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22-03-14 23:2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黄小奇邱秀芳
广东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公益力量

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黄小奇 邱秀芳

2022年5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施行,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参与、支持或者开展职业教育。同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8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践教学基地以来,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展开一系列的建设,至今已4年有余,在校企合作、课程思政、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现结合其实践过程,从与公益组织的建设人员、建设内容、建设路径进行思考,认为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启示在于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提出挑战、进一步丰富了职业素养教育以及更有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职场人。

一、社会力量参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实践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多元的,一个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不仅是职业规划课程带来的科学系统的课程教育,而是综合了校内外、课程内外、学生自身以及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系统化作用的结果。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职业素养的培育正在完善发展,并在教学和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品牌活动和工作载体。2018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也开始走出校园,到广州市各个社会组织调研,就“调研优秀创业团体推动创业教育实践”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达成了共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发展的项目与研究的意向,达成合作意识后成为高等职业发展周的首家开放学院,为学校的学生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提供职业发展测试及咨询服务,提高学生职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聘任公益组织的企业导师成为校内学生的成长导师

社会力量的优势在于其根据成立宗旨吸纳了一部分社会力量,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推进社会力量集中在某个时间点和某个空间范围形成合力,完成组织的使命。

青年成长促进会在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是定位于为职场“轻熟”人士打造的“伴你职路成长”的一个青年社会团体。促进会围绕青年发展的主题开展业务工作,主要范围包括举办青年活动、开展主题培训及沙龙、举办高校大型演讲、承接青年社会服务领域的委托项目等,也承接了多类型的民政系统公益项目及团省委、团市委的培训、咨询、调研等项目。定期举办各种青年活动,是青年成长的伙伴。

近年来,学院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践教学基地计划,在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上采取双导师制,即校内创业导师与校外创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该基地通过资源的共享培养了院内创业导师22人,聘请校外创业导师28人。

(二)引入公益组织的资源力量共同打造职业素养特色课程

职业素养特色教育是在学校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中延伸,除了完成既定的校内教学任务之外,高校与公益组织联合打造课程实践有:课程研讨、企业导师嵌入校内课程、社会力量补充第二课堂等。

课程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最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接触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最直接载体,社会力量参与到课程研讨,包括了教材的联合开发,在“三教改革”的驱动下,教材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的出现,对教材内容的要求不再仅是知识点的讲解与实践,通过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可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并且更切合社会实际需要。

企业导师嵌入校内课程,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形式是传统课堂佐以专题讲座,在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之前,传统课堂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多停留在理论讲解和工具运用方面,传统校内课程教学完成之外,企业导师带来的补充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职业素养形成的现身说法、企业中职业素养的现实要求以及最新趋势等。高校在引进这类专题讲座的时候重点在于意识形态的把关,确保引入内容为职业素养特色教育服务。

近三年,学院与公益组织合作,打造了职场形象打造、时间拖延应对等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截至目前,覆盖超过1000名学生。

社会力量补充第二课堂的内容在于校外组织参与到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校园内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阵地除了第一课堂,还有第二课堂,并且第二课堂以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以及较强的趣味性深得学生喜爱,一场好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职业素养特色教育更加全面。学院近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在于引入公益阅读活动,连接市图书馆与大学生等,该项工作需要区分赞助商与社会力量的区别,并且预防赞助商等以盈利为目的进入校园。

(三)通过社会力量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

经济贸易学院参与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能荔计划”建设,该训练营项目经过对学生们职场形象改造、开设演讲培训课程、企业游学、公益导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培训、举办“了不起的我”演讲比赛等,从形象到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助力学生们职场成长。严格选拔和推荐学员参与“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能力MAX’——优秀励志大学生职场通关力训练营”,接受企业导师一对一对接训练。截至目前,在两期的训练营中,经贸学院共选拔励志生12名,实现了贫困生的全称帮扶成长,补充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实战训练的空白。

