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图书校对质量及对策研究

2022-03-14 23:06李晓杰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图书质量工作

李晓杰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河南 郑州 450016)

导语

目前已经进入了数字化融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图书校对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急需调整现有的图书校对模式,全面提高图书校对质量。[1]传统图书在数字化融媒体发展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已经出现了数字出版瓶颈,严重影响了图书校对工作,一些纸质图书为了跟随数字化融媒体的发展步伐一味地追求数字出版速度,缩减数字出版流程和出版周期,图书的质量大不如前。[2-3]

在社会矛盾的变革下,融媒体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过于夸大的标题逐渐导致群众审美疲劳,传统纸质图书的权威性得以体现,因此可以根据传统图书的发展特点,与数字出版相结合,制定精品化线上线下融合图书,实施线上线下综合校对,从而提高图书校对质量。[4]图书的质量往往体现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在校对过程中相关的数字出版可以制定符合现状的出版周期,进行细致高效地出版校对,全方位提高融媒体背景下的图书校对质量。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需要研究符合目前发展现状的图书校对质量提高策略,为后续图书数字出版与发展奠定基础。为后续纸质图书发展作贡献。[5]

1.数字出版的重要性

数字时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引领的信息高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化传承的载体再次迎来革命,数字出版作为在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已登上了新闻出版业的舞台,并发展成为现在出版业中潜力巨大的领域。站在技术发展的某种角度来说,数字出版实现了对传统出版的超越与融合,节省了制版、印刷和发行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作者的线上写作和编辑审查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时间,实现了实时的传输。且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阅读终端市场的繁荣,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市场。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出版正渐渐改变着传统读物的出版方式以及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手机的发展,各种媒介的并存,让内容的表现方式更加多元化,从单纯的纸质文本到互联网,以二元字符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更直观地传达给用户。这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编辑过程,既能够提供印刷图书,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端的网络平台快速传递信息,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达到效益最大化。传统编辑过程需经过Word 文档、打印文档、审稿、排版人员修改电子文稿、印刷纸质样稿、校对人员校对,不仅会浪费时间、耗费力气和金钱,到最后也只能得到适合纸质书籍的文件,且校对人员校对的质量不高,如需制作电子书、上传新的媒介,还要重做。

综上所述,对传统的编辑过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不能彻底替代传统纸质书籍的情况下,就不能忽视数字化出版,应进行编辑过程重构,为后续研究提高图书校对质量的策略奠定基础。

2.融媒体背景下编辑部的重构

在融合媒体数字化的背景下,要提高图书校对质量,使图书出版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打造一支具备融媒体思维、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编辑团队。在编辑部人员思维上,一是转变思维,从传统纸媒思维转向融媒体思维,升级传播理念。二是积极探索个性化的媒体融合模式,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向新媒体发展成熟的大众传媒学习。增加新媒体运用培训,让编辑部人员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熟练运用网络操作,提高编辑部人员的整体能力。在编辑部的空间建设上,以综合新闻出版部为例,其是以综合指挥总部为中心,是一个辐射式的全封闭式办公室,并将新闻传播的资源整合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提高出版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理,融媒体出版编辑部的空间建立,让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出版社与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版社统筹协作、沟通交流,使媒介融合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另外,因为以往出版社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业务交流不便、资源浪费等问题,现在空间平台的一体化,打破界限,使业务结构得到了优化,有效改善了以往出版社所存在的问题,达到效益最大化。

数字化是传统出版社发展的大势所趋,很多出版社的负责人都很重视数字化,如果不进行变革,就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对出版社编辑部进行整体的优化,融合媒体思维,加强技术能力,增强空间建设,有效解决传统出版编辑部的局限性,为未来图书出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图书校对原则及重要性

3.1 图书校对原则

在制定校对质量控制方案中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为出发点,着重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简易性。对于校对控制,需从根本实质出发,需着重掌握主要环节和关键要素,对于校对的内容、标准和操作,要适当、适度、简便。否则,会让简单的校对工作变得繁琐,使工作人员产生抵触,工作的开展会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完备性。影响要素使得校对过程中的各个主要因素得以全面反映,不会忽略重要因素,可使整体目标的宗旨和要求得到准确反映。为保证整体质量控制过程的简化和有效性,需指出,要素的完备性不排除对一些枝节因素的删减。

第三,可行性。因为在进行校对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校对的要素太少、指标太多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即要素过少使质量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指标太多会使操作失去意义。为此设计出的影响因素要:抓住关键因素,要有代表性;减少条目,提高概括性;简化量化方法。

第四,典型性。本研究范畴局限于数字图书出版业,调查主要结合数字出版属性特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使调查结果避免简单重复,更具典型意义。

