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东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战略问题,关系着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企业生命力的延续、企业格局的升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积累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意识、作风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一是精神层面。精神层面主要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例如,优秀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企业道德以及企业风貌等都属于企业精神层面的范畴。二是制度层面。企业制度文化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其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约束要求。例如,企业为了增强部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而制定的团建活动制度、部门文化活动制度等都是制度层面的文化。三是行为层面。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行为。行为层面的文化是员工在生产经营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正确价值引导的行为文化。例如,企业具备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扶困难职工等行为都属于行为层面的范畴。四是物质层面。物质层面的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是借助外在物体彰显的文化内涵。例如,企业产品包装等都可能成为企业物质层面的文化范畴。
基于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独特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被员工所认可、遵循的文化意识形态。不同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是独立的,都蕴含企业独特的文化淀积。二是继承性。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结合,是企业员工对知识的态度、是对利润的心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相对而言,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活动积累的一种内在文化沉淀,是企业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了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企业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继承企业文化传统、继承外来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人本性。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承者也是人。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其强调的是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善于运用科学的绩效管理策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在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对企业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举措。国企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文化的驱动。强化国企文化建设能够构建以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内涵,将工匠精神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广大职工群众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这样能有效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有助于凝聚人心,提升职工满意感和获得感。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面临各种工作生活压力,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员工的精神压力比较大,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出现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长期积累并被广大职工认可的价值文化。实践证明,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为职工带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例如,企业通过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让企业员工增强归属感,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
第三,有助于提升员工素质,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所在,是企业与客户建立互信、得到社会认可的核心。现在,企业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已是必然。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挖掘员工智慧、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想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留下原有的人才和吸引更多外来优秀人才的加入。
第四,有助于塑造和展示企业形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升企业外在形象是扩大企业软实力价值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中的形象文化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内部而言可以让员工聚焦到企业形象建设中,助力企业扩大社会品牌影响力。从企业外部环境层面分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将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产品服务中,提升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度,便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持续扩大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但是目前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为了企业文化建设而建设”的错误思维,或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过度融入“个人色彩”“领导者文化”。不可否认,企业管理者的理念与国企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国企管理者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则可以带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国企文化建设中却存在盲目融入“领导者文化”的现象,这样必然导致国企文化建设与国企战略目标、国企经营管理策略相脱节,弱化了企业文化在国企经营发展中的作用,甚至还会成为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另外,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过度重视领导意见,而忽视基层职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尤其是缺乏对基层职工共同价值诉求的考虑,这样产生的企业文化只能在领导层运行,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国企职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基层职工会排斥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文化形同虚设,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企经营发展的主要任务。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过度重视经营效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象。首先,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属于思想意识层面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属于党政部门的职责,而国企管理者的重任则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国企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国企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相脱节。其次,国企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国企文化建设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致使国企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影响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度。例如,目前国企并未构建考核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导致国企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地带,国企文化建设缺乏强制性的约束条件。
文化交流是提升国企经营管理水平、化解职工矛盾的重要举措。国企具有浓厚的民主文化,但是国企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交流更多地体现在同层级中,上下级的文化交流极为匮乏。其主要原因是国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结果因沟通不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现象。一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平易近人的姿态,不能深入基层职工群众当中了解职工的意见,导致基层员工不愿意了解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图,制约企业文化的传播。二是由于国企文化沟通交流的渠道相对单一,导致国企管理者与基层职工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国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各种文体活动,但是基层职工参与文体活动的动机则是获取相应的奖品或者满足个人的私利。同时,企业管理者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样必然会制约国企文化建设工作,导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不高。
针对国企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国企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首先,国企文化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国企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融入国企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国企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国企从提质增效入手,因此,国企要结合自身定位积极拓展个性化文化,以此激发员工潜力,使其投身国企高质量发展建设。
其次,国企在文化建设中要动员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理念,脱离员工实际需求的文化难以在企业内部实施。企业管理者要克服个人主义,要树立全局意识、整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积极深入基层职工中了解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看法,将职工意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且将国企经营发展战略传递给基层职工,以此增强基层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国企文化建设要突破部门瓶颈的制约,在部门之间形成文化循环,让国企的每个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快速精准地找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文化内涵,将个性化发展融入企业健康文化建设,将实现企业文化目标作为基层职工努力奋斗的目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国企要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改变只重视经营效益的问题。一方面,国企管理者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国企文化建设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尤其是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工作理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发挥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国企要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构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制度。国企文化建设不应局限在表面,要结合国企市场地位、产品类型、社会公益责任担当等因素,多措并举,积极改进企业文化,实现规则制度的民主化和合理化,让基层职工认同企业文化,并且按照企业文化的规范要求做好系列工作。
其次,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为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国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参照国内一流企业的经验,设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倒逼企业文化建设。国企在设定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制度时,需要遵循国企的实际情况,建立自下而上的考核机制。在考核项目上,需要考虑基层职工的意见,将职工群众的共性问题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范畴,将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作为企业文
化考核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此增强国企职工与企业文化本身的联动性与融合性。在考核方法上,需要考虑职工岗位的差异化问题,国企要不定期地对基层岗位进行调研与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内涵。在考核制度完善之后,根据部门的权重进行分级,并周期性地进行轮换,坚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文化建设的推广与拓展,加强企业文化的普及与运用。
构建合理的文化交流渠道是扩大企业文化影响力、提升企业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国企存在的文化沟通交流渠道不畅、职工与管理层信任度不高的问题,国企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文化交流渠道,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首先,国企管理者要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体系,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职工群众,及时了解基层职工群众的诉求。例如,为了提升国企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企业文化在国企管理中的影响力,国企领导要深入基层宣传企业文化,阐明企业文化与职工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次,国企要丰富信息交流渠道,借助多元化的文体活动增进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互动交流。例如,国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利用企业网站、工作微信群等平台,将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传递给广大职工。国企职工要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及时将个人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此增强国企文化的时效性,打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意识壁垒。
总之,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打造能够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企业文化是国企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遇到诸多困境,因此,在全面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以此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