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学生表达力提升的策略

2022-03-14 08:59江苏海安市高新区丹凤小学226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眼睛笔者

江苏海安市高新区丹凤小学 (226600)吴 敏

在编者精心遴选的课文文本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不同作者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多样化、内容上的丰富性、情感审美上的独特性。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敏锐地捕捉这些蕴藏在课文文本中的文学价值,结合课程标准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相关的单元语文要素,巧妙地将它们转化为课堂教学价值,那么“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目标,就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得以精准落地。这样,学生品味文字、获得体验、学习表达等各种语文素养,也就能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属于每个人的真发展”。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借助比较凸显、经验生成、情感建构、迁移积累、整合上升等策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感知语言表达的秘妙,解锁语言表达的密码,并结合相关的语境迁移运用、积累语言表达的种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力。

一、在比较中凸显

俗话说得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提高。”叶圣陶先生也谆谆告诫我们“必须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的所以然”。诚然,比较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涵泳文字的方式。可以说,语言表达特点的发现、亮点的发掘等,都是在各种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完成的。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在课文后面安排了“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的感悟练习,旨在启发学生发现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上语气的不同,从而积累多种语言表达的形式。教学中,笔者先从引领学生体会两种表达形式的意思体会开始:“种葫芦的人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时,他心里真正想的是 。当别人提醒他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时,他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时,他心里想的又是 。”这样,学生在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说出两个反问句的本来意思——“有几个虫子不用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然后,笔者将两组反问句和陈述句分男女生反复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语气的强烈程度不同,继而引导他们发现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这样可让学生认识到反问句可以使用感叹号,也可以使用问号,但不管是感叹号还是问号,用上它们,句子的感情都会显得更加强烈。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这一认知,笔者给他们设计了相关的句式拓展练习:“这么点风怕什么!”“你还怕这么点风?”学生在思考后给出“这么点风不用怕”“你不要怕这么点风”的表达。此时,笔者提醒他们注意标点符号使用的变化,树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意识。同时,笔者设计语境:“小明说:‘小红,我们出去跳皮筋吧!’小红有点为难地说:‘外面在刮风呢,我不想出去。’小明说:‘ 。’”让学生选择上面的句子补全小明的话。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感受到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进行表达的意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将与某一表达形式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比较,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更有意义的感悟。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经常性地采用阅读比较这一策略,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力。

二、在经验中生成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学习都不是靠被动的信息刺激来促成的,而是依赖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已有经验,在积极的自我选择、加工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认知,形成带得走的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出发,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将要达成的目标之间构建一个或者多个支架,助力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在课文后面安排了“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的眼睛;乌黑的头发、波浪式的头发、( )的头发”这两组词语搭配练习,意在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写出具体可感的短语。这样的词语搭配练习,其实是针对当下中高年级学生在写作时不善于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问题而设计的。教学中,笔者先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在读图中知晓表达的内容,而后从班上找出几位眼睛长得比较有特点的学生,让他们戴上口罩到前面来,其他学生则试着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词汇来描述。这样,学生就不再因为艰难回忆或者凭空想象而抓耳挠腮,他们在真实、聚焦的观察中,给出“弯弯的眼睛、小小的眼睛、会笑的眼睛”等从形状特点上描写的短语。

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加丰富的词语,笔者为他们选择了一组饱含期待的、渴望的、哭过的、刚睡醒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眼睛特写图片,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观察中,给出了“充满期待的眼睛、渴望的眼睛、会说话的眼睛、红肿的眼睛、迷迷糊糊的眼睛、走神的眼睛、无神的眼睛”等有针对性的描写。

同样,对于头发颜色和形状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连同相应的画面习得,如乌黑的头发说明精神状态好,枯黄的头发说明身体虚弱;波浪似的长发显得很时尚,短短的头发显得干脆利索;竖起的头发说明活泼好动,整齐的头发说明文静端庄……

为使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能力有所发展,我们还可以结合文中“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描写,让学生继续运用其他词语来描述。在完成课后“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练习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头发、脸、眉毛、眼睛这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身边其他熟悉的人。如此,在联系学生经验中生成短语,又在学生理解短语中发展新的经验,这对他们今后准确、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在情感中建构

语言是有温度的。读着课文中的一段段文字,我们的心情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起伏。因此,在和学生一起阅读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在引导他们走向“新鲜的词句”意义积累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力,为他们今后在写话、习作中的灵动运用做好语言材料的储备。

