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广播电视行业媒体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22-03-14 23:06周志强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总局广电广播电视

周志强

(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北京 100866)

导语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音视频广播迅速发展,网络媒体也成为继报刊、电台、电视台之后的“第四媒体”。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上网几乎与国外同步。199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通了网上实时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1997年设立网站、1998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建立网站,2000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央视国际网”。除电台、电视台上网以外,还出现了由广播电视厅(局)开办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包含广播、电视在内的综合性网站。如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的“岭南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厅的“广视”网站、北京的千龙网、天津的北方网、上海的东方网等。当时由于传输带宽技术的限制,多媒体(包括视频图像)的传输和应用软件都是基于窄带互联网,网上音、视频播放效果很不理想。[1]

随着网络媒体、网上音视频广播、视听新媒体、网络视听、媒体融合、融媒体等名词的相继出现,网络媒体的定位在广播电视行业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广播电视媒体的“补充和延伸”,到与广播电视媒体“互为补充”,再到“一体两翼”,乃至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电视、5G 等技术的发展演进,推动着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应用高新技术来适应媒体融合与发展的需求。本文概要回顾了2012年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媒体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历程。

1.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管理与政策

201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广泛调研,并于2013年1月出台了推动电台、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在2012年前后,总局分别对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实行准入制度。

2012年6月总局下发《关于IPTV 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三网融合第二阶段IPTV 监管平台建设要求的通知》,对各试点地区IPTV 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与对接、IPTV 监管平台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取得相应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为规范IPTV、专网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2016年 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6 号令——《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原《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办法》(39 号令)同时废止。

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力争两年内在局部区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几种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后期取得全局性进展的发展目标。

在2018年开始的机构改革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建了“媒体融合发展司”,承担 “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创新融合发展”“管理发放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承担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的审批工作”等职责。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于2019年年初先后设立了负责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处室。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总局印发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

2019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工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推动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 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5月总局开始组织首届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先导单位、成长项目征集和评选工作。8月总局下发《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广电5G 网络,加强无线、卫星、有线网络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融合新媒体资源整合,打造拥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媒体融合集团;探索打造全产业链高新视听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建立聚焦网络升级和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产业发展项目库;建好用好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等系列举措,并于9月开始组织创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0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于12月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加强指导。

2021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组织制定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明确本机构融合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4月制定了总局《2021年推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

2021年10月、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发展新业态、培育新视听、建设新平台、重塑新网络、打造新终端、构建新支撑”6 项任务。

2.融媒体平台

2014年前后,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通过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等方式,整合原有生产能力,改变生产、发布流程。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编制了《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7年组织编制了《融媒体云平台建设技术实施指南》,推动各级广播电视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容制播平台、集成播控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省级广播电视台相继建设了融媒体云平台,如:湖北台的“长江云”、江苏台的“荔枝云”、云南台的“七彩云”和辽宁台的“天池云”等。

2018年为落实中央有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部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迅速组织编制了《县级广播电视融合媒体中心技术解决方案》。继2019年1月印发县级融媒体中心两项核心规范之后,4月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联合印发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监测监管3 项配套规范。一些省级广播电视台、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建设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如:北京歌华有线网络公司建设了基于“1+4+17+N”整体架构的“北京云融媒体”,“1”即一个指挥调度平台,“4”即4 家北京市级媒体单位,“17”即17 个区县融媒体中心,“N”即所有可能参与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单位。[3]陕西广电网络公司建设了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并在2019年年底前建成了全省107 个区县融媒体中心,目前陕西省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社等省级主流媒体也已接入该平台。

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编制新的《融媒体云平台建设技术实施指南》,发布了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总体架构和接口协议两项行业标准。

