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哲生
(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短视频的传播与发展,智媒的崛起势不可挡。智媒时代下的短视频具有传播迅速更快、时效更强、更多元化的特点。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重要窗口及舆论引领者的主流媒体,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融合智媒技术进行创新转型,扩展新闻传播途径,促进更好地传播与发展,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智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新闻不管是生产、传播,还是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1]其传统单向传播状态被打破,媒体话语权被解构分流,出现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形式。为了适应大众变化的信息实际需求,各大媒体纷纷寻求转型,探寻更高效、更优质的产出内容及传播渠道方式,以求与时俱进,促进自身的发展。短视频具有制作便捷、传播速度快、呈现方式多样、利于分享的特点,应用到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上,能快速提升新闻资讯的传播快捷性和灵活性,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使传播发展方向向分发人际化及现场视感化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短视频蓬勃发展,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与传统主流媒体比较,其拥有的信息量大、真实性强,能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在智媒时代下被广泛应用。主流媒体为适应当下时代的信息需求,获得大众关注,只有做好短视频的传播和发展,不断优化改进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才能增强传播效果,取得更好的发展。
智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概念,是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基础上开发而来。[3]其直接动力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智媒即在发展中实现智媒化,主流媒体利用智媒背景中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使其新闻在传播中能与多媒介融合,让多种智能技术为新闻传播服务。不仅能提高新闻传播效率,还能更吸引大众用户。智媒时代,智能技术不断融合在传统媒介中,促进了传媒生态系统的优化和重构。传统主流媒体在智能信息技术下只有不断转型、变革,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1.2.1 内容生产丰富
近年来,网络市场新闻传媒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已经超越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新闻产业。主流短视频抖音、快手平台也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及普及,引领着传媒行业的新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在智能化技术支持下,其内容创新制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效果,不断吸引大众,扩展用户群体。如快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短视频创新中推出了新颖的内容制作模式,可把青年人形象转换为老年人形象,或构建互动性游戏情境。有利于短视频的生产创作内容更加丰富,使短视频作品趣味性、互动性更浓,更能展现大众的精彩生活。
1.2.2 参与互动性更强
新媒体更关注与人们生活的贴近,短视频话题内容多以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来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所以,不管是当下较流行的综艺节目,还是新闻类节目,均以捕捉大众用户的审美为发展趋势,以提高大众的关注及接受度。从目前智媒时代短视频的发展来看,其内容选题多与大众的生活相关,在新闻报道中尽量避免严肃敏感话题,以互动性、参与性的呈现方式营造出轻松氛围,让受众更能轻易接受和理解。尤其经智能化筛选,与网络环境中热点话题结合,能极大地增加大众的关注度。短视频在解说中也尽量向平民化定位,使用年轻人喜爱及较能接受的话语来分析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以更好地迎合大众,满足其心理需求,引发其情感共鸣。
1.2.3 更显虚拟、娱乐性
主流媒体通过图文、音视频并茂的优势,给大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并向趣味性及娱乐性发展。智媒时代,大众经虚拟环境接收短视频的信息传播,使大众对互联网的依赖习惯越来越强,越来越希望在身心放松的情景中观看短视频信息。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无法满足互联网下大众的现代个性化信息需求。《娱乐至死》书中指出,对社会现代技术发展追求中,唯有娱乐性不变,这种追求使文化市场转变为娱乐舞台。[4]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中,其内容通过智能化技术优势,抓住大众的社会热点话题、娱乐事件、趣味性需求,以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浏览收视效果。
1.2.4 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的应用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普及,因受居家限制影响,众多主流媒体新闻机构应用了疫情报道机器人、视频制作机器人、字幕生成机器人、直播机器人等智媒技术。人工智能不仅能参与到疫情新闻生产、制作、发布中,还能自动生成疫情地图,虚拟主持人的播报。对偏离现实的新闻,人工智能技术能及时辟谣,使主流媒体新闻传播潜力和应用前景广阔。如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主播小晴,新浪的直观性疫情数据地图,人民网合作的AI公司,均为大众提供了智能化的新闻推送服务。
