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2-03-14 13:09王君然彭英国邬雅琴靳菲代非凡赵琪
河北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歌河北时代

王君然 彭英国 邬雅琴 靳菲 代非凡 赵琪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民歌作为河北人民的精神食粮,带着燕赵大地深沉的文化积淀,哺育了中国大江南北的诸多戏剧、曲艺,包括唐山皮影、乐亭皮影、评戏、河北梆子等诸多音乐种类,甚至东北二人转、闽剧“小调”都能感受到河北民歌带来的深远影响。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充斥着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民歌的文化影响力却没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蓬勃发展,传承人数量下降、听众群体逐渐老龄化、传播手段落伍等问题都在影响着河北民歌的发展。

面对时代变迁和文化更迭的巨大冲击,河北民歌并非没有出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打破了地域、行政甚至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具有时效快、受众广、参与度高等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新媒体时代,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机会发布讯息分享资源,发布渠道的多元化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性,合理地进行运营与推广,以更好地实现河北民歌的全域传播,为河北民歌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更多途径。

一、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语言、风土、艺术三件事,干脆地来说,就是民族的灵魂,民歌俗曲中把语言、风土、艺术三件事全都包括了。”这些濒临绝迹的歌谣也许对演唱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他们是灵魂所在,是解读和认知自己的线索。经典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河北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在普罗大众的心里无论是平常无奇还是津津有味,都不能否认它已经穿越过漫长的岁月,也曾走进过千家万户,述说过无数的爱恨情仇。新时代应该承载起这些文化图腾,借助网络和科技的力量对河北民歌进行保护和传承。

首先,保护河北民歌,就要保护河北民歌的传承人。人才是传承的根基,只有不断地扩充河北民歌传承人队伍,融入新的血液,河北民歌才能在新时代有动力传承下去。但是,受众群体的老龄化,相关的保护政策没有及时跟进,河北民歌传承人正在慢慢地老去,他们拥有的民歌宝藏随时面临失传的风险。纪录片《行走的歌谣》其中一集记录了盲艺人范奶奶的歌声,74岁的范奶奶有着庞大的河北民歌曲库,她演唱的《小放牛》总共有27段歌词,比我们日常听到的版本丰富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类似这样的河北民歌艺人、传承人越来越少,他们口中的河北民歌也濒临失传。此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主持了“河北民歌濒危词曲保护项目”,挖掘、整理了2500余首河北民歌,并按照劳动号子、小调、花会歌曲、山歌、儿歌等分为八类,对2500余首河北民歌从歌谱、歌词、所在地区、类别划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4轮扎实的分析、比对筛选工作,最终确定出1000余首收录进《河北民歌集》(一、二册)。与此同时,结合新媒体技术,用录音、录像等形式抢救性地记录他们的演唱,创建具有交互性和即时性的新媒体数据库进行汇总和保护,可以将类目繁多的河北民歌在数据库中分层储存,让其智能化、模块化、可视化。建立河北民歌新媒体素材库、工作库、应用库、知识库,实现河北民歌资源的整合,留下这些珍贵的遗产。用户只要通过资源检索,就可以提取出相关内容。同时,鼓励河北民歌传承人积极参与到自媒体创作当中,发掘更多的河北民歌传承人、传唱人,为河北民歌传承人和传唱人搭建网络舞台,让河北民歌传承人更加顺利地融入新媒体环境,保护河北民歌。

其次,传承的关键应该是传唱。通过创建网络课堂,引导学生们了解河北民歌,了解河北音乐文化,将河北民歌传承下去。中国大学MOOC慕课当中,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高鹏推出的“河北民歌鉴赏”用“听民歌,看河北”这种形式将河北民歌和河北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从学习歌曲的演唱,到感受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传播知识的同时不乏生动有趣。此外,河北民歌的网络课堂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让更多学生们喜爱河北民歌,传唱河北民歌可以通过开展河北民歌网络直播课,专门请到河北民歌传承人进行演唱教学,请到对河北民歌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教授进行讲授,以此把教学范围从容纳几十人上百人的小课堂拓展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网络直播课堂当中。受众群体也将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各行各业都有机会接触河北民歌,有机会与民歌传承人进行传唱互动、有机会与专家学者探讨河北民歌的发展,也为课堂带来更多的交互性,让更多人感受河北民歌的独特魅力。直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直播间的观众都有权利发表评论,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表达个人对河北民歌的感受和喜好,同时也可以对河北民歌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收集观众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河北民歌的内容本身和传播形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创新,在人民群众的智慧当中,能探讨出更加适合河北民歌传播与发展的新道路。新媒体时代能给予河北民歌足够大的平台,让其传唱不绝。

二、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传播与推广

“用户、媒介、内容和渠道”是新媒体运营中的四个模块,掌握用户的心理诉求,找到适合河北民歌传播推广的相应媒介,打造优质的新媒体推广内容,玩转新媒体运营渠道就有机会获得流量红利。河北民歌的传播方式从口传心授、记谱相传到传统媒体时代填鸭式灌输,河北民歌一直都流传在河北人民的生活当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传播推广更加多元化,丰富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也为河北民歌的传播推广带来了不少新思路、新方案。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传播推广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打造河北民歌自媒体IP,将河北民歌从民间带入新媒体时代。在我们的网络数据调查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河北民歌翻唱以及舞台创作当中,但是专门推广河北民歌的自媒体账号在各个平台出现的频率较低。其中微信公众号“河北民歌”作为这一门类的账号出现,文章中的河北民歌多以音频出现,且传播率没有达到理想的数据。然而陕北民歌的自媒体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却拥有着超高人气,《陕北之声》《爱上陕北》这两个视频号都拥有百万粉丝,视频号不但收录了当地民间艺人的传统唱腔,还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年轻人对陕北民歌的改编创作和全新演绎。通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演唱形式,让这类视频号获得了流量和关注度。河北民歌同样可以利用河北的地方优势,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搭建专门的创作及表演公众号、视频号,鼓励河北民歌传承人积极参与到自媒体创作当中,并统一汇总到公众号、视频号平台,定期发布。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在于选题,因此,公众号内容不用拘泥于歌曲的演唱,还可以通过唱“河北民歌”、听“河北梆子”、吟“冀中小曲”、品“衡水老白干”、赏“河北风光”、吃“河北美食”、买“河北特产”、交“河北朋友”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演唱中不但可以用通俗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还可以将当下的流行曲目改编成河北方言进行创作,让观众感受到河北的音乐魅力、语言魅力、文化魅力,从而获得更高关注度。

