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启怀
(四川槽渔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眉山 62036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企业投资活动的成功率,企业应该科学构建投资风险控制体系,以此达到合理应对投资风险的目的。现阶段,企业在投资风险分析与应对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投资决策质量偏低、投资风险控制不力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科学认识并深入探究投资风险产生的问题,进而挖掘背后的原因,不仅有助于企业积累投资风险控制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促进企业长期和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应该正确看待投资风险,积极探索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的水平。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畴,是一种典型的企业行为。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充分吸收前人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风险考核与评价,需要企业根据投资风险产生的背景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应对和管理办法。同时,投资活动对于当前很多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常规工作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应该构建投资风险管控机制,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投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从而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有序进行,避免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很多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主要是关注这些项目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如果对于投资活动缺乏谨慎的态度,同时,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那么作出的投资决策可能出现失误。通常,企业的投资决策应由高层作出,然而很难确定投资项目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的投资目标并收回成本,这将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如下结果:一是投资项目的对应收益很小,甚至亏损;二是投资项目获得收益的期限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活动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持续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企业投资决策的质量偏低也可能是由于一些高层领导明知决策失误,但为了刻意掩饰而继续推动投资项目的后续进程,这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财务风险。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对于投资风险管控的意识不强。很多企业管理者比较关注生产、营销以及科技研发等环节,容易忽视投资风险的管控,这使得投资风险管控缺乏企业战略层面的思考,极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同时,有些投资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投资风险管控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种认识上的漏洞极易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在投资风险管控方面,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系统的风险管控意识,那么制定的投资决策以及后续的投资管理都会存在隐患,极易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不得力。一是投资环境分析不到位,环境因素是引发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在投资项目启动前缺乏系统的投资环境分析,使得投资活动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出现不可预估的不良结果;二是缺乏深入的投资风险分析,对于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缺乏科学的估算,没有引入定量分析工具;三是没有制定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计划,对于风险控制的内容以及流程缺乏完整的认识;四是投资风险计划的实施不到位,例如,针对风险控制负责人以及风险控制执行人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计划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沟通等。
通常,企业可以依据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预判,但是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极为复杂,提高投资风险预测和评估的精确性难度较大。同时,投资风险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使得企业在构建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应该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科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更好地对投资风险进行预警,提高投资风险管控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未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或者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预警措施,使得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价值和效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同时,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企业难以将风险监测系统有效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导致风险管控失去应有的作用。此外,部分企业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方面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得预警机制的系统性和联动性难以体现,同时,对于其他管理控制系统的融合不够深入,在预测和评估投资风险方面缺乏精准性和时效性。
一方面,企业缺乏良好的投后评价机制。投后评价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评价,一般集中评价投资项目立项、决策、实施以及投产运营等过程,需要综合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企业投后评价机制的欠缺,意味着企业在投资全过程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评价,这不仅不利于检验投资决策的质量、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同时难以识别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没有及时总结投资风险管理经验,有可能引发下一轮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科学的投后管理机制。通常,企业投后管理应该涉及管理整合、项目监控以及投后赋能等环节。现阶段,有些企业在管理整合上力度不够,没有相应地构建对接关系和沟通条线;有些企业在项目监控方面缺乏执行力,未能及时反馈问题和偏差,不利于投资项目的整改和提升;有些企业对投后赋能环节不够重视,没有为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特别是在资源整合、制度完善以及客户维护等方面缺乏总结,容易在后续的投资项目管理中面临风险。
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因为投资活动而引发财务风险,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流程至关重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来看,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流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重大投资项目,企业应该提前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经过企业高层管理者集体审批之后才能予以执行。同时,在投资项目启动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资源准备、人员配置和部门协调,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引发相应的投资风险。
其次,企业应该对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和业务范围进行梳理,特别是要明确产能、产品以及竞争力等要素,在投资实践中应该以企业发展重点和核心战略为导向,进一步梳理中心业务和主营业务,在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找准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内容,从而对投资过程进行优化,在投资决策流程方面加大管控力度,确保过程不断完善。对于企业重点发展领域,要在投资方面予以重视,夯实投资根基,明确投资方向并制定科学的投资目标。
