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机制研究

2022-03-14 10:52董泽瑞米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竞合科技型协同

董泽瑞,米捷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 030024)

1 引言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必须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是推动创新发展、稳定加强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业变革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风险加剧。同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造成了巨大冲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立足新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在高度不确定中建立和稳固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融入产业集群,政府和管理者如何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企业界、学界和相关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2 理论梳理

企业所处环境的突然改变(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各种短期和长期风险相互叠加产生了快速传导,企业依赖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遭到了破坏,面临资源约束的中小企业纷纷遇到了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市场环境表现出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VUCA)特征,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提高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韧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生产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同时,因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的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被层级扩大,需要构建和应用相关理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理论分析,本文从企业—产业—创新生态的研究思路出发,对核心能力理论、竞合理论、协同演化理论进行相关回顾与分析。

2.1 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来自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演进,在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和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由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提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和根本,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特有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性学识,核心能力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赋予产品价值满足顾客需求,而这种能力具有独特性和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特性,同时,企业核心能力具有延伸性,能为企业造就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核心能力要具备动态性即动态能力[3],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能力,而并非简单的线性和单一性能力。

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维度与构成要素,核心能力积累、保持和增强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潜在影响。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虽然存在不同的表述,但其核心内容基本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企业核心能力具体可分为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整合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拥有的开发设计新产品、新流程的能力,包括诀窍、方法、程序、实体设备等各种异质性资源;市场营销能力强调企业洞悉顾客需求以及获取有关竞争对手情况的能力;整合能力是搜集分析相关信息、组织调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和知识管理等相关能力[4,5]。

2.2 竞合理论

竞合理论源自企业对于竞争与合作的全新认知,竞合理论由Morton Deutsch于1949年在群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基于目标结构角度提出。根据不同的目标结构决定不同的互动方式,正向依赖导致企业之间的合作,负向依赖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个体性则导致企业之间无互动。

关于竞合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竞合的内涵和相关过程、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竞合的不同关系类型[6]。影响企业竞合的相关因素具体包括:行业分割程度、创新成本的改变、价值创造与获得、竞争地位以及资源的掌握程度、业务优势和劣势、动机和承诺、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也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发生转化,竞合关系会发生相应的转化与演变。例如,Nalebuff和Brandenburger在博弈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竞争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合作过程来实现价值的创造,竞争则实现价值分配的相关活动[7]。

大型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一个类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解生物残体、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同时间接调控地表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演替[4]。

关于竞合理论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证实企业之间的竞合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知识的分享和交流,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新产品开发和增强技术的多样性[8]。可见,企业间的竞合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发展规模经济、节约成本、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

2.3 协同演化理论

协同演化最早由生物学家Ehrlich和Raven在1964年提出,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而后被迅速地扩展到了地质学、天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当中,逐步成为解释复杂现象的科学分析理论和方法。社会学以及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者认为,协同演化理论的核心不仅在于协同,更在于演化发展,是各种相互影响的因素之间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协同演化包含了知识、价值、组织、技术和环境等子系统的长期反馈发展过程[9]。过往研究者对协同演化和并行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协同演化属于一般系统演化的研究范畴,其概念的核心内涵是保持一致的,强调不同子系统之间相互适应和影响,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更加有序稳定的状态。

组织的协同演化,包括知识的演化以及需求和行为主体特征等行动、策略和战略的互动和影响。协同演化具有多向因果、多层次嵌套、非线性、正反馈性和路径依赖性的特征[10]。

关于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对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动力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组织研究中认为组织的改变与选择是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中进行的,在宏观层面上更加关注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演化,在微观和中观层面则主要应用演化理论、复杂理论和社会环境理论来研究企业内部、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协同演化机制[11]。在组织研究领域则重点关注组织与社会环境、技术与制度、个体与制度、企业与产业、新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协同演化。

3 现状与对策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核心能力主要集中于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能力。通过调研中小企业管理局和典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梳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在和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学者沟通交流之后,通过文献整理和质性分析总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发展的战略定力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供应链强链稳链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某一领域长期坚持研发与技术创新,为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在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方面,坚持长期主义。目前,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业务线众多、寻求短期见效的投机主义行为,这将在根本上制约企业发展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超七成的“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

第二,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缓慢。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壮大是以其核心能力的提升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能力(积累性学识)[12]。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知识的管理,包括企业发展所积累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只有增强知识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竞争优势。而核心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标准的开发和管理能力、新技术商品化能力的不足,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困境和难点。

第三,企业的融资约束凸显。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其主要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管理,高度重视研发人员,其人力资本投入巨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培育对于资金的要求较高,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对于成长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其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处于逐步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满足社会融资所需求的基本条件。社会资本进入创业基地、投资机构的细节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制度的缺失或发展缓慢也影响企业发展资金的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问题。

第四,信息获取和政策追踪能力滞后。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还要求企业管理者拥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梯度建设能力、营销能力和战略性信息的搜集和获取能力。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采用集群发展的模式,开展组织间的竞合,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集中优势,在关键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开发方面采取联合攻关的方式进行。因此,落后的信息搜集和整合技术会阻碍企业信息获取能力、供应链协调能力、渠道整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导致企业难以和政府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2 基于理论分析的对策与建议

3.2.1 坚持长期主义倾向,深耕细分领域

在VUCA的新常态下,“黑天鹅”和“灰犀牛”(高影响力、低概率)事件频发的背后,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深入认真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特征,找准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进行专业化开发、精细化管理,发挥产品服务特色,在细分市场坚持持续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生产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坚持长期主义倾向,深耕细分领域,进而向“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3.2.2 构建知识创新模式,融入集群发展

科技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企业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显著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员工创新能力、创新行为激励能力都影响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有效的知识创新体系,知识的识别—吸收—整合—配置—更新构成了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将知识进行技术商品化保持企业竞争力。

面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的情况,企业在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需要加入企业集群,以寻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在企业集群内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竞合也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着变化,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需要企业的通力合作,提高企业之间的知识分享效率和效果,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迭代。

3.2.3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获取战略资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创新特有的高风险、高失败率特征,导致有些企业畏惧创新,而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技术的联合攻关开发均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撑。目前,融资渠道窄、融资困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建立资金扶持和获取举措。首先,需要建立专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从企业的孵化、培育、壮大成熟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资金政策。其次,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国有大型银行、地方银行共同建立相关的金融支持体系。再次,需要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加大社会资金力量进入资本市场。最后,企业应采取技术融资方式、技术抵押方式,多方筹措发展所需资金。

3.2.4 依托全新信息技术,打造信息高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对企业获取关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增强自身核心能力、加入企业集群、开展竞合的基础上,要加强和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渠道建设,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关键科研院所的合作,为此,需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中心,打造信息高地,获取关于企业发展的全方位信息。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入合作网络,获取多方信息,对接市场需求、产业需求,强化知识管理,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加强深度合作,以便达到协同演化、协同发展、参与创新生态共建的目的。

4 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如何在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良性健康发展是企业界、学界、政策管理者的重点议题。本文依托核心能力理论、竞合理论、协同演化理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竞合科技型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竞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