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讲“双减”下一步怎么走

2022-03-14 18:24张雪婷
环球时报 2022-03-14
关键词:基础学科竞争力双减

张雪婷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在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双减”。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内负担减压、对校外培训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缓解了一些以往的学生压力。随着“双减”工作逐渐细化,更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学生也开始关注,下一步“双减”往哪里走?

在两会中,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提案》 和《关于“双减”背景下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提案》。教育质量一直是“双减”工作推行中的一大重点:如何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又保证孩子没有少学到必要的知诀?一些家长担忧,没有了课外班,孩子的学习强度受到影响。甚至有舆论质疑,减负会不会导致中国引以为豪的“基础教育质量”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对此,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在接受《环球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指标体系,但大致上可以从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如入学率、生师比等)、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如占GDP的比重、对鼓励创新的投入等)、受教育水平(如人均受教育年限、学历层次等) 来与其他国家做出比较。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减、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程度上的难易,所以减负并不会让中国学生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姚炜介绍称,国际上一些具体的学生能力评估项目,可以从侧面体现出基础教育竞争力,比如PISA测试。“要想在此类国际评估项目中获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掌握课内知识,并付诸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不断通过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去获得更多知识,未来适应社会需要。”他表示,从这个角度看,“双减”政策是恰如其分、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被减轻、多样化需求被满足,并不再被校外机构的超前学习、贩卖焦虑所裹挟,才能更有时间、有空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期待两会关注切实保证青少年每天两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代表还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教育甚至财商教育。由此可见,孩子们的综合发展,切实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过也有评论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仍需要大量基础学科人才储备,那么所谓“不正确的素质教育”是否对此有影响?姚炜表示,中国正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无法“速成”,不能“抢跑”。“要培养更多的基础学科人才,迫切需要全社会改变人才培养观念,克服急躁'的心态,才可能涌现一批甘于数十年耕耘、脚踏实地进行研究的基础学科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减”政策对改变教育生态、尊重教育规律、摒弃急功近利,也是起了一个好头。

“双减”工作成功,不仅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配合,从某种角度来说更需落实到家庭,家长首当其冲是最需要减少教育焦虑的群体。姚炜强调,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双减“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构建基础教育的育人体系与良好生态。“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教育生态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能造成家庭不和谐,不能形成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在任何一项改革当中,改革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对改革是否理解、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改革能否成功及获得多大程度上的成功。姚炜对记者说,“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家长们有支持叫好的,有疑惑观望的,也有变相抵制的,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的反应。要想家长群体支持改革,平稳心态,需要对症下药、逐项推进。他建议称,疑惑观望的家长既希望孩子能轻松地学习,又怕自己孩子“减”TT 别的孩子“不减”,落于人后。“对这些家长,一方面应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正向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应严格落实政策,杜绝从地上转为'地下的违规培训行为。”而对于另一部分变相抵制的家长存在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对校外培训效果的盲目崇拜等,则需要用系统改革的实际效果,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免费在线学习资源的优质、海量'和多样化等去逐渐获取其支持。“毕竟,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家长们的目标是一致一的,即学生的良好发展、健康成长,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基础学科竞争力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关于小学科学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