最后,企业应该完善投资决策的准备工作。一是资金准备。企业在投资前应准备充足的资金,以便冷静应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企业及时解决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供保障。同时,避免因现金流或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其他财务风险,从而有效提高投资决策质量,确保投资管理有序顺利进行。二是技术准备。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匹配问题,企业应该加强投资决策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自动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和智能化决策处理系统的应用,提高投资决策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可以为有效应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保障,有效规避信息不确定所引发的其他财务风险。
首先,企业应该强化管理者的投资风险防范和应对意识。企业投资活动比较复杂,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否则以陈旧的思想和固化的思维容易导致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切实提高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一是企业要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投资风险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促进所有员工及时更新投资风险管理观念和知识,摒弃传统的以主观经验为主导的投资管理模式,让管理者逐渐减少不合理的投资行为,避免应用不恰当的投资管理措施;二是企业要强化企业发展战略对投资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和辐射作用,让每一个员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投资风险控制问题,从而为风险控制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企业要加大投资风险控制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是科学分析投资环境,尽可能地考虑引发投资风险的各类环境因素。在投资项目启动之前构建完善的投资环境分析系统,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实际以及内外部环境,提高投资风险识别水平。二是强化投资风险分析,科学引入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估算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并构建相应的量化管控模型,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制定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计划,梳理投资风险控制的具体内容,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流程,为投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指导。四是加大投资风险计划实施力度,合理划分投资风险控制负责人和执行人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投资风险控制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沟通,通过及时反馈,找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投资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
构建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一方面是为了优化企业内外部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为了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应该科学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企业战略规划以及日常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强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企业充分、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借助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能够自动对比各项指标,找到投资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另外,企业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促使各级人员主动熟悉和了解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积累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和风险管控以及应对能力。具体来说,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在参与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各类问题或风险,可以借助风险预警系统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结合投资项目进度制定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办法,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危机和风险处理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灵活运用预警系统分析生产经营和投资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找到投资风险产生的根源,从而将投资风险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强化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风险防范以及处理意识。
首先,企业应该完善投后评价机制。完善的投后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检验投资管理过程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投资管理工作的水平。一是完善投资项目立项的投后评价机制,通过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评估找到投资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为之后的投资项目立项工作提供有力参考;二是完善投资决策过程的投后评价机制,通过投资回收情况的统计,检验投资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程度也可以反映决策的效果;三是完善投资项目实施阶段的投后评价机制,集中评估投资项目过程管控效果,检验查找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的效果,为优化投资项目实施工作提供参考。企业通过投后评价机制的完善能够及时总结投资风险管控的经验和不足,可以为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借鉴。
其次,企业应该完善投后管理机制。一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投后管理资源的整合力度,厘清投资项目的流程并合理构建对接关系,强化沟通条线的作用,保障信息的及时反馈。二是加大投资项目监控力度,为投后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在投资风险管控过程中,应该加强过程控制,要及时反馈发生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偏差,为投资项目的整改以及投资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三是重视投后赋能的作用,加强投资项目结束后的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投资风险管控流程的评估为制度完善提供参考,强化客户维护工作,及时总结企业在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避免在今后的投资管理过程中引发风险。
最后,企业要积极发挥投后评价及投后管理机制的导向性作用,为今后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提供有力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上一个投资项目的投后评价及投后管理经验是下一个投资项目启动之前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投资管理和投资风险管控的循环机制,逐步提升企业投资管理水平。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确定企业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整体风险和主要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范围内。进入新时期,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因素也日趋多元化,其中可能遇到的投资风险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提升投资风险管控水平,企业应该正确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投资风险管控观念,强化风险管控意识,通过积极探索和研究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投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全面提升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