学生在公益组织平台上结识企业人员,企业人员的经历作为生动的教育蓝本,更具生动性和实际意义。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愿意分享职场经历的人士通过社会公益组织的平台审核后,高校筛选适合的人员成为每位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公益组织整合的行业平台以及企业、企业人才通过创投等政府背书的立项,再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如何形成系统的有效的联动机制是公益组织和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的构建“政府-职业院校-社会力量”的契约型关系不失为一个值得参考的路径,但契约关系的建立对合作各方文明程度要求较高,这也是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的启示

(一)社会力量的参与考验着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

职业教育供给侧的矛盾向来存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一直在调整,同样地,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关系也一直在调整,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高职院校除了政府的宏观管理、传统模式的教育教学、企业实训之外,有了面对社会的更加细致的微观视角的补充,对高职院校激发办学活力以及调动更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力量,大有益处。

在看到优势的一面,也要避免高职院校在引入社会组织参与职业素质特色教育的时候出现偏差。

偏差的原因来自于高职院校不够高水平的治理水平,往往导致未能很好地掌握引入之组织、人员、教授之内容不能与原本的教育初衷相匹配。这就要求,在与社会组织联动的时候,高职院校内部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包括现代化职业院校的学校制度,并使得学校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有边界,以此来限定有效的范围;校内外需要建立起有共同目标的智库,包括可以提供决策力量和话语权的专家学者、具有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员以及能把经验凝练输出的实践者;整个社会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素质教育基于多方的参与协同,在协同中双方的契约精神以及信任度决定了协同的程度,良性的协同机制依赖于公平公正、具有高度认同感的大环境。

目前我国还未完全建成契约型社会,而社会力量有力、广泛参与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则需要高职院校与公益组织的良性互动。鉴于近几年的实践,其协同机制时刻考验着双方,而这中间参与人员的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注重契约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值得警醒的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落脚点是在育人之上,而社会力量仅是辅助和补充之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组织带来的关于职业素质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判断力不足的学生容易出现本末倒置或者产生思想偏差,在联动的过程中,除了保持学生主体性,还需要高职院校牢牢抓住育人主线。

(二)社会力量的参与丰富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

在项目的建设中,引进来校外导师是加强校内理论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职涯的视野;走出去是选派师生代表到企业参加训练和锻炼,促进学生进一步接触企业与社会,全方位体验职涯教育。两者结合有助于补充校内外教学形式带来的局限,进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形式。在项目的教学内容中,既有企业导师走进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点,又有一对一的实战训练,学生通过实际演练,更加直观地了解职涯教育的内容。二者结合,呼应了新时代“三全”育人的要求。

同时,对学校而言,公益组织的参与,更有利于打造出办学特色,既能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又能吸引社会力量的关注,获得多方协同合作发展的机会,进一步丰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职业素养包括了职业信念、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既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受的教育,还是其作为一个职场人员、一个社会公民的素质外在。社会公益组织因为其成立的宗旨,往往带着利他、奉献的精神内核,公益组织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上,可以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补充,有助于让学生成长为全面的职场人,削弱了“精致利己”的职场人的养成。

另外,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多以理论、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完成,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往往具有模式化,职业院校的实训能较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真实的职场远远不止如此,社会力量的参与,公益组织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真实的职场,让学生在复杂的、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得到锻炼。经历过有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素养实践项目,学生们往往发现,在职场中,对个人的职业素养的考验远不止在校的考试那么简单,得高分就算优秀。经过对接触了企业导师的学生的访问得知,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中,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养成,包括多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多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等。

总的来说,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是发展趋势,利大于弊。在过往高职院校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建设教学基地的实践中,可行的路径有:聘任公益组织的企业导师成为校内学生的成长导师,引入公益组织的资源力量共同打造职业素养特色课程,通过社会力量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相比较以往的校企合作实训,其融合程度更深,除了能够提供更加系统的培养环境,还可以补充传统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丰富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社会力量如何有效发挥,则考验着政府是否具备提供有力保障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是否足够把握社会力量的导入和作用,而非放任自流。

猜你喜欢
导师公益力量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公益
公益
公益
V eraW an g
导师榜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