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彬 福建省周宁县七步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周宁 355400
兔大肠杆菌病又称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暴发性兔肠道传染病,病死率高,尤其对仔、幼兔危害大,其特点是排水样或果冻样粪便,脱水死亡。该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呈卵圆形或棒形,有鞭毛,可运动,不形成芽孢,有的还有荚膜。2021年4月,周宁县狮城镇发生一起肉兔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周宁县狮城镇某养殖户散养153只肉兔,2021年4月初陆续有30多只兔子腹泻,4只仔兔死亡。发病兔多为断乳前后的仔兔和幼兔。经实地看诊,发现该养兔场卫生条件差,光线暗,养殖户告之该兔群曾使用过抗球虫药,但效果不好。
患兔精神沉郁,被毛凌乱,消瘦,怕冷,厌食,腹部膨胀,磨牙,流口水,剧烈腹泻,排水样稀便,肛门和后肢被毛上黏着胶状黏液。
剖检病死兔,见胃膨大,胃内充满液体和气体,胃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肠浆膜血管呈枝条状充血。肠壁变薄,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和不同程度水肿;小肠扩张、充盈半透明黏液或红褐色粥样粪便和气体。盲肠、结肠膨大,里面有透明的胶状黏液粪便和气体。胆囊胀大、黏膜水肿,充满浓稠胆汁。肺脏、脾脏肿大。肾脏有点状出血。心脏和肝脏局部有点状坏死病灶。
1)无菌取病死兔的肝脏、脾脏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数量不等、无芽孢、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无菌取病死兔的肝脏、脾脏、心血接种在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长出隆起、边缘整齐的圆形灰白色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挑取菌落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4 h,长出红色扁平菌落;挑取菌落接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后,长出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兔大肠杆菌病。
1)彻底清理兔舍内的污物,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按1∶500稀释后对饲喂用具、兔舍和四周场地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将患兔隔离到已消毒的兔舍及时治疗,对病死兔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患兔每千克体重肌注硫酸链霉素20 mg,每天2次,连用4 d;同时每千克体重内服土霉素25 mg,每天2次,连用4 d。
3)由于腹泻容易造成脱水,可适当增加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或添加大肠杆菌净以巩固疗效。
经采取以上措施5 d后,该兔群基本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1)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是肠道内的常在菌。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处于动态平衡时一般不发病。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环境突变等应激因素或兔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内正常菌群一旦失衡,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短时间大量繁殖,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而引发腹泻甚至死亡。患兔的体内排出致病性大肠杆菌,不仅污染饲料、饮水与环境,又可经消化道感染其他健康兔,进而引起流行,造成兔子批量死亡。
2)该批兔群未做免疫,饲养环境差,饲料、饮水不洁等因素,增加了兔大肠杆菌病的易感性。因此定期免疫和强化饲养管理是控制和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兔场可安排兔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或多联疫苗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卫生,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和空气新鲜,做到定期消毒,每周用消毒药喷雾。定时定量喂给洁净无霉变和易消化饲料,更换饲料时应按计划逐步过渡,尽可能减少应激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3)兔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有一定的相似性,易混淆,治疗前要做好鉴别诊断,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治疗中要严格根据兽医的诊疗意见、药敏试验结果等,精准地选择敏感性强和疗效好的兽用抗菌药,注意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减少动物群体预防治疗用药,实现少用药。同时养殖户要经常观察兔群状况及其排出的粪便,发现异常应及早确诊,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