3.IPTV

IPTV 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重要业务之一。2012年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建成IPTV 集成播控总平台用户认证、计费系统,上海广播电视台原IPTV 集成播控平台并入总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2013年5月,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资组建“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IPTV 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运营,“中央主导、两级协作”的全国IPTV 集成播控体系基本形成。在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间“广电主导,共同合作”的运营模式也逐渐成型。[2]到2013年年底,全国有17 个省(区、市)完成了总平台、分平台以及当地电信公司的三方协议,IPTV 集成播控总平台共开通运营全国12 个地区的IPTV 业务,总用户数1437 万,较2012年年底的1127 万增长28%,全年IPTV 业务总收入超过4 亿元。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相关省级电视台充分发挥IPTV 技术特性,着重做好点播类、互动类业务,使IPTV 节目内容不断丰富。

到2017年年底,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与30 个省(区、市)分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并与21 个分平台完成了技术对接。截至2018年2月全国IPTV 用户数达到1.22 亿,其中总、分平台对接用户数8900 万,是2016年年底4000 万户的2.15 倍。

2020年以来IPTV 集成播控总、分平台加大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力度,持续扩大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双认证、双计费”业务对接。

4.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是基于公共互联网络面向电视机终端的一种新型的广播电视服务。2012年年底,共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三台”)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获准建设、运营7 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且集成平台的数量不再允许增加。这7 个集成平台的服务机构还获准开办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2013年增加了江苏电视台等5 家机构开办内容服务平台,2014年又增加到14 家。到2016年年底,“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全国31 个省(区、市)的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都开展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其中4 家中央单位及26家省级单位专门成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开展服务。

此后,以7 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15 个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电视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9月底,互联网电视累计覆盖终端2.55 亿台,激活终端1.56 亿台。7 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主导内容的智能电视终端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已超过1 亿台,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

在互联网电视标准方面,2020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互联网电视的总体技术要求、集成平台技术要求、集成平台节目集成系统技术要求及接口规范、集成平台计费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及接口规范、内容服务平台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标准。

5.4K/8K 超高清电视

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推动广东省4K 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11月印发了《关于规范和促进4K 超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并发布了广播电视行业首个超高清电视标准《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究广东4K 超高清电视试点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4K 超高清电视标准体系表和标准制修订计划。12月23日全国首个4K 超高清电视频道在广东省试验播出。

2018年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和广播电视规划院分别设立4K/8K 超高清电视技术应用与标准研究实验室。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开展了4K 超高清节目制播实践,省级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初步具备4K 节目传送能力。6月多个广电有线网络公司通过“央视4K 专区”播出4K 超高清足球世界杯节目。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4K 超高清电视技术应用实施指南(2018 版)》,第二代AVS 标准(AVS2)成为《实施指南》唯一采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国内主流芯片厂商推出了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

2019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4K 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北京、上海、广东等12 个省市先后发布本地超高清发展行动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由点到面开始快速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K”频道对“国庆70 周年阅兵”“春晚”等大型活动均开展了4K 超高清直播。广东广播电视台建成4K 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系统,提供支撑一个直播频道在IPTV、有线电视网络和网络台、触电App 等互联网渠道播出的技术能力。在8K 超高清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国庆70 周年庆祝活动进行8K 拍摄收录制作,还开展了多次5G+8K 信号传输测试。北京广播电视台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 国际篮球世界杯比赛进行了8K 转播录制。

2020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部(局)省市共同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编制并发布了《高效音视频编码 第1 部分:视频》《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高动态范围电视节目制作和交换图像参数值》《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4 项基础的超高清电视行业标准,发布《4K 超高清电视技术应用实施指南》《4K 超高清节目制作技术实施指南》,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超高清视频技术标准体系,发布《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 版)》。2020年11月,江苏有线网络公司、国家广电总局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和应用实验室等在苏州奥体中心成功完成中超冠亚军决赛8K 超高清直播试验。[4]