在智媒时代,对新闻信息的采集是经传感器5G 技术,进行全面、实时、准确地采集获取。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人工信息采集方式。这些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智能媒体,自动化信息播报,使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更智能化。如应用无人机,其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可对视频信息进行精准采集,尤其是对那些灾难性的现场新闻信息采集具有明显优势。如2019年武汉的疫情报道,新闻可视化程度高,能将实时信息快速、直观地带给大众,实现交互式的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闻生产得以应用AI技术。智媒时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可应用到新闻写作方面,还可应用到新闻视频制作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半数以上的信息会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存储。人工智能在视觉领域中的发展较成熟,可基于AI 技术分析视频内容,以解决内容分析性能低的问题,避免人为操作引发的技术错误。人工智能能为新闻传媒行业提供高效率的生产制作,经人工智能编辑技术,能快速地生产视频,将传媒视频生产推入智能时代。
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及分析算法技术在智媒背景下不断完善,主流媒体平台服务也越来越智能化,为大众用户构建了智能平台。智能平台经收集信息及大众用户的反馈,系统跟进和分析用户的阅读喜好及习惯,精确制定出与用户匹配的短视频内容,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平台,较大地吸引和留住用户。如主流媒体短视频生产平台新京报的“我们视频”于2019年就实现了500亿的全网流量。经算法分发技术,提供用户个性化的新闻视频分发内容推送,使用户阅读更精准性,用户黏度更强。
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多以文字为主,媒体融合时代,文字报道结合了图片、音频,提高了大众用户感官体验。智媒技术能让用户沉浸式的体验新闻,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如VR、AR 技术,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让用户可身临其境的参与到新闻事件中,以第一视角解读新闻内容。如央视新闻对2019年4月的重庆脱贫攻坚工作报道中,经VR 技术对石柱县华溪村进行全景新闻直播,让大众用户有了全方位的体验,具有沉浸式观感,了解了地区的真实全貌,让用户离新闻事件更“近”,更能高效了解新闻内容,引发共情。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信息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智媒使其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大众可轻易获得各种渠道信息,对其浏览的耐心逐渐减低。对这种智媒下的新形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应加大内容上的改良和创新,以更好地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
3.1.1 生动表达内容,贴合大众习惯
与传统的新闻联播相比较,主流媒体短视频有所区别,其视频多是剪辑成60 秒左右的短视频。这种精短的视频不仅能使新闻信息的输出频率加快,使新闻新鲜度增加,精炼的内容能迅速吸引捕获大众注意力,及时有效地把新闻内容传递给大众。如央视的“主播说联播”,在2020年6月的报道中,李梓萌以北京疫情通报为开端,提到一外卖骑手被确诊病毒感染,表示点外卖的安全性,大众看到这位外卖骑车每天不惧炎热,辛苦配送50 单的活动轨迹,说明其努力工作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随后李梓萌又强调为保大众安全,对外卖人员一直在进行全面严格的排查,提醒大家同时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要造成恐慌心理。最后李梓萌还不忘通过网络化的语言“生活就像粽子般可盐可甜”给大家送来端午节的祝福。这条仅有80 多秒的短视频,不仅生动表达出了热点社会新闻内容,还传递了温馨的节日祝福,融入了当下流行语言“可盐可甜”,其创新的内容更贴合大众的接受习惯。
3.1.2 观点随热点客观传递思想
主流媒体是我国权威性的媒体形式,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社会需求。新时代主流媒体在观点的传递和舆论引导上要客观地紧跟热点。如在对第23 届全国常委会会议中涉港的有关报道,“主播说联播”通过短视频强调了对“祸港殃民者”的迎头痛击,传递了正确的舆论引导观点。主流媒体短视频这种观点经高频输出,实现了客观思想的正确传递,使主流价值观思想在实例背景下深入人心。
3.1.3 建立品牌内容,树立权威
主流媒体节目的口碑产生于品牌。智媒背景下,不论是主流媒体新闻官方社交平台,还是网络行业引领企业,都离不开权威平台及官方品牌的支持。如“主播说联播”是对央视“新闻联播”的重点内容进行扩展解读。主流媒体作为我国重要的新闻资讯、政策传播平台及窗口,其自身具有专业性及权威性,制作的新闻内容也就具有引领性,是大众心里重要的、不可撼动的媒体。“主播说联播”就是借助主流媒体的这种优势,打出了品牌效应,所以,自“主播说联播”上线便受到大众的关注。
技术促生了新媒体平台,平台又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社交平台的大规模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体环境,还改变了大众获取资讯的方式及习惯。传统主流媒体借助了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不断创新短视频形式,以满足大众对信息的多元需求,在此过程中也注入了自身新的活力。在智媒时代下,要不断创新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以提升传播效率,增大影响力。
3.2.1 可拓展传播矩阵,以扩大传播范围
智媒时代,新媒体矩阵是关注度较高的媒体融合模式,能最大限度发挥各媒体平台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传播效果。[5]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实践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固有模式。通过借助微博、公众号、抖音、B 站等形成了新的传播矩阵,使传播体量更短小精练、内容更多元多彩、话语更接地气。这种传播矩阵不仅使大众能随时随地的接收、观看新闻信息,打破时间地域限制,收获各年龄阶段的群体用户,还能大大拓宽信息的传播有效范围,增加大众的互动性和黏性。主流媒体短视频“主播说联播”自开播以来,就获得了超90 亿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微博讨论超过了200 万,抖音同名话题视频播放量超过57 亿,足以说明拓展传播矩阵对扩大传播的影响极大。[6]
3.2.2 改变呈现方式,以增加传播效果
