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华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式课程教学。“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据此,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与采写工作相割裂的局面,“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来重组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构教育教学内容,借助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这个媒介,将实际行动知识和理论知识融合成为技术人员所特有的工作过程知识”,使教学与工作零距离贴近。
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属性。基于此,职业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而非知识,课程开发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开发的结构很可能是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步骤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步,根据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和思维过程特征,将学习领域分解为学习情境,即主题学习单元。
基于此,“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基本路径是:媒体企业调研,确定主要就业岗位——新闻记者;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采访新闻事件,写作新闻报道;由此,推导出行动领域——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新闻写作力、新闻评析力等;经过教学整合,构建学习领域——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深度报道、新闻特稿、新闻评论,然后通过具体的学习单元来实施教学活动(见表1)。
表1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路径图
根据不同工作任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设置了多个学习情境,均按照寻找线索、确定选题、准备采访、实施采访、写作稿件等步骤来进行。各学习情境之间遵循岗位成长需要,从基础能力训练逐步晋升至拓展能力培养。整个课程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载体,以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新闻写作力、新闻评析力培养为核心,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3个模块,设计了8个项目,17个学习情境,64个工作任务(见表2)。
表2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设计表
续表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具体学习情境,不仅要根据职业特征和完整的思维过程来进行设计,还要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设备的条件,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或实操教学等。具体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项工作步骤,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估,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如“社会新闻(火警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学习情境的具体实施(见表3)。
表3 “社会新闻(火警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学习情境实施(情景模拟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以新闻采访与写作学科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代以新闻记者的工作过程为模型,以新闻记者的岗位能力为导向,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工作过程,从而融教、学、做于一体。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从业者的职业成长规律,将学校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通过“工作过程化”模式有机连接在一起,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教学方法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