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育背景下的钢琴教育

2022-03-14 23:23星海音乐学院陈志帅
广东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作品赏析

文/星海音乐学院 陈志帅

美育是什么?教育界、学术界、艺术界对此存在不同认知,本文理解的钢琴教育包括钢琴演奏和钢琴作品赏析教育。我国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美育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训练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淬炼健康人格。①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教育体系中美育的比重将持续增长。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熏陶和铸造,对艺术的学习和修炼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艺术可以塑造学生对美的价值判读,形成学生未来更高的生命境界。

作为乐器演奏之王的钢琴,有丰富的音乐表达能力,既能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又能进行磅礴的叙事,因而深得普罗大众的喜爱。在我国,学习钢琴演奏的人群很广泛,这些从娃娃时学习钢琴演奏的群体,为我国钢琴演奏的精英教育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但是,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怎样将政府关于美育的指示贯彻到音乐教育中,值得研究,本文仅从通识课中钢琴教育的角度探讨将美育融入钢琴教育的路径。

一、我国钢琴教育现状及典型问题

(一)学生素养参差不齐,功利性较强

我国音乐教育处在不断升级的状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有了较大改变,从传统的师生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一个班级十几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大学期间更多的时间疲于应付各种考研、就业的证书考试,音乐美学教育本应以滴水穿石的方式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现在却成为遥不可及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钢琴美育,在中小学阶段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带领完成钢琴作品赏析课程的,但是高考指挥棒导致除要参加艺考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学生对与高考科目无关的课程都不重视。

(二)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

现在我国高校的钢琴专业教学,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的教学,手段单一,缺少教学创新,未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兴趣盎然始于学习之初,黯然应付考试终于期末,甚至有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此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对钢琴演奏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可以用精益求精来形容,却忽视钢琴音乐作品赏析的综合能力训练。钢琴演奏是舶来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目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都敬仰冼星海,星海这样的大师正是将中国文化融入音乐作品,才使其作品成为经典。但目前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中国文化元素在钢琴演奏教学和钢琴音乐作品赏析课中的运用是不够的。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不能全面开展钢琴演奏教学,但是开设音乐作品赏析课,包括钢琴作品的赏析,对于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竞争压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大有裨益。

(三)优质的钢琴教师匮乏

无论是钢琴演奏教学还是音乐作品赏析,都需要有优质的教师引领。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既有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技能,又有音乐作品的综合鉴赏能力,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师非常欠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优质音乐教师稀少,优质的钢琴教师更是稀缺,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合格,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美育培养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单一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美育思维

我国钢琴演奏教育习惯于把钢琴和其他乐器的演奏进行分隔,忽略了乐器与乐器之间具有的与生俱来的配合、联系,长期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很多应熟知的曲目却出现生疏。如:穿插鼓、大提琴、小号、小提琴等许多乐器声线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若学生对这些乐器不甚了解,只懂得钢琴演奏,就不能准确地演奏音乐作品。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梳理

(一)美育意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失

从家长方面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和家庭对艺术教育并不太重视,相当多的家长自身对钢琴艺术并不清楚和了解,也没有学习钢琴的经历,为孩子选择学习钢琴更多也是从应试的角度考虑,忽略孩子的兴趣所在。家长对钢琴学习的判断还反映在对老师的选择上,根据自己文化课的经历单一选择要求严格、认真教学的钢琴老师,满足这个单一的标准,家长就认为足够了。在这种模式下选择钢琴学习的学生自然也是懵懵懂懂,稍遇困难就会知难而退,很难坚持。

(二)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校学生以升学、就业为目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希望学习后通过考试以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如此急功近利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在相互攀比的心态下选择学习弹奏钢琴,将前途竞争优势延伸至钢琴演奏能力,在这种功利性的诱使下学习钢琴,容易忽略钢琴基本功的练习,直接冲着钢琴考级目标,于是尽量缩小学习的曲目,缩短学习的时间;第二,学生为通过钢琴专业大学艺术考试,学习内容局限于考试制定曲目,造成学生即兴演奏能力差,缺失伴奏能力,不接触各种音乐类型、音乐风格和音乐作品,弱化了对音乐作品的创造能力,损害了美育的认知和发现,更不能创造具有独特性的原创音乐作品。

(三)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不足

虽然我国高校依托专业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培养,已经有一大批具有专业水平的音乐教师,但是能够胜任美育的音乐教师仍属凤毛麟角。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仅限于音乐技能,于钢琴演奏而言,学习的几乎都是演奏技术,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少之又少,这与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专业综合素养有着密切关系。一个音乐综合素养高的教师,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是可以将音乐作品的赏析在钢琴演奏或其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然而,现状是很难做到。

(四)教学设施陈旧

从钢琴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家庭对子女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钢琴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但纵观大中小学的钢琴教学状况,与考试关联不大的艺体教育设施及设备因经费等问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留下很多历史陈账需要消化解决,即使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设备也仅仅是维持一般教学所需,更新设施跟不上教学发展的要求。在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多数学生不知钢琴是何物,钢琴教育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三、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完善钢琴教育的进路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享受音乐美

音乐是最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作为无形的艺术,它弥漫在生活的空间,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激发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淬炼高尚的人格,因此,钢琴教师不仅只是传授钢琴演奏技术和技巧,也应当着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解力。无论什么样的作品,教师应当首先自己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读,体会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品展示的美心领神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音乐段落的含义,还可以带学生到校园各处感受音乐在不同场景的意境,把这些感受带入钢琴演奏中,必然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诠释。

(二)运用音乐赏析把美渗透在钢琴教学中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作者在该作品中意欲表达的思想、故事、情绪,钢琴作品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只有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等,才能准确诠释作品,这就必须对作品进行分析继而欣赏,再带入钢琴演奏者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如钢琴曲《梅花三弄》改编自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气”“韵”“意”“留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表现手法,把这些手法转换到钢琴演奏中,通过钢琴动与静交替演奏再做变奏,表现梅花不畏艰苦、不争芳华,在阳光下、在暴雪中铮铮绽放的坚强品质,这是梅花独特的美,钢琴演奏和中国的乐器演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演奏的教学中做到将乐谱里的思想内容通过声音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再通过听到的声音来想象画面,转化情感和进行内心的活动,在钢琴演奏中传递作品的美。

(三)科学化改进教学模式

构建系统的钢琴教学体系,将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理论、作品背景、人物思想、人文文化结合起来,加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防止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对于钢琴学习的内容适时调整,提高教学效率,准确、全面地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训练学生规范、正确的学习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当然,钢琴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钢琴教育人才的力度,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钢琴教育的需求。

结语

钢琴教育在新时代美育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立面向人人的美育机制和常态化的艺术展演机制,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美育背景下的钢琴教育才起步,尚需各方面的构建与完善,但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层面,对美育包括钢琴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都是美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这是美育背景下的钢琴教育之幸。

注释:

①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音乐作品赏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步辇图赏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