的思政育人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传播真善美的种子,带给学生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影响。应组织课程组教师共同学习,一起讨论,同时邀请思政课老师亲临指导,稳步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能力全方位提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用教师自身的言行去激励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党爱国,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思政元素的选取是保证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输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良好育人效果的关键。本课程选取的“思政育人元素”,是选择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元素,能起积极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一切真善美的元素[6]。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会出现一些新层面的道德要求和安全问题等等,所以还会找到更多适合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有意识地去寻找和挖掘新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3.2 优化课程建设,融入思政元素,重构课程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该课程一直在持续建设,目前省级精品课程已经建设完成,同时开发了线上线下资源,参照学习任务,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参考资料,每个任务点包含精讲视频和课堂教学同步视频。学生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可以查缺补漏,对于复杂的实操环节,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提升熟练度。同时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拓展练习、作业库、试卷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为更好地开展思政育人提供基础支撑(图1)[7]。

图1 课程资源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加入上层的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拼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做到全方位育人[8]。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合理。

3.3 优化教学设计,采取项目式的任务单元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框架支撑

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技能,让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岗位需求,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下,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梳理,调整为3个教学项目,29个教学任务点,任务点的设置更加独立、完整。每个任务点都有典型案例支撑,使教学内容更饱满(图2)。

图2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整理问题。课中教师会针对不同学习任务融入思政案例,通过育人环节,搜集学生的真实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态度,掌握困扰学生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9]。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温度、老师的温暖,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勇敢乐观地面对未来。教学全程将思政育人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展开实例导学、预习回顾、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和总结,课后开展拓展训练。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情绪饱满地面对学生,用精气神去感染学生,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课中不仅要把理论知识点剖析清楚明白,还要采取相应手段,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分层次开展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学、讨论和多方互动提问等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表1)[10]。

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后。教师可以联系课程知识点加入思政案例,也可以联系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加入思政案例,做到时时处处有思政育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既能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也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13]。

3.4 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能量支持

目前,针对学生满意度的认定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学生满意度可以是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教师授课情况、课堂氛围、课后活动情况等多个环节的主观上的综合认知感受情况。学生内心会给每一环节打分,形成一个客观的满意度认知。总体来说,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满足了自身需求,与老师沟通过程中是否获得认同感,课堂上是否获得同等的关注,提出的问题是否获得满意的解答,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是否能达到学生内心设定的学习目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到愉悦。从以上陈述观点可以看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14]。

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可以从师生互动这个点切入,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通过授课活动和学习活动来实现。课前老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借助社交软件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课堂上主要通过师生问答、答疑解惑、讨论、答辩等环节展开互动。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空间去思考、提问、讨论和展示自己,学生在互动中获取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同时对课程的满意度也会提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幽默的案例等教育学生要遵守道德规范,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要对未来有所规划并朝着预期目标不懈努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就会提升,课程就会收获较高的满意度。

3.5 反馈并改进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才能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笔者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最初的成效应该首先体现在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态度上的转变,能够认真对待、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学好每一项技能,再是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然后是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等。这一环节的主导力量是教师,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全程把控,教学效果好不好,作为教师本人有最直观的感受和结论。教师可以通过每次课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课后反馈,及时针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同时依托超星学习通提供的数据,监测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习任务、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的学生,不是直接给予批评和惩罚,而是及时发送提醒并告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补学时间,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被呵护。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融入诚信和敬业的思政元素,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有趣的或严肃的思政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是在学生岗位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是对自己诚信和敬业的最真实评价。

这样在课后的监督环节也能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绝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应该存在于师生互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参考数据,反思问题所在,从提升自身能力为起点,依据建设路径一步一步地改进。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度也有所提升,最终的体现就是本课程的期末成绩,以及课程结束后师生之间的互动热度。

4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行“讲练合一教学模式”,开展数控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活动,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同时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完成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敬业担当的创新型技能工匠。同时将课程教学标准、企业技术培训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课程教学标准涵盖“数控加工操作工”中级工中的数控编程加工的内容,兼顾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标准,提炼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勇于挑战。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奠定基础。

5 思考与总结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不能仅仅是将思政元素、思政案例融入到课程中去,应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一起抓。课程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师的魅力讲解,以及有趣的思政元素,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参与度增加了,学生满意度提高了,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国家在教育层面积极鼓励每位教师放开拳脚去做好做优的一件事,也给广大教师点亮了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政育人能力,让原本一板一眼的技能型课程有了风趣幽默的灵魂。学生自然喜欢这类教师,也佩服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向教师看齐,向教师学习,进而愿意相信教师的教导,愿意听从教师给予他们的在生活、做人、做事、工作等等多方面的建议和指引。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15]。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持续有效地开展,并不断改进,最终做到育才于课程,育人于课程。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