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月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美德,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很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亲情比较淡漠。所以对学生进行“孝爱”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孝爱”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并身体力行,逐步改善亲子关系。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作品都有关于亲情的细节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激起心灵冲击,回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然后反思自己又为他们做出了什么。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从心理上得到感悟,从而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在阅读《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细节,说说从中能否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文中母亲为何要偷偷地出去,为何又要找一个“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听呢。学生认识到从这个举动能看出母亲十分在乎“我”的想法,害怕伤害到“我”的自尊,所以才离开,但是她又真的担心“我”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所以就只能偷偷地观察“我”的举动。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如此细腻,让人动容。
在挖掘细节的过程中,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中得到了感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展开反思。教师还可以结合细节展示一些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感受父母之爱,从而学会理解父母。
亲情是相互的,父母给了孩子关爱,孩子也要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这就是孝顺。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作品的语言,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从中感悟浓浓的亲情。
在学习《散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和家人交流的那段文字,说说他们如何讨论选择道路的问题,并谈谈你能否从这些对话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如,首先从“我”那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母亲的孝顺,“走大路”,可见,作者考虑的就是母亲已经老了,走小路很不方便,所以只能委屈一下孩子。但此后母亲的话又让大家感受到了她对晚辈的关爱:“还是走小路吧”,这里母亲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表现出了母亲的温柔,同时,也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关爱。
在揣摩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也反思了自己和父母的对话,认识到自己平常可能有些言语生硬、不近情理的地方。教师可以借机组织一个关于“亲子对话”的课堂小讨论,让学生每人举一例平常生活中与父母对话的内容与语气,将其与文本中的对话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反思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通过语言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亲情。
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促使他们结合文本中的留白处展开想象,说说后续会发生哪些感人的事情。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亲情,也能让他们逐步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现孝道。
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展开想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原本其实并不好,但是看到了父亲买橘子的举动后,‘我’被父爱所感动,因此激发出了对父亲的爱,所以流泪了。那么,在火车上,回想到这一切,‘我’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情感呢?大家尝试想象一下,然后进行补白,补充展现出‘我’的内心情感。”如有学生认识到儿子看到了父亲的举动后,心中十分感动,所以他很后悔没有尽孝,还要离开父亲,让父亲为自己担心,所以他在火车上一定十分后悔自己曾经的行为。
不少学生在家中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对于父母没有孝顺之心,这样就促使孝道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通过想象补白的方式能更好地弥补这个断层,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说文解字》中提到:“孝”指的是:“善事父母者”;《孝经》则提到:“孝子之事亲也。”然后围绕“居、养、病、丧、祭”这五点详细地解释了孩子应该如何孝顺父母。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孝道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典故,搜索各种资料,尝试进一步了解孝道文化,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在学习《散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莫怀戚的创作契机。作者提到自己曾经和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过对“孝悌”的看法,对方对“孝”大加赞赏,认为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提到哲学家培根也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借助这个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看看中国古代有哪些和孝顺有关的典故,然后说说能否从中得到启迪。如有学生发现在蒙学读物《三字经》中就有不少和孝顺有关的内容,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等。学生发现这些典故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孝道,也会领悟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孝敬自己的父母。
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等说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就要让他们了解“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查询资料、联系典故进行分析,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孝道,并尝试端正自己的思想,从而传承中华美德。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孝顺父母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印象。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大家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促使他们将自己对孝顺的想法写下来,提升他们的感恩心理。
如在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首先学生要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尝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学生可以选择为父母做一件事情,如给他们洗脚,为他们做一顿饭,给他们买一件礼物等。在完成了实践活动后,学生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和大家进行交流讨论,说说能否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与爱。如,有学生写的是自己打算为父母做饭,结果手艺不佳,还将厨房弄得很脏,锅子里都是油污,母亲花了很多时间才弄干净。他觉得自己很没用,想要孝顺父母,反而让母亲更加劳累。但是母亲却不在意,还安慰自己,说他做的饭好吃。该学生在文章中写了自己的感悟:“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所做的每一件愚蠢的事,都是珍贵的财富。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父母老了之后,埋怨他们的迟钝和衰老呢?”
教师要组织大家展开交流讨论,说说自己收集到了哪些和亲情有关的素材,说说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展现对父母的孝顺。在互动讨论中,大家能从他人的身上得到启迪,进而提升感悟,尝试借鉴他人的做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孝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文化意识,促使学生继承并发展优秀文化,让他们尊重并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到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孝爱“教育的渗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孝道美德,促使他们将孝顺父母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