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2022-03-14 03:0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生活化

曹 柳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0)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但受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荼毒,在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广泛存在内容枯燥无味、教学目标功利化、教学形式单一等现象,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用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激活学习的兴趣、改变古板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本文通过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含义、生活化教学的迫切需要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略三个部分,浅谈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1 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一般来讲,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态度和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生活的背景之中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产生兴趣,以此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自然的求知欲,从现实生活出发教导学生。因此,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应有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现代教育讲求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生活化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内容,因为教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面对生活的视角不同,看待社会实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自然也不同。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方面来与教学结合,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第二,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课程知识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的教学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在生活中有体会才能真正彻底理解学到的知识。语文课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语文课程变活,还能够,引导学生将书本与实际结合,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增强语文课教学的实效。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接受,还应该在自主地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课堂学习的内容。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与教师单方向的教学比往往会事半功倍。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自己各方面的提升。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教学生活化不是简单地把教学与生活相连,而是对日常生活进行提炼,立足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为了让学生接受而一味地迎合学生,教师应该作为主导者去把控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以科学化为基础,决不能为了追求生活化而牺牲科学化,二者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同样重要的。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关联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的根本旨向是以知识为中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2]。

2 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教育思维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可否认,这的确能体现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教育教学的目标远不止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也远不止考试成绩。为了提高成绩,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主导,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育可能确实在表面上能教出高分成绩。然而,硬性教学的课堂却忽视了教育真正的意义,教育成果并不仅仅是用成绩来体现的,而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意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真的理解课文,认可并接受通过课本传达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将会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3]如果依照旧式消极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文中的内容,自然更无法领悟文章的内涵,更无法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的引导。不仅如此,死板的课堂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压抑和抗拒,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总结起来,旧式课堂的问题就出在生活化教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学内容空洞枯燥。很多老师按照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去授课,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如果拘泥于课本,脱离了生活的土壤,那么发展创新就寸步难行,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为知识而知识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关照人所谓的人文关怀也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因此,人的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4]语文课原本应该是社会精神的载体、是知识传承的桥梁,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快乐的,然而枯燥的教学形式则会让语文学习在学生心中成为一种负担。

第二,教学目标功利化。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应该多元化,一些学校强调将班级成绩与老师的评优和奖金挂钩,导致许多老师只关心考试分数,把教学重心都放在“考试重点”上,以至于学生整天陷在题海之中,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教师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慢慢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社会风气总是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那就等于鼓励教师和学生专注于课本。这对于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学科。

第三,教学形式单一。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总是教师通过教材单方向地对学生灌输,掩盖了学生的自主求知欲,也消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背诵整篇课文而不懂内涵、用公式化的套路答题、用华丽而虚伪的好词好句写作,这些应试教育的遗症仍大量存在于中小学课堂中。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成长,而且非常阻碍教育教学的进步。

为了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让学生接受正确、科学的教育,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当明白生活化教学观念的树立是目前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能够使课堂变得轻松而又生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古板机械的传授者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关系。这样一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将知识内容真正吸收了、养成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端正的态度和高尚的情操,教育的目的会自然达到、教育的效果也会自然提高。

3 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略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有能力实施且愿意实施。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做到:要求教师提高对生活化课堂意义的认识、鼓励教师提高实施生活化课堂的能力。同时要求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对生活化的教学有顺畅的沟通,确保生活化教学行之有效。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确立目标、形成氛围和开展实践活动三方面来实施。

3.1 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3.1.1 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以中小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二者必须兼顾,如果过分注社会需要,只看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功能,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导致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完善人、发展人的人文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这样的话生活化教学就失去了实施的意义。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避免过于理想化,不能仅凭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就确立,如果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来说定得太高或者太远,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面对难以达到的目标而选择放弃;反之,如果目标定的太低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同样会阻碍其学习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情况,多与学生沟通来设计。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处于不同认知水平、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可以加入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的思维,“尊重个人、尊重个性这一思想的关键是在时间、空间这一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5]。”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以此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生活化教学之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3.1.2 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生活化教学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硬地、教条地实施,而是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基于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教育而进行的。教学的内容应基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1.3 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契合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异,教师视角下的生活与学生视角下的生活大不相同,甚至不同学生视角下的生活也远远不同,因此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生活化目标是不科学的、不真实的。要设计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付出心思去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思考,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产生共鸣的社会生活实际来与教学内容结合,并据此设计教学目标。

3.2 形成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有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形成生活化教学氛围,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案例来理解课堂中的语文知识,因为语文课程的内容本就来源于生活,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生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与课堂的联系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理解语文课的重点、难点,以此实现语文教学实效的提高。教学生活化应该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气氛,要让学生清楚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师生关系朋友化,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保证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生活化教学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老师应该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指引学生,而不是权威者、传授者。学生应该敢于主动探索,思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发挥联想,大胆地将课程内容于生活相联系,教师则要以学生主动地学为核心加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3.3 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的生活化教学如果局限于课堂便始终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中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户外活动充满好奇心,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固步于教室,课堂氛围很容易变得死气沉沉,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教育教学的进行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这是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发展的过程。例如,在讲解《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切体会文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观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春天,让学生亲身接近自然,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都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切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此之后,给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在当时的思想情绪以及人生追求,引导学生感悟这篇文章表达的深层内涵。

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开展语文生活化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生活化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提供的素材来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观察云、在网络上查阅云的不同形态,对照课文学到的内容,分辨不同的云与什么样的天气有关系,还可以搜集古文和谚语中所提到的云与天气的关联,看看是否与我们学到的内容相符合。另一方面,要脱离书本、走向生活,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实践活动素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在课堂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实现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4 总结

总之,语文是一门基础而不简单的学科,语文课的教学也是一门深奥的、需要不断探索革新的学问。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把生活化教学合理地融入课堂,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体会,不断追求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