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4 09:37任清华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匠学院精神

任清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是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追求,对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具有重要价值[1]。

1 工匠精神融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

1.1 与中华民族尊尚工匠精神传统一脉相承

“工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手艺工人”[2],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拥有熟练工艺的手工业劳动者,如木匠、石匠、铁匠等。传统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以及对自己产品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严谨负责工作态度,打上了“工匠精神”深深的烙印。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历史上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现代工艺美术源于传统的手作活动,其工艺水平代代相传,工匠精神不断延续。面对当代人心浮躁、工匠精神缺失的现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重塑工艺美术人才工匠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1.2 新时代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工匠精神在被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得以创新、完善、重释,并被赋予了新内涵。随着工艺美术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创新创造,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工匠精神。传统工艺品制作缺乏创新,千篇一律,而信息化时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转变,需求层次提升,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为工匠精神赋予了新内容、新要求。

1.3 工艺美术类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肩负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之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3]。将体系化、规范化的工匠精神纳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全程融入课程教学、实训、校园文化、实习实践等层面,有助于“准工匠”们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养成敬业、负责的内心自觉,升华精益求精的思想境界,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自身综合职业素养,进而成为未来的就业优势、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工匠精神融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2.1 执行层面与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职业院校开始在校园内立雕塑、贴标语,加强对培育工匠精神氛围的营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突出表现在培育工匠精神所需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教学资源较为缺乏,实习实训条件还不够完善等,有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还比较欠缺。理念是知道要这么做,执行是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让想法转变为做法,需要长期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并及时纠偏、不断完善。

2.2 教学实践与现实需求出现脱节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职业素养、职业操守。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既要立德树人,更要立匠心育人。工匠的培育,理论说教、氛围熏陶必不可缺,但更需在实践中检验成效。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一代崇尚劳动的意识比较淡薄,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随着高职扩招,生源类型更加多元,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普遍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推崇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课程比例一般在50%以上,但实践的内容却与生产实际、真实项目结合不紧,而且常常滞后于市场、滞后于产业的真实需求,学不能致用,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导致学生在就业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2.3 师资水平与现实保障面临不足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更多是学者,缺少“工匠味”。在教学中,教师比较依赖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讲解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而对工艺标准、等级缺乏把控和判断能力,教学评价仍以卷面成绩为主。同时受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等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这无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养成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制约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大部分职业院校也能正视短板,主动寻求校企合作,在实训教学中引进企业设备、企业教材、企业技师,但产教融合还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企业参与的热情与投入力度仍需不断加强。

3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工艺美术产业在莆田形成千亿产业集群。2009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了工艺美术系,先后开设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对接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培养人才。学院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根据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设计技能、加工技艺、职业态度、艺术素养”的培养,贯穿从职业技能到职业精神形成的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的认知、实践、示范、熏陶,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既懂加工技艺又有创新意识的工匠人才。

3.1 打造五行课程,强化工匠精神认知

学院根据地缘产业优势以及专业特点,打造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课程。金:与华昌珠宝、黄金码头开展校企合作,开设“首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传承“金镶玉”非遗技艺,培养学生首饰设计与制作、宝石鉴定等技能。木:对接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开设“家具制作”课程,培养学生传承传统家具制作工艺,创新现代家具设计的精神。水:依托漆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漆艺”课程,培养学生将现代艺术创作融入传统非遗技艺的能力,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火:引进德化陶瓷艺术大师,开设“陶艺”课程,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设计与制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土:将校内专职教师孵化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开设“玉石雕刻”“创意皮雕”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行课程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突出手作加工,教学中70%以上是实践课程,并引进企业的工艺美术大师进行小班化指导,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以提交作品方式进行考核。近年来,围绕抗击新冠疫情、建党百年等主题,学生创作上百件艺术作品,其中多件作品参加了国内工艺展并获奖。学习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就是反复打磨、精雕细刻的过程。五行课程的学习,是工匠精神的启蒙,也是工匠精神的实践,学生通过手作劳动领悟到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通过精雕细作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2 推进四化实践,强化工匠精神体验

1)情境化实训基地。学院打造“校内企业+生产性”情境化实训基地,玉石雕、珠宝首饰、皮雕等实训基地的设备、工具、材料与真实厂房、车间完全一致,学院制定规范的实训流程并上墙。学院设置实训内容、危险等级、安全防护等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进入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工作体验,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2)真实化实训过程。学院依托合作企业,引进企业订单、真材实料,高年级学生的实训教学即生产创作,作品即产品。带训师傅不再讲授理论和演示操作,而是化身车间一线的技术员,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帮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这也促使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和解决工艺、材料等技术性问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减少损耗,提高效益[4]。