新媒体背景改变了大众的媒介使用习惯。竖屏短视频的风潮解构了大众传统的视频观看模式,提供了更全新的观看视域空间。常规的主流媒体新闻播报中,两位主播端坐着用严肃的语言进行新闻播报,易使大众感到枯燥乏味。“主播说联播”这类短视频新闻播报中,贴近主播,取景一位主播的播报画面,较顺应当下社交媒体平台中的视频传播流行趋势。且其画面呈现方式为竖屏加大字幕,在无形中强化了主播的个人形象,让大众更易亲近新闻主播,拉近了心理距离。此外,还改变了短视频中的字幕形式,对重点词汇运用了突出、差异性处理,细节化之处还运用了手势动作,强化了内容的传递效果,使其影响力更明显。
3.2.3 提高传播速度,加速更新信息频率
智媒下的短视频因其移动特性,传播速率更快、互动性更强。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加快了社会信息交换速率,使舆论焦点能快速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件的正向发展和处理。主流媒体短视频依托各社交媒体平台,把新闻内容的时长控制在1 分钟内,内容紧跟时事及社会热点,快速地制作成片,主播播报语速稍微加快,于各社交媒体平台扩展传播,以高频输出新内容、新观点。[7]这种具有网络短视频特性的新闻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高速、快捷的传递目的。此外,还体现出了传统媒体在智媒背景下做出的转型和改变,更能适应大众的信息获取新需求。
3.2.4 加强互动反馈,以激发交互传播
智媒时代不仅让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速率更高效,还建立了其与大众间的沟通桥梁,以拉近媒体和大众间的距离、改变大众身份,使大众从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8]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随着新媒体不断增多,大众对信息的接收有了更多的选择。智媒时代下信息的体量小、碎片化、传播便捷的特点激发了大众的裂变式传播或二次创作欲望。大众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主流媒体短视频进行互动,对其内容进行评论或转发操作。自媒体或个人也会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二次再创作,并进行转发传播。这种大众互动参与,能有效打破主流媒体以往固有的传播局限,有利于传播链中积极因素的调动,使传播活动更活跃,传播范围更广泛。
语态是指话语方式,即在新闻传播中使用哪种语气、态度、形式进行新闻报道。[9]良好的语态能提升主流媒体新闻的传播效果,增强其对大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首先要语气活泼,带有“网感”。语气活泼是指要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严肃播报语气。如对疫情的报道中,网络中将武汉称为“热干面”,当北京疫情来临时,主播将北京称为“炸酱面”,坚定的表示“热干面挺过来了,炸酱面也会好起来!”。将这些网络热点词语巧妙的融合运用到时事新闻报道中,不仅能通过大众化、地域化的语言让内容更具吸引力,拉近与大众心理的距离,使大众更觉新闻与自己的相关性,还能体现出主流媒体短视频在智媒时代为创新传播所作出的实践突破。其次,态度亲民但不失原则。智媒时代下,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内容选题应贴近大众的生活,选择与其息息相关的要闻。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职业本科教育、职普通融,其关乎大众教育问题,但仅靠新闻联播中的政策播报,信息过于笼统,大众难以深入理解。在短视频的内容中,可对其使用简单易懂、通俗的语言结合实例进行播报,更融入“香不香”等网络用语,把该项惠民政策更广泛、细致地传播,让主播对政策的解读更深入人心。
传统媒介传播中,把关是涉及多环节的有组织过程。信息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关系是不平等的,传统媒体把关人对信息有决定权,决定着接收者接收哪种信息及哪种传播形式。其可能是记者、编辑、制片、导演等对信息有一定控制权的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多是经记者进行素材的加工,由编辑审核,层层把关后报道。但智媒时代,机器、物体、人工智能融合,形成了人机合一媒介。资讯类平台经算法计算构建了高精度匹配模式,大数据采集分析场景中的个性化网络信息,经数据关联构建行为主体关联,形成大智移云时代。面对海量资讯,人工把关已无法适应传播环境,智媒把关向人机结合发展。机器把关是经过算法实现,算法审核类似于传统媒体审核工作,均是对信息的筛选过滤。同时也有区别,即算法是按大众个性化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过滤,非人工编辑。算法对获取的大众信息及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自动判断其兴趣和偏好,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实现精准的分发,占把关主导地位。但自把关实质看,算法也有社会系统制约局限。审核中,算法技术提供了个性化推荐技术支持,其系统内有拦截库,会根据拦截库识别、判断、拦截内容,未被拦截的内容会交人工编辑排查把关。所以,智媒时代对主流媒体短视频的把关,多以算法和人工把关结合。而在对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实际把关机制中,首先要对质量进行审核。此阶段中不涉及推荐,由人工编辑和算法一起进行短视频内容和质量把关,不考虑大众偏好及行为。对短视频的传播标准进行审核筛选,包括内容安全、视频播放质量。人工审核即审核岗位对作品进行审核,机器审核是经算法模式过滤,如敏感模型、三俗模型、涉密模型等。审核合格的短视频进入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分发,不合格的短视频则退回。其次,进行优化推荐。此阶段是二重把关,由算法主导。合格的短视频进入推荐系统,根据算法分析用户偏好、标签进行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荐即建立用户模型,根据其阅读习惯嵌入标签于算法中,经这些标签抓取类似内容进行推荐,以匹配用户需求,精准推送。此外,要把握好把关标准。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要符合社会大众利益,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原则,以保持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智媒时代推动着主流媒体的前进步伐。主流媒体应借助智媒的优势,做好创新转型。从传播内容、形式、语态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拓展,以增大传播范围、传播影响力,提升传播效果。同时,做好短视频的质量把关,保持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力和导向力,延续其自身的权威性,实现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