3.2 图书校对的重要性

图书校对工作对数字出版有重要影响,直接决定数字出版质量,而图书出版质量也直接决定纸质图书的后续发展,因此图书校对是数字出版的关键步骤。在图书出版时,需要相关的工作者根据图书发布的原版材料,不断与文字进行互动化核对,保证数字出版的图书文字无错漏,且排版正确,因此对相关校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性文字处理精神,还必须有耐心和责任心。[6]而且,图书不仅可以承载文化知识,还可以承载新闻信息,是一种丰富的载体,对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读者在图书中获取的知识也影响着读者自身的文化建设,因此图书校对质量也与图书的文化传播效果直接相关。做好图书校对工作可以产生许多质量较高的书籍,相关的校对工作在图书印刷之前必须认真负责地完成校对工作,全面地提高图书质量,保证图书规范化数字出版。[7]

对于图书校对的方法有很多,像对校法、读校法、折校法,不同方法的适用于不同的校对工作,且校对效果是不同的。对校法可以进行原稿与样稿间对比,分句进行核对,能及时发现校对中的错误,但这种方法校对不仅费时,效率低。由两个人相互合作的一人朗读另一人进行核对的读校法,只适合后期校对,无法发现同音字错误。折校法可以根据校对进度对校对原稿进行对折,能更清晰地分析原稿中的文字,在实际校对时需要根据校对进度综合进行选择。[8]

4.图书校对质量的制约因素

受图书校对工作特殊性限制,图书校对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研究,为制定后续的图书校对质量提高策略奠定基础。

第一个影响图书校对质量的因素是图书审查工作落实问题。数字出版前必须由相关的出版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一旦审核标准模糊,审核制度落实效果差,审查不完善,很容易出现图书质量问题,常规的数字图书出版前必须经过三重审核,每一重审核都制定了不同的图书审核标准,需要重重严密审核,全面落实图书审核工作,以获得高质量的出版图书。[9]但目前图书的质量主要受图书校对工作影响,现有的校对工作流程较简洁,对图书的处理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进行图书校对,又因图书校对中的句子格式校对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目前的校对原则,使校对的错误率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图书出版质量,故图书校对的审查严密性是图书校对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对图书校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图书校对质量受相关出版社重视程度的直接影响,受校对工作的特殊性影响,校对的稿件经常出现一定的疏漏,信息化发展后,使用计算机进行校对更会打破原有稿件的格式,增加校对工作量,图书的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图书校对人员知识层面问题。图书校对不仅仅是校对文中的错字问题,更多是文章内容,知识点、语病等方面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广泛应用,人机结合校对模式越来越普遍化,一些像错字这种基础的校对,计算机是完全可以精准完成的,若校对工作人员不对自身知识领域进行扩充,图书校对工作的质量依然会停滞不前。

5.图书校对在融媒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5.1 校对思维革命问题

融媒体时代,校对载体的变化也改变了传统的校对思维,目前,多数编辑人员都不能跟上媒体融合的步伐,职业压力小,缺乏岗位竞争压力,习惯固有工作模式后,大都故步自封,不愿主动接受新媒体传播方式和数字化出版模式,面临着严重的校对思维革命问题。传统校对工作中的校异同理念也逐渐转变成为校是非理念,出现了数字化校对思维差异,在思维差异的影响下,相关的校对工作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革新,首先校对的目标已经革新为电子原稿修正,校对文字也逐渐由传统的字词错误转变成常识性错误,例如地理错误、政治错误等,其次,还出现了校对思维方式变革,由传统的人力校对逐步转换成了人机辅助校对,也会产生较多的校对差异问题。[10]

5.2 校对技术革新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图书稿件的来源渠道,各种各样的来源差错也层出不穷,目前,图书校对质量提高面临着严重的技术革新问题。这些来源性差异包括作者输入差异、编校排版差异、加工差错等,都增加了校对工作的复杂性,部分校对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校对知识支撑,校对技术掌握也不够全面,因此可能随时出现校对问题,现有的校对技术必须进行革新,明确某些特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校对效率,提高图书校对质量。[11]

5.3 校对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低、控制措施单一问题

“三校一读”对已现代化的编排手段来说仍是校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使校对的质量得到保障,校次需要达到3 次以上。据调查发现,有85.7%的学报达到了3 校次以上,符合标准。但在校次的过程当中,仍有 26家缺乏作者校对,12 家只进行了主编审查,拥有微机校对的只有13 家,校对质量控制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校对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作者校对”,因为作者对文章的具体最熟悉,可以更好地找出文章所存在的问题。若使作者和编校工作者之间形成较为良好的互动,可让校对效率大幅提高,故加强作者校对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很多学报仅采取以定期抽查为主的“刊后审读”的校对质量控制措施,采用业绩考核和质量评定员的方式进行校对质量的把关只有两家学报。可见,在数字图书出版中,校对太过于流程化,校对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的重视,使校对质量把关采取的措施更加单一,对校对的质量的不能形成更加全面地保障。[12]

