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
摘要:文章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 投入产出理论 学科绩效评价 模型构建
一、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产出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教授提出,它一般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生产投入和产品分配的平衡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是通過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如图1所示。
此表中内生部分反映了供给关系,最终需求部分为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需求,毛附加价值部分反映了经济系统在某一时期内实现的毛附加价值。将该理论应用于学科评价领域中,能够使学科的发展评价更加合理、完善。
二、评价目的和内容
(一)评价目的
高校通过建设学科绩效评估体系,在师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成果,构建科学合理、结构优化的学科生态体系,从而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
(二)评价内容
学科的绩效评估是对学科多方面的考量,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体系一般由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影响力、学科国际化、制度管理等几个指标构成。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对学科发展起到领导作用,其中,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考察专任教师数量、层次、结构、创新团队等方面。
2.人才培养
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门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能够体现出该学科的教学水平、人才贡献力和学科发展力。
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密不可分,科研实力最能够直观体现出学科建设的水平。科学研究一般包括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科研经费等方面。高校可以从是否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经费资源,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等方面对科研实力进行评价。
4.学科影响力
学科影响力主要是指学科在该领域的辐射能力和所受关注度,主要包括学术声誉、荣誉获奖、学科专业排名等。学术声誉主要体现为教师业内影响和学术团队的学术贡献,在科研过程中获取重大发现,提升该学科在业内名声。
5.学科国际化
国际化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学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能够提升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国际高校共同开展项目,鼓励师生留学深造,这对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和学科整体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学科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是评价的依据,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取格外关键。笔者从高校学科的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分为两大块: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由于物力资源投入主要由经费拨款实现,所以将投入指标设置为人力资源投入和财力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主要是指引进学科教师人才,扩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财力资源投入主要包含政府、学校拨款的学科建设经费和学科通过自身发展所创造的收益,例如学院自主理财经费。最终设计的投入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产出指标方面,我国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采用三级指标体系方式对高校学科进行四个方面评估:师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针对产出指标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获取,重点考虑了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主要评价指标的多维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高校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形成较为全面描述待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多维性能够体现出覆盖面的广泛,使得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第二,不同类别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针对艺术类学科,高校应将艺术类学科在权威报纸公开发表作品数量作为一项重点考察指标。评价对象的不同,指标侧重点也应当有所改变,这样才能使评价更为公正。
第三,指标选取应当与时俱进。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工作正全面展开,教育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着重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应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这样指标体系才有参考价值,从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指标需更加细节化,使评价对象更加具体。例如,在人才培养中设立学生成绩绩点指标,通过数据挖掘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根据对国内外现有学科评价体系的研究,得出五项产出指标体系,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
(二)指标权重的确立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数学与信息处理工具,它能够处理不精确的信息和不完备的信息,目前广泛应用于管理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粗糙集理论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找出事物内在规律,较好地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所确定的客观权重反映了在当前数据环境下,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定义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的依赖程度为:
其中,表示属性集在中的正域。从中剔除某一属性后,若=,则该属性不是有效约简属性。
在中任意属性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定义为下式:
最后将重要性归一化处理,由此可得指标的权重:
四、评价方法的选取
在建立学科发展评价模型之后,需要对比分析学科发展评价方法,寻找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学科发展评价方法有很多,如定性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矩阵图法等。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定量分析法的一种,它主要用于评价多投入与多产出对象,它将待评价对象当作是一个决策单元,通过对决策单元输入一定数量的投入指标来得到每个决策单元的输出数量。数据包络分析法侧重于评价产出值,适合学科建设绩效结果的评价。
(二)矩阵图法
矩阵图法中,产出指数和投入指数作为一个坐标系平面中某一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让投入产出绩效状况在一个有坐标系的矩阵中体现出来,如图8所示。
图8 学科绩效评价矩阵
其中,算术平均值是指所有学科建设的投入指数与产出指数的平均值,最大值是指投入指数或产出指数的最大值。图中X1、Y1分别为横轴与纵轴的平均值,X2、Y2分别为横轴与纵轴的最大值。Ⅰ区为领先学科,其投入指数与产出指数均大于平均值;Ⅱ区为投入优势学科,其投入指数大于平均值但产出指标小于平均值;Ⅲ区为产出优势学科,其投入小于平均值但产出大于平均值;Ⅳ为弱势学科,其投入与产出均小于平均值。
矩阵图法侧重于投入,适合学科建设过程的评价,并且该方法通过绘测投入值和产出值,以二维矩阵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高校学科发展所处的位置,反映学科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曹婧文,孟浩.我国质量学科建设调查研究[J].标准科学,2020(6).
[2]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333050058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