2021年广播电视行业参加国家“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工作,推进冰雪赛事超高清应用及高新视听制播呈现技术研究攻关和示范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1月发布了《8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要求(暂行)》,牵头研制8K 转播技术系统、8K 数字编辑制作系统应用示范平台,开展8K 超高清电视播出、分发、传输、呈现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联合广播电视规划院等单位研究面向8K 超高清视频应用的AVS3 8K 编码标准和测试技术,研制了AVS3 8K 超高清编、解码器,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建设覆盖全国30 个省(区、市)的超高清传输平台,打造北京8K 示范小区。北京歌华有线网络公司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首次8K 超高清规模化直播,并首次利用5G 技术提供无线CATV 观赛服务,方便媒体记者使用移动终端在场馆内任意地点收看比赛直播画面。北京广播电视台于年底开播全国首个8K 电视频道——冬奥纪实8K 超高清试验频道,并建设5G 高新视频移动应用(8K App),培育冬奥视听新业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4月发布了8K 超高清大屏幕系统视音频技术要求和3 项超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实时串行数字接口的行业标准。

2022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8K 超高清频道开播。全国共开办4K 超高清频道8 个、8K 超高清频道2 个。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应用了新建的8K 超高清电视播出系统、8K 超高清电视IP集成发布平台和研制的8K AVS3 视频编码器;圆满完成赛事的4K HDR 公共信号制作,开闭幕式、速滑等赛事的8K 公共信号制作以及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赛事的8K信号转播;“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行动,使全国34 个城市、120 多块超高清大屏在户外公共区域展播了CCTV-8K 超高清频道的冬奥赛事节目。此外,总台还在冬奥会开闭幕式地坪首次呈现16K 超高清视频。

6.广电5G

2018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在北京组建了无线交互广播电视工作组,下设8 个技术工作组,协同开展5G 广播技术研究。5月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加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化组织并成为独立会员。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华为公司签约,联合建设我国首个5G 新媒体平台,设立5G 媒体应用实验室,确定了5G+4K 传输、5G+4K 移动生产、5G+VR 制播呈现和5G 网络家庭环境应用4 个课题。2019年5G 广播试验网在北京建立,为5G 广播电视组网建网和业务部署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广电5G 目标任务实体清单》,提出了“广播通信协同、大塔小塔联动、无线有线融合、大屏小屏交互”的技术路线,以及5G 广播发展路径和技术实现方案,编制了广电5G 技术标准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总台5G 媒体应用白皮书(2020 版)》。中国广电启动广电5G 网络试点建设,牵头开展700MHz 5G 网络外场测试,建设700MHz 5G 产业链,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共建5G 网络,与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协同研发和试验验证,成功推动3GPP 在R17 NR 多播广播服务项目中支持NR 广播服务,并明确5G NR 广播的应用场景。[4]

2021年中国广电携手中国移动开展“700MHz 共建、全网共享”的合作,开始建设48 万座700MHz 的5G 基站;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利用5G NR 广播系统,完成了“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的场内多视角、全景VR 视频直播等新型广播服务验证,为现场观众提供了自由视角、超高清、低时延、零卡顿的观赛体验;[5]在北京、南京、上海进行了5G NR 广播技术相关测试,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完成了广电192 号段放号测试。2022年6月中国广电正式启动5G 网络服务,192 号段开始放号。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运行全球首个高铁5G 4K 直播演播室,通过5G 网络将演播室制作的节目实时回传至总台进行大小屏播出;央视频成功发出“5G 消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视频,创新了与用户互动的服务场景。2022年9月,我国主导的5G NR 广播标准由3GPP 标准成为国际电联ITU 国际无线移动电视标准。

