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飞
赵树理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乡土文学”代表作,内容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语言质朴洗练。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是小说后四节,亦即故事发展和高潮的最精彩部分。本文在此探讨一下小说的艺术特色。
这部小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写的是山西刘家峧青年刘二黑与小芹的恋爱故事。他们的真爱与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两位封建落后家长产生冲撞,遭到激烈的反对。村干部金旺兄弟也利用职权设计陷害。直至区政府领导出面,才解决冲突,惩处村霸。区长也对“二诸葛”和“三仙姑”再三进行教育,他们才允许儿女结婚,一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赵树理擅长写“问题小说”,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创作的。他长期深入农村,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农村,他敏锐地发现了封建思想观念对农民的深刻影响,意识到打破农民的精神枷锁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他主张用作品唤醒农民觉悟,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这部小说表现了在“土改”初期,农民的物质贫困得到一定的改变,但农民大脑中还残存着严重的封建意识,这阻碍了农民群众前进的步伐。这部小说把这个尖锐的问题摆在大众眼前,也用文字形象地回答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说中的“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农民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思想落后、迷信天命。如“二诸葛”思想迷信,凡事都要论个阴阳八卦,选个黄道吉日,导致自己误了农业种植,沦为村里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对待二黑结婚这事,他也要看命相,认为两青年命相不合,女会克夫,因此坚决反对。区政府出面调解,他还顽固地坚持“命相不合”,求领导“恩典”。作家对主题的挖掘是深刻的,对肃清封建迷信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家总是对人物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在凸显人物个性上着力。小说刻画了三类人物,一类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老一辈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一类是新型农民形象,如小二黑、小芹;一类是利用手中职权欺男霸女的形象,如金旺兄弟。这三类形象刻画有详有略,人物个性鲜明。
本文写人的特点之一是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小说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设计了多种矛盾冲突:二黑与小芹恋爱,遭到家长的阻挠,“二诸葛”嫌二人“命相不合”;三仙姑图钱图财,要把女儿嫁给富人;村霸金旺兄弟因图谋不轨遭到小芹拒绝,一直寻机破坏。一对恋人为争取幸福大胆斗争,最后在区领导的帮助下取得胜利。这场矛盾冲突的性质,实际上是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作家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使人物个性得以凸显。
写人的特点之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其个性特点。小说中很少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人物,只是让人物本色出演。文中描写的人物,动作是农民该有的动作,语言是农民口中的语言,简单明了,一切言行都符合农民的身份。有时几句话、几个动作就将农民的个性显露出来。“二诸葛”对儿子大耍家长威风,而对区长则恭恭敬敬,态度截然相反。如“闯祸的东西!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当小二黑回答区长不愿与童养媳订婚时,二诸葛“瞪了小二黑一眼道:‘由你啦?’”而区长批评他时,他却不敢多说话。小说对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落后迷信和胆小怕事的个性。
赵树理的小说是用农民口吻在创作农民文学,他主张语言要大众化。曾有作家公开批评他“用群众语言写不出伟大的作品”,他说自己没有想要“伟大”,“只想用群众语言,写出群众生活,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受到教育。”他的小说善用地方口语,但不是照搬,而是经过了精心提炼和加工,形成了朴实、简洁、幽默的语言风格,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拉近了与农民读者的距离。
比如写“三仙姑”顶上头发脱光,经过一番与年龄不符的扮靓卖俏的精心打扮,到区公所时招来大家对她的讽刺和揭短。有个知道她底细的人还在“讲‘米烂了’的故事”,“米烂了”的意思是说已经过去好久的事,这是借农民熟悉的事物来说话。此时她羞愧难当,“恨不得一头碰死”,这是三仙姑当时真实的内心感受,语言十分朴实。在写金旺兄弟的恶行时说“又做巫婆又做鬼,两头出面做好人”,这里运用地方歇后语来形容他们的狡诈。“二诸葛”替小黑收了个童养媳,他“掐算”之后,认为“千合适万合适”,而二黑“不认账”;二诸葛顽固地坚持“命相”观,他向老婆再次提起这事时,老婆说:“把你的鬼八卦收起吧!你不是说二黑这回了不得吗?你一辈子放个屁也要卜一课,究竟抵了些什么事?”他老婆是文盲,用看似粗俗的夸张,讥讽了二诸葛的迷信守旧。这样的群众口语通俗生动,十分有趣。
作家的大众化语言还体现在给人物起名上。小说中的姓名和绰号都具有乡土特色,如男性人物的姓名,刘修德、刘二黑、于福等,这些名字很通俗,但不难看出寄托其中的美好愿望和乡村文化蕴涵。“二诸葛”这个绰号看似褒奖,实则讽刺,嘲讽他迷信的思想。“三仙姑”又被称为“老来俏”。作家运用通俗的绰号,既是对人物个性的概括,也隐含着当地文化的落后。
赵树理的小说很通俗,故事性也很强,同时,故事结构还具有民族特色。这部小说采用了框形结构,故事中套故事,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契合民众的文学欣赏习惯。其民族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单线结构推进。作家从民间快板和评书中学习讲故事的手法,常用某一件事作为贯穿故事始末的线索。本文以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为中心事件结构全篇,其他人物都因此而牵扯进来。小说情节单线推进,故事按时间顺序叙述,情节紧密连贯,直达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二是情节安排曲折。作家安排单线结构,但没有平铺直叙,运用了“无巧不成书”的传统技法,把故事写得曲折多姿,跌宕起伏。如金旺兄弟策划开批斗会,两个恋人不屈服。村长秉公处理,成亲已成定局,却被“三仙姑”搅黄,出现波折。接着,金旺兄弟上演了窑洞“捉奸”的闹剧,把他们捆押到区里。在区里没有接下去写怎样处理,而是笔锋一转,写“二诸葛的神课”,看他请区长“恩典”的洋相,看“三仙姑”的羞愧窘态,最后才回归事情的结果。
三是开篇直奔故事。作家曾说老百姓听书有个习惯,一开讲便想知道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不喜欢绕山绕水,铺垫渲染。因而,“开门见山”就成了他小说叙事的常用风格。本文就是这样,故事在每个章节里都直接介绍人物的情况,如第一节开始就讲刘家峧出现了两个闻名的“神仙”,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在第九节开头就讲兴旺弟兄捆人,邻居们无人敢给小二黑讲情,悬念勾起读者欲知后事如何的欲望。
四是结局团圆完满。中国百姓无论是看戏,还是读文学作品,都愿意看到大团圆的结局,即使是以邪恶、黑暗为主要内容的题材,也愿意欣赏到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结局。赵树理的这部小说继承了大团圆结局的写法,在大团圆的同时还给读者以警醒,并推动人们去思考和改造现实世界。
《小二黑结婚》因其艺术的典型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部作品曾被改编为戏曲、歌剧、电影,并翻译成多国文字。品读这部作品能让我们受到艺术的启迪,认识时代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