像上面提到的《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情感类范本。课文中,作者围绕三个中心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分别写了妈妈睡觉时表现出来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妈妈辛勤付出的赞美。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来体会妈妈的美;通过“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感受妈妈的温柔;从“呼吸很沉”“渗出汗珠”“全听不到”发现妈妈的累。这样,在扣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就能慢慢地积淀良好的语感,为今后的写话、习作做好情感的铺垫。

当然,对于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像课文这样高层次的思想立意,距离他们的认知尚为遥远。本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学生写话“激发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想说的话”等要求,笔者从网上搜集了生活中常见的婴幼儿、青年、老年人睡觉时的图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借助想象和课文的语言表达,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表达,以在实践中感知总分结构的表达形式。事实证明,学生对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加上有生活经验和课文语言的辅助,他们的情感通过表达得到自然流露:“睡梦中的弟弟真可爱。大大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淡淡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弟弟红扑扑的小脸上。”“睡梦中的妹妹好可爱。她的嘴边还挂着一点蛋糕屑,胖胖的小手护在圆圆的脑袋旁边,一张一吸的鼻翼上,微微渗出有着奶香的细汗……”“睡梦中的叔叔好吃力。一张大嘴张成了‘O’形,发出‘吼吼’的声音;眼睛微微闭着,睫毛随着呼吸一颤一颤,好像睡梦中叔叔又在思考着什么……”有情有趣的画面,荡漾着学生的情感,细致入微的观察,支撑着他们的表达。在充满情趣的阅读、迁移中,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在运用中累积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离不开真实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其目的还是为了在表达中灵活运用,实现准确、顺畅、和谐的表达与交流。因此,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词句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引导学生于语境中练习准确地运用,这样累积起来的语言材料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张力的。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照着‘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这些短语的样子说一说”的表达练习,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神态或者比喻的手法,将感觉写得更加具体。这样的表达形式练习,除了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要充分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表达中建构语言表达的真实意义。

教学时,笔者从课文语境出发,顺着文中的形象感悟和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短语练习:①喜鹊东寻西找,忙着做窝,它忙得____;寒号鸟只知道出去玩,累得_____。②喜鹊的窝温暖得_____,寒号鸟住的崖缝里冷得_____。③清早,太阳暖得_____;寒冬腊月,天气冷得______……如此,学生在对文本内容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态度,对这些句子进行形象化的补充,并在再一次朗读中感受这样的语言形式所传递的情感。

当然,我们也可以跳出课文的局限,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笑得___、哭得___、疼得___、快得___、慢得___”等表达,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归纳,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语境表达中。这样可以为说话、写话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语言材料。

五、在整合中上升

统编语文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就是以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呈现,将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加以细化、具化,并呈渐进上升趋态,引领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表达实践中,实现能力、素养的有序发展和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孩子》,在课文后面安排句子比较:“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显然,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的比较去形象地感知:采用反复的手法,再加上了“美丽”“很轻很轻”这些表示修饰的词,句子就增添了浓浓的情感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前后两句在表达中的情感变化,而后通过抄一抄的方式,积累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

到二年级下学期,教材编者在语文园地五又安排了一次情感表达的专题表达实践:先让学生在演一演中体会各种笑的样子和所表达的情感,而后通过“连蹦带跳地说”“难为情地说”“和颜悦色地说”三个带有提示语的句子,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中,教师要明晰教材的编排特点,循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规划、引领,做到不拔高、不超越,从而在整合前后教学资源中,为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服务。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仿照例子用形容词描述,将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这一题时,笔者先从本单元课文中整理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热情好客的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等,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擦去形容词,变成“清晨,湖面上飘着雾”“老乡,摘下葡萄”等,让学生比较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有了这样的感性体验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去读园地中的例句,使他们对形容性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去完成练习中的填空。这样学生就不会为了形容天空、气球、池塘、荷花等事物,而绞尽脑汁地去搜索几个干巴巴的词语来应付,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喜好,带着情感来叙述有画面感的句子,如“蓝蓝的天空飘着滚圆滚圆的气球”“一望无际的天空飘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微波荡漾的池塘开满粉红色的荷花”“圆圆的池塘开满洁白的荷花”等。

总之,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教的语文阅读课堂,需要每个语文教师用心经营,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迁移,从而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妙,生发主动表达、生动表达的愿望,在语言表达实践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力。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眼睛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