7.人工智能(AI)应用

2018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元年,AI 技术开始被广播电视行业关注。中央电视台应用AI 技术,推出了智能春联H5、“央视主播拜年啦”AI 语音互动H5。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引导全行业在智能选题、智能剪辑、智能编目、节目评价、质量分析、虚拟主播、视频增强、广告推荐等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生产效率、节目质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庆70 周年庆典活动中,通过基于AI 技术的视频智能剪辑平台,自动剪辑生成精彩视频快速分发。总台央视网建设“人工智能编辑部”,将AI 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时政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电视内容的互联网化传播,实现了主流媒体内容与AI 的深度融合。广东广电网络公司推出了AI 电视助手2.0,通过对用户年龄、性别的声纹识别,准确判断家庭成员角色,再结合大数据和用户搜索习惯,基于用户画像实现增值业务内容包的个性化推荐,还可实现“方言输入随心切换”。重庆有线网络公司打造了以百度AI 语音控制为核心、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家庭互动应用场景,通过语音遥控器和智能音箱产品操控公司P30、P60 智慧型终端以及部分智能家居设备。

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研究了深度伪造视频安全防控技术,持续推进深度伪造鉴别和溯源核心算法优化,提出了深度伪造视频内容综合判定机制,自主研发了深度伪造内容鉴别资源库,建立了影像标注资源库,开发了深度伪造视频安全防控试验系统,建成了目前全球最丰富的亚洲人面孔深度伪造内容鉴别资源库,并在浙江华数传媒、广东南方新媒体、芒果TV、优酷视频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示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被应用于提升藏语/维语节目译制能力、帮助听障人士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智能手语电视系统。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自研的超高清AI 时间切片系统,实时精准地还原滑雪跳台运动员动作,实现逐帧呈现和提炼放大的“时间切片”数据可视化呈现效果;在全球首次将AI 手语用于体育赛事解说;AI 智能内容生产剪辑系统在短时间内将海量的比赛内容自动浓缩成几分钟的集锦,高效生产与发布冬奥冰雪项目的短视频内容。

8.大数据应用

2015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约,以建设“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中心”为基础,合作开发广电融合网(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广电网络智能终端定制量产推广、广电融合网在线教育平台、广电融合网电商平台等创新项目。中国广电联合全国30 余家省市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成立“中国广电大数据联盟”,深化大数据应用。在云服务平台基础上,各地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络管理、收视调查、用户行为分析、内容制作推送,为精准营销、内容推荐、客户服务、广告投放及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016年总局组织协调“中央三台”及相关单位,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大数据基础性公共平台”建设项目,2019年发布《广播电视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白皮书》,2020年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2020 版)》,2021年5月发布网络视听收视大数据技术规范等4 项行业标准。同时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收视(听)率调查体系,2020年已覆盖全国31 个省(区、市),到2021年年底已汇聚了基于大数据全样本的、超过2 亿规模的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用户收视行为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视率造假问题,为领导决策和行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加大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应用力度,总局还组织开展了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传媒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20年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元年,23 个省级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加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按照统一的标准搭建省域平台。吉视传媒和江苏、湖北、广东、贵州、陕西、广西、新疆等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分别负责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盟、多语种等8 个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的建设。[5]

9.区块链技术应用

2019年广播电视行业开始系统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版权管理、节目审核、节目传播追踪和评价、监测监管、融媒体技术平台等方面的融合应用。2019年11月,北京歌华有线网络公司建设的北京云·融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原创确权、版权存证、侵权监测、维权跟踪、一键取证、一键诉讼、侵权曝光等主要功能。[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0年组织编制、印发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的总体篇、内容审核篇、县级融媒体中心篇3 本。2021年总局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内容审核标准体系(2021 版)》《视音频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标准体系》《“视听链”共建方案与接入指南》3 项行业标准,并联合多家省级广电部门和视听机构,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广电视听融合传播基础信息平台试验系统。

10.高新视频

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云游戏是广播电视行业现阶段重点发展的高新视频新业态。

201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VR 的有益尝试,近10家省级广电机构搭建了VR 应用平台。吉视传媒开展“虚拟现实+广播电视”的产业化运营,打造吉林省广播电视VR 播控云平台;湖北广电网络成立威睿科技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运营VR;东方网络通过VR 内容+广电渠道进行覆盖,开创“X+广电”模式。