3)过程化考核评价。学院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引入KPI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的多向性。建立“过程考核、师徒捆绑”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个教学单位中,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和“日清、周过、月交流、季表彰、期总结、年鉴定”的办法,考核通过才能进入下一项目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师傅业绩的标准[5]。

4)商业化市场运作。企业的订单进入实训室,实训室就变成了车间、写字楼或是直播间,教学过程延伸出选料、设计、加工、营销等环节。学生根据技能特点分组,分工协作,项目化运化,课后变成职业人,成了流水线上的一员。学院引进多家企业订单,学生通过设计、拍摄、视频创作等,人均月收入可达上千元。学院搭建创意集市、工商模拟市场,有效解决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与现代技术和新营销业态错位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就业、创业经验。

3.3 实施三师共育,强化工匠精神示范

1)三师制。打破一师一课堂的传统模式,设计类课程推行“企业主讲教师+企业助理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三师模式,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企业主讲教师为企业技术骨干、管理者或外聘国内高水平师资,负责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借助线上教学解决时间、空间、精力局限问题;企业助理教师为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全程随堂线下协助,现场答疑解惑、成果反馈等,解决线上教学缺少互动的问题;学校专任教师为专业课教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督导教学进度及跟班学习,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

2)小班化。学院依托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深造学习的机会,推行现代师徒制小班教学,师生关系转换为师徒关系,实践教学转变为生产一线,强化实践、创意、创作等环节,培养了一批技能拔尖的学生,并激发其创业意识。这种过程不是单纯的技术传授,而是师徒双方“匠艺”“匠心”的代际传承。师傅在技术传授中将匠人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耳濡目染,体悟到匠人的操守和坚持。来自行业企业的工艺美术大师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互补,在教学中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大师的口授心得,经教师提炼上升为理论,开发出实用的实训教材。

3.4 联动二域文化,强化工匠精神熏陶

校园和企业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场所,学院统筹校园和企业二域,将工匠精神内涵融入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1)文化环境建设。学院在工艺美术系设立艺术展厅,充分利用走廊过道,展示绘画、玉石雕、皮雕、首饰、陶艺等师生作品,定期更新;在广场上立大型鲁班雕塑,建设鲁班尺等艺术小品;在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宣扬优秀师生事迹;将校园吉祥物湄宝打造成湄宝爱劳动形象,营造了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

2)“匠心·筑梦”讲坛。学院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聘请2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劳模为客座教授,每个月举办一次讲座,畅谈匠心传授匠艺,以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师生争做高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对工匠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3)毕业设计作品展。在毕业设计阶段,学院在校内外组织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用作品展现学生创作热情与奋斗姿态,用作品向社会、企业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4)企业全程导师制。学院建立“学生学徒一体”权益保障机制,新生一入学即与行业协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在顶岗实习阶段,实行“一生一师傅、一岗一导师”。企业为每名学生安排一名师傅,全程跟踪指导;在轮岗的每一个岗位,再配一个导师负责实操指导。

4 工匠精神融入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工作成效

通过10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培养玉石雕刻、木雕、首饰金工类学生800多人。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并获上百个奖项,其中省文创大赛金奖2项,省级双创大赛金奖以上12项。学院培养了出一大批匠心独具的大国工匠,毕业生中有2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称号,3人获评国家级行业大师,18人获评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获评省工艺美术名人,1人获评省非遗传承人;11人获评工艺美术类高级职称,30人获评工艺美术类中级职称,成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新生代的中坚力量[6]。同时,办学内涵不断深化,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获评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专业,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被授予专利180项,制定首饰国家标准1项。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传统雕刻技艺和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获评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莆田玉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莆田是福建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工艺门类齐全,大师云集,企业众多,从业人员数十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工艺美术产业高度发达以及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艺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深厚土壤,打下了坚实基础。学院与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华昌珠宝有限公司、莆田市泰扬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充分整合政行企校资源,组建省级职教集团,下设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坚持在园区办学,发挥行业企业主导作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专业对接产业,培养规格由行业企业设定,人才为产业服务,围绕“人才培养-研发-生产-文化传播”形成利益共同体,极大调动了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性。这就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企业真实项目的导入、企业技师的引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效的支持,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搭建了稳定的平台。

猜你喜欢
工匠学院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