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占熠(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362200)
田径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重中之重,合理的田径教学方式既可帮助学生取得良好体育成绩,又可强身健体,增强学生体能。对现有文献梳理与研究发现,目前针对体育教育与田径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深入研究生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希冀为相关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黄金时期,开展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所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这里所说的科学合理不仅仅是运动方式与教学方式,更是顺应学生学习需求,围绕学生身体条件与兴趣爱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也是生本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根本应用途径。而开展生本理念渗透教学也正是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需要。具体而言,处于身体发育黄金期的初中学生,其身体仍是相对脆弱的,正确的田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强健体魄。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体育教学根本,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田径教学方案,顺应学生成长与发展自然规律。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来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导致不同学生在看待体育教学时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学生热爱体育活动,但只热爱篮球、足球等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而有的同学则根本不喜欢体育活动,更遑论是田径学习和田径锻炼了。在这一方面,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文化教学缺乏兴趣依然可以通过长时间训练和背诵来掌握关键知识点;而田径体育则往往需要大量训练才能达到应有效果,如果学生自身缺乏兴趣,教师是很难带领学生完成这些高强度的训练和教学活动的。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讲,体育教育又与文化教育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有更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围绕生本理念开展个性化教学,切实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合理规划田径教学方案,以使其向着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生本理念开展初中体育田径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只有在找到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田径教学作为初中体育教学核心课程之一,既是最简便有效的锻炼途径,又是中考考核关键要点。为保证田径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有深入了解,针对该问题建立合理的田径教学体系,以保证田径教学切实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
根据笔者对本校体育课堂研究以及对以往研究结果总结与梳理,发现当前初中体育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就是“被动体育”胜于“主动体育”。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我国体育教育政策有一定了解,我国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极高,从小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体育课作为必修课伴随学生整整14年之久。新课标改革之后,体育的重要性又上一个台阶,全国各省市都把体育考核纳入中考考核中且占比不小。在这一情况下,体育教学成效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暴露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即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获取相应学分或成绩加成。在国家教育政策鼓励下,体育确实成为重要学科,但其在学生心目中仍然不是主要学科,学生学习该学科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为自身健康考虑,更多的是为获得相关政策给予的奖励。这无疑脱离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本意。学生自身缺乏积极性,学习成效自然也不会很好。为获得中高考加分而突击加练体育,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会危害学生健康。而在田径教学中这一问题暴露更为明显,田径体育在技巧上的关注度不如其他体育项目,同时其趣味性也相对较低。田径体育更多的是枯燥的跑步练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田径教学缺乏兴趣,但又因其是中考必考项目,而强迫自己练习田径。这种练习,本身就是违背学生天性的,与生本理念相悖离,既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无法取得良好体育教学成效。
正如上文叙述,开展生本理念渗透教学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摒弃以往的成绩至上理念,以锻炼学生田径技能,强健学生体魄为根本教学目标,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田径练习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其所能够承受的田径练习强度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耐力强,可以跑八百米、一千米,而有些学生速度快,在百米短跑上更有优势。这时,教师就不能一味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长处。同时,初中生好胜心很强,长处锻炼可以提供展示平台,满足学生成就感,以此提升他们学习兴趣。开展田径教学,不仅要尊重学生个性与选择,还要做出正确判断,通过合理的田径训练弥补学生缺陷。例如,耐力不强的学生,不能放弃对其长跑的锻炼,要通过不计时长跑锻炼学生耐力,深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单一。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的田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训练教学,即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跑、跳等基本训练。毋庸置疑,这种简单的训练方式确实十分有效,但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注意,自然也无法实现从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结构,教师要采取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竞赛教学、互动教学等。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田径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到田径教学活动中来。
田径体育中包含的项目也有很多,不同学生因其个体差异,对不同田径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统一教学,即在长跑课上要求全体同学进行长跑锻炼,在跳远课上要求所有学生统一进行跳远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好管理,教学难度低,但随着体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提高,作为中考重要科目的体育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要切实提高田径教学成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就尤为重要了。学校应将田径体育教学划分为多个田径教育课程,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教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田径课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原有教学方式弊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开展素质教育,还要关注到学生考试成绩这一硬性指标,对于长跑和短跑这种必考科目,仍需开展统一教学,但可以通过细分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获取更为良好的教学成效。
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是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具体而言,教师应采取多层次考核和评价方式。由于学生个体素质不同,采用统一的考核方式来判定学生成绩是十分不负责任的。需要明确,考核的目的不是评价,而是要为评价提供依据,能够指出学生问题所在。无论是考核还是评价,其根本目的都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因此,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多层次的体育考核,依据开学之初进行的体育测试所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开展考核,并通过数据对比对学生进行评价,即使学生成绩并不好,但其有进步就要予以鼓励。而对于成绩好但有所退步的学生,也要予以批评。总的来说,教师仍应以鼓励式评价为主,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尊心强,过度批评只会取得反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而要打破固定的田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田径教学增加新的活力,体育教师就应秉持这一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在文化教学中,接触社会的方式有很多,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社会教学的难度比较高。而在所有社会形式中,比赛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学校内部举办的非正式竞赛,正式竞赛有着与众不同的竞技魅力,试问哪个孩子没畅想过自己可以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呢,而地方政府和各级机构举办的正式比赛同样具有很高的竞技魅力,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各级比赛,对于更高级的比赛,也可以以学校的名义申请参观资格,带领学生亲身体会竞技体育的魅力。而在所有比赛中,田径比赛的数量无疑是最多的,田径比赛的项目本身就很多,多带领学生参加和参观田径比赛,可以在惊心动魄的比赛氛围中培养学生田径学习兴趣。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也更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这无疑能有效提高初中田径教学成效。
我国体育教育一直存在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一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采用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渗透教学解决这一问题,是保证体育学习成效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推进学生五项并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激励学生自主选择等五点具体的渗透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具体实践教育方案,以期为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模式的发展与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