2017年吉视传媒、天威视讯、华数传媒、陕西省网、湖北广电等积极推进“VR+广电”的产业化应用,提供VR 全景视频业务和沉浸式VR 业务,包括VR 直播、轮播、点播等,支持在机顶盒+电视端由遥控器控制的大屏播放,并支持家庭网关分发后在手机端App+VR 眼镜(或头盔)进行沉浸式的播放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春晚进行了长春到北京5G 网络环境下VR 视频直播和推流收看的技术验证。2020年四川广电网络开展700MHz 5G+VR 景区4K 直播试点,在五凤广场架设全景VR摄像头,通过5G将全景4K视频共享在互联网上,用户可通过VR 头盔实时观看景区视频。

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编制、印发了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云游戏等4 本5G 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以及《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编制、发布了《中国广电·青岛5G 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规划》,与山东省、青岛市共建5G 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在湖南马栏山设立5G 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发展5G 高新视频新业态还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文件,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2020年采用“5G+VNIS+VR”创新技术,推出“鼠你不一样——VR young”春晚直播,实现总台春晚历史上首次VR 全景直播;首创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5G+VR“慢直播”;用架设在武汉地标的VR 慢直播镜头24 小时全景式呈现武汉同心“战疫”的城市面貌。

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5G 高新视频的系列标准体系(2021 版),包括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和云游戏,以及VR 视频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用视频参数值行业标准;[5]设立多个5G 高新视频实验室(园区);举办首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VR 镜头语言制作短视频《新疆故事》;通过虚拟AR 与真人主持人的互动,结合3D 动画特效,立体直观地展现法语视频内容;在“万米载人深潜海试”报道中,搭建“全海深”全景3D 虚拟直播平台,以数字孪生的方式逐层解密“钛合金载人仓”等潜水器关键部件,探寻仓内仿真场景;融合XR 虚拟演播室及高仿真建模技术制作了《揭密全球海洋最深处:马沟“挑战者深渊”》短视频。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了“5G 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联合相关单位开展5G+8K+5.1 环绕声冰球赛事直播,进行了冰球、花样滑冰沉浸式视频应用试验,探索5G 高新视频技术在体育赛事节目制播分发、智慧观赏和辅助训练等场景中的应用,服务奥运备战和赛事制作转播。河南广播电视台应用VR、3D 全息投影等技术制作、播出了端午奇妙游节目,北京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分别推出了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数字主持人“小漾”。

11.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是智能电视终端的核心,向下可屏蔽底层硬件平台的差异,向上为应用的运行提供了开放统一的环境,是业务部署和内容管控的关键。

2012年3月,国内科研院所、设备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等17 家机构组成的TVOS 工作组研发TVOS,于2013年7月推出TVOS1.0 版。2015年12月发布TVOS2.0 的同时,成立了“广电智能终端产业联盟”。同年我国TVOS 工作组与国际开源代码社区组织Linaro签署了2 个组织相互加入、互为成员单位的协议,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的TVOS 正式跨入国际开源社区行列。2016年12月先后颁布的两项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行业标准,分别涉及功能及架构、安全体系和机制。

继2018年1月发布TVOS3.0 后,2020年12月发布了TVOS4.0,当年年底在18 个省级有线电视网络的1600 万台机顶盒上部署,到2021年年底已达3055 万台。同时还在IPTV 终端、互联网电视终端以及智能电视机中推广应用。在2020年国际电联ITU-T SG9(宽带与有线电视研究组)会议上,我国主导制定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技术规范》等7 项标准建议书获得通过,成为ITU 国际标准。

TVOS4.0 是TVOS 演进发展的重要版本,开放地引入更多人工智能应用,支持8K、VR 和云游戏等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高新视听新业态,更好地支持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连用户等新模式,提供更好的多屏互动和人机交互体验。

猜你喜欢
总局广电广播电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调和油的消费提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现榨果蔬汁的消费提示
质检总局公布7家企业召回893 321辆碟刹自行车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