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林
在阅读教学备受重视的当下,初中阅读教学方法一直处于常变常新、积极探索的状态。由此产生的许多教学方法十分重视学生的直接参与和理性感受。批注式阅读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学做一体”的理念,打开了学生阅读的通道,极大提高了阅读的实效。
运用批注式阅读法的第一要义是梳理阅读内容的主次轻重,并选择性地做出批注。因此,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甄选内容,完成批注。
第一,文章中的议论句。议论句通常是作者用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点明主旨的句子。当学生在通读完作品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议论句,把这些议论句进行归纳与概括,在旁边做好批注,以此呈现文章的主旨。如《伟大的悲剧》讲述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与他的队员的探险故事。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议论句进行批注:“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行为与精神的高度赞扬,在这句话旁边作出批注,学生就能明确文章的主题。
其次,文章中的“结构关键词句”也是需要重点批注的内容。这些关键词句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对这些词句进行标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将济南冬天的特点和北平、伦敦冬天的特点进行比较,而后话锋一转:“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跃然于纸上,随后从各个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细致描绘,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同时,也学会了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种是批注文章中的修辞句等特殊句型。这些句子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采,不仅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还会成为考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句型进行批注,或者开展仿写,不仅能进一步体会语句的内蕴,还能丰富个人的知识积累,把阅读和写作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全盘地接受。持有质疑的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让学生收获更多。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而学生之间的差异又是一种客观事实。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勇敢地将自己产生的疑问或是对内容的质疑标注出来,再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方式解答自己的疑问,可以提高个人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河中石兽》时,学生对纪昀的说法产生了怀疑,理由是石重水轻,沉入水中的石兽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学生们认为这是纪昀进行了文学处理后的笔记,于是将老河兵说的话圈起来,从旁做了批注。这时,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的批注下结论,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或是推翻老河兵的说法,或是认可老河兵的说法。有的学生通过查阅书籍验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请教物理老师,在这个“动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突破了自己固化僵硬的思维,从不敢质疑、不会质疑走向了提出质疑、解决质疑。接下来,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们的求证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素材。1980 年代西双版纳曾经出现过一件和《河中石兽》描述相似的事件,以此证明了纪昀的描写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并不只是文学家的臆测。学生们的质疑得到了回应,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从质疑到结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不过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质疑必须是基于个人的阅读理解而来的,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也不能把质疑作为主要的批注方式去辅助阅读,只有在真实存在疑问的时候才可以做出批注。这样通过质疑去完成阅读,才能弥补个人在阅读能力上的不足,体现阅读个性化的特点,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诚如上文所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它没有理科的严谨与客观,而是一种包容的、人文的、主观的学习行为,所以在阅读中,学生出现各种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对孔乙己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其抱之以同情,有的学生对其抱之以鄙夷。教师在这里就要让持有不同态度的学生去文本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如抱之以鄙夷态度的学生将孔乙己在小酒馆中的言行、表情圈注起来,从旁标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抱之以同情的学生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酒馆时说的“不要取笑”旁批注“无奈、心酸”等,这是学生反复阅读,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做出的批注,真实反应了学生的内心想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文本的主旨就呼之欲出了,以孔乙己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也就跃然纸上,学生的阅读就顺利完成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如《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作者带着一个被永久困在地心的女宇航员的眼睛去领略地球表面风光的故事,其中充满了奇幻的想象,从草原到落日六号再到透明地球,当中的描写既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特点,还激活了人们的思维。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本时就提示他们把阅读时自己联想到的内容批注在文本旁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身就容易对科幻小说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置换人物、联想人物经历、增设场景等,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先是在小组内讨论,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不知不觉间就将阅读和口头习作联系在了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一篇课堂随笔,实现了从阅读技能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转换。还有很多抒情类的文本,其中表达的情感在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情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旁边做出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清晰的认知。
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阅读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也非朝夕之功。如果能把课堂上有限的阅读时间扩充到课内外相关联的更广阔的空间中,则批注式阅读法将发挥更为充分的优势。为此,教师可以把阅读批注行为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进行培养。如课后实践作业中单独列出阅读批注的作业;在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批注反思交流会,系统讲解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逐渐积累起更多的阅读方法;不定期展示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批注,并请学生介绍优秀的经验及运用批注式阅读有哪些收获。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文化栏、图书角等设置专门的展示窗口,展示学生批注过的课内外阅读文本,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这个方法的掌握程度,一方面学生就阅读的感受、批注的方法进行充分的学习与交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行为和批注行为之间假设一道桥梁,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让学生以个人的阅读感受为依据,对重要的内容、产生疑问的内容、能够激活联想(想象)的部分进行批注,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阅读真正成为个人的行为,在意识、思维和能力层面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