6.提高图书校对质量的对策

6.1 工作环境

安宁的心理状况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分别是保证繁琐细致校对工作质量的主观基础条件和客观条件,调查数据显示对此抱有肯定态度的有79.6%的人。因此校对者的工作需要单一化,使其心理状态保持安宁,集中精力。但数字图书出版“编校合一”的运作模式,不能保证专职校对达到单一化工作,所以应减少其他工作的安排。[13]要合理调整工作与私或公事在时间上发生的冲突,具体方法有:可以与其他校对工作者换班或者推迟私或公事,来维护校对工作者安宁、集中、专一的心理环境。在客观基础条件上,需保持室内干净卫生无噪音、光线明亮,以保证校对者心情愉悦,精神力集中,降低差错率。

6.2 校对工作的内部改进

6.2.1 提高改、排版质量,加强校对质量控制

排、改版的质量是校对流程的基础和关键,在融媒体时代,编辑人员理应扛起乘风破浪的大旗,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自身进行调整,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出现多次排版和改版质量不符校样的要求。通过严格控制校对次数,将作者校对设为必须环节,且采用多环节校对质量的把关,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来达到提高校对质量的目的。

6.2.2 利用合适的校对技术方法及扩宽校对人员的知识层面

编审人员在技术上的欠缺,尤其是在书籍出版行业,是图书质量依然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层面的培训,使编审人员不仅能掌握最新的理论技术,还可以更熟练地运用校对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整体能力。在进行校对时,应当采取“对校”和“通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重把关,对稿件负责任。在校对工作中,为更好的完成校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校对人员不仅要丰富词汇量,还要对科学方法、专业术语、数据、结论、公式、符号等知识进行全方面了解,还需要掌握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加强校对的准确性。传统校订法(折校法、点校法、通读法、读校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在校对中应采用多种校对方式,根据具体的具体情形采用相应的校对方式,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以按照编审的优势和工作习惯采取更加灵活变通的方法。

6.2.3 明确校对侧重内容

在校对中,找到每次校对的重点,可使校对目标更加清晰,使校对人员更好的完成校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对的质量。(1)一校的重点在字与格式上,整体观之。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段、句、字丢失,其次需兼顾题头和字体大小是否合适,注意文体形式,图表、公式的位置是否合理;如果在稿件中有原则的问题,可以向负责的编审或者要求他们进行修正。(2)二、三校是认真、全方位地阅读。首先要校订上一次校订的错误,再与原书对比,找出以前校订的疏误和错误。二校以数据、公式和术语为主,需着重注意获取科技成果是何时、何地、主要完成人和参与者是谁;三校以错字、标点、图文及英译为重点。文中是否出现明显的错别字、词、句或内容前后矛盾、不合常理等情况;一定要仔细核对图文前后内容是否一致;音译名翻译是否出现前后不一致问题。(3)四校以标题、作者、页码、目录等为重点,兼顾其他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按照期刊的格式和编委会的规定,逐字逐字地进行检查。(4)五校是把题目、作者和单位、图注等不同字体和字体的大小进行仔细的核对,纠正错误后,才能正式印刷。

6.2.4 利用微机校对

随着编辑部门电脑普及程度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校对软件也应运而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校对软件完成基础化校对,最大程度上降低校对耗时,提高校对质量。[14]专业校对软件专业词汇库的庞大,学习能力的强大以及高效的工作能力,改变了以往的审稿过程。在实际应用中,编辑的合理使用,可以保证学报的质量。通过对错字、多字、标点符号、英文的拼写和文法进行全面地校对,可以发现某些容易被忽视的差错。可以对论文进行初步的审查,或者用在最终的审核阶段。[15]但是受计算机的融合化限制,现有的计算机校对软件只能处理基础化校对错误,无法处理相关的逻辑性错误和语病错误,因此还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的人工校对方式,且应用计算机进行校对的整体精准效果较差,只能作为校对工作的辅助性参考,但其也是一种校对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对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校对不仅能全面提高校对的质量,还能减少校对耗费的时间,因此无纸化人机结合校对也是目前校对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大部分出版社都已经开始了线上校对,使用计算机与人工结合完成全部校对步骤,全面提高校对质量,降低校对的错误率,因此在后续校对过程中相关的校对工作人员需要逐渐学习计算机校对方式,实现人机高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图书校对的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纸质图书是我国重要的媒体组成部分,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纸质图书需要坚守发展原则,根据目前的发展规律制定特色发展方案,纸质图书的校对工作直接决定图书的最终出版质量,因此本文研究了融媒体背景下图书校对质量提高策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目前图书校对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为后续图书校对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图书质量工作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图书推荐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不工作,爽飞了?
质量投诉超六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