第二,创造线上话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互动话题首先要定内容,选取有趣、有共鸣、群众参与感高的话题,发掘与话题关联度高的用户群体,明确活动主题后,围绕着活动主题展开推广营销,对活动预热期、造势期、爆发期、余热期分别进行跟进和总结。可以由文旅部门牵头,在网络上组织有关河北民歌的话题,开展河北民歌的网络竞演。也可以尝试将文旅项目和线上话题进行结合,通过视频演唱或表演河北民歌《小放牛》,在文案中添加话题“#河北民歌”,点赞量的前十名的互动者获得免费打卡赵州桥景点的机会,以此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不但促进了河北民歌的传播,也为河北的文化景区增加了线上流量。相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让网友参与河北民歌的演绎、创作改编,抑或是民歌民俗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丰富多样的形式当中选取生动有趣、群众参与度较高的话题内容,旨在以轻松的方式弘扬传统的地方音乐。此外,新媒体时代需要有创新用户思维,把用户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就需要话题主办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用户的有效资源,扩大内容采集的范围和途径,广泛采集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增加推广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度,也能为河北民歌的推广带来更多热度和话题度。

三、新媒体时代河北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新民歌、新传人是民族文化弘扬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民歌、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前人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积淀。河北民歌表现出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盼,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传承、弘扬、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二字,创新为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创新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带来了新的发展。河北民歌的创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

第一,河北民歌的传统曲调朗朗上口,《小白菜》《回娘家》等传统曲调可以通过重新填词、重新编曲,用歌词展现新时代新风貌。用新的音乐技术来编曲,给河北民歌注入新的血液,加入当下的流行音乐元素来进行传播,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国家大剧院合唱队将河北民歌《回娘家》进行改编,将原本单调的旋律改编成混声合唱,在和声和伴奏织体上进行新的创编,让音乐具有更多的现代色彩。同时,还在唱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后面加入了鸡叫、鸭叫等有趣的表演,让这首歌在保留了原有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乐趣,在全网收获了46万的播放量,收获热度的同时也为河北民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把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加入河北民歌的演绎当中,同样的一首《回娘家》歌手张杰赋予其全新的演绎。上海卫视“天籁之战”节目当中,张杰把Acappella和摇滚乐元素融入音乐当中,Acappella出现在前奏和第一段当中,和谐的纯人声伴奏呈现出独特的自然、丰富的音响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副歌部分则用强烈的鼓点和电吉他、贝斯代替了传统的民乐锣鼓,给音乐带来强大的冲击力,颠覆了传统河北民歌的演绎。这样的音乐形式深受年轻人喜爱,让他们既看到了流行音乐与河北民歌融合的可行性,也感受到了河北民歌经典的音乐魅力。

第二,新时代具有新的文化风貌,河北民歌这一名词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小放牛》《放风筝》这些民歌小调,河北民歌是流传于燕赵大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记录历史还是歌颂生活,河北民歌在新时代都可以有新的诠释。《槐安路的咖啡馆》作为当代河北年轻人描写理想和爱情的一首民谣,入选了2019年度“我为石家庄唱首歌”歌曲展播活动。歌曲的呈现方式虽然是流行音乐,但其歌词内涵却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歌词中“槐安路”“石家庄”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凸显了城市的个性化元素,无论是在外漂泊的游子,还是石家庄本地拼搏奋斗的人们,都能唤醒人们记忆深处的石家庄情怀,感受这座城市质朴、温暖的调性,用作者的话来讲:“石家庄是我们走不完的缘”。新媒体时代,这样带有城市风格的歌谣传唱度更高,它们作为城市的音乐名片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为城市打造了独有的气质名片。优质的创作内容可以激发观众强烈的共鸣,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声音,就要充分发掘新时代河北人民的文化素材,将新时代河北人民的幸福生活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创作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河北新民歌。通过新民歌表达和演绎当代河北人的生活和情感,也是河北民歌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延续。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河北民歌应赋予时代的新标志,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特点。保护、传承与发展河北民歌不仅需要与新媒体进行相融合,更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站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传承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的坚定认可,而河北民歌作为河北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表现。让河北民歌在新时代传唱,有利于增强河北人民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用新方法、新思路发展河北民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借助网络新媒体力量对传统河北民歌进行宣传,有利于弘扬河北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河北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对现有的素材进行重组,对旧题材作出新的呈现,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河北民歌的保护离不开新媒体的传播,河北民歌的传播更离不开原有素材的不断革新。只有曝光度而没有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文艺形式,没办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新形式而缺乏传统积淀的文艺形式,也像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承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形式、体裁都可以作为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乎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河北民歌的发展关乎燕赵儿女的文化传承。通过新媒体传播让河北民歌能够旧曲新唱,在新时代传扬四方。

猜你喜欢
民歌河北时代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