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路线:演进历程、基本规律与落实路径

2022-03-14 17:58欧庭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统战工作组织建设

欧庭宇

〔摘要〕 通过研究党的组织路线演进的探索形成、重点突破到曲折发展、恢复完善、系统化发展四个阶段,总结出党的组织路线演进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保组织路线的正确方向;以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以组织路线服从并服务于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组织路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落实党的组织路线,要坚持功能导向,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导向,建立聚集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的重要机制;坚持制度规范导向,发挥党的组织制度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组织路线;党的领导;组织建设;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1-0028-07

党的组织路线凝结了对党的建设、组织建设、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增强党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概念,在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過程中,我们要不断汲取党史中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尝试以新的建设思路完善党的组织路线,从而积极应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路线的演进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探索形成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对组织路线的探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浅入深的突破。党的一大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并提出了建立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目标,要求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均应受到党组织的管理和批准,地方要服从党中央的监督和指导,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秘密,“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1〕,明确了正确的建党方向和组织原则。随后,从党的二大到五大,形成了三部组织建设的决议案。其中,党的二大针对党的建设的组织化要求,在党章中单列一章,规定党组织系统包括“从小组到地方支部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2〕。党的四大将党小组纳入党支部、将地方支部执行委员会升级为地方执行委员会,由此形成了由党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构成的党组织系统。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在党的四大所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要求通过“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3〕,执行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密切了党群联系,扩大了党的影响范围。党的六大提出了“组织路线”的重要表述,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但在之后的实践中,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党的组织建设遭受了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方针的重创。在同一时期,我们党内也有创造性推动组织建设的成功探索。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行军路上进行调查研究,于1927年进行了三湾改编,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制度,开启了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同年,他在古田会议上针对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的入党条件,有效提升了党员质量和党组织战斗力〔4〕。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与党的政治路线步调一致的组织路线,实现了政治路线、群众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有机统一。在确立政治路线之后,党进一步确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选拔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与此同时,我们党还提出“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系列观点,指出群众路线是“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是“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5〕换句话说,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坚持的组织路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组织路线侧重于提升人民军队的军事技能、军事艺术和政治觉悟,使每个人“学会歼灭敌人、唤起民众两套本领,亲密团结群众”〔6〕,增强指挥员和战斗员扩大解放区的整体战斗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重点突破到曲折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要求我们党迅速恢复经济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领导经济、科技、国防等各方面的人才,将我国由一贫如洗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作纲领,制定了政治、经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针对党组织和党员城乡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党中央提出整顿和巩固党组织的任务,强调既要在城市建立党组织、在产业工人群众中发展党员,又要在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建立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发展党员,使党的组织体系愈加强大和完善。1953年,我们党提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的人才培养办法,有效提升了各领域干部的政治觉悟。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干部队伍业务知识匮乏和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7〕。然而,由于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导致党的组织路线发生严重偏差,严重影响了党的组织建设,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恢复完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还开启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对于党的组织路线的恢复和完善具有深远意义。由于之前一段时间党的组织建设被干扰破坏,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偏低,为此,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8〕。针对干部专业化的问题,陈云提出要着力培养中青年干部,叶剑英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随后从1979年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到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党中央逐步明确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干部标准,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内涵的延展,这里的“革命化”主要侧重于领导干部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政治前提。关于选人的问题,邓小平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9〕。党的十二大将对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具体规定写入党的章程,并提出要分期分批地全面整顿党的组织。党的十四大后各级党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在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过程中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方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使组织路线具体化,提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命题,尤其是重点阐述了落实民主集中制、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选拔任用高素质领导人才等方面的问题。21世纪初,党制定了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例,并将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定义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者,将“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10〕,从而扩充了党员队伍,使能聆听群众心声、服务群众利益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得以加入党组织。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首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确定了党管人才、将人才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的原则,并提出“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11〕的干部选拔标准,为增强党的引领力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系统化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对组织路线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促进了党的组织路线的系统化发展,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词概括了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2〕,此后又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将其浓缩为“忠诚、干净、担当”,为建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快人才强国”“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破除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既强调坚持党管人才的重要原则,又要求通过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条件、明确方向。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对组织路线作出最全、最新、最权威的阐述,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3〕。这是我们党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制定的最新行动方案。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实践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其内容涵盖了价值目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三个方面(干部和人才队伍、组织体系)、落实途径(将制度建设贯穿组织建设始终、落在实处)等组织路线建设的基本要素。在制度法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条例,同时制定并完善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为督促党员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党的组织路线演进的基本规律

从党史中凝练与总结我们党组织路线演进的基本规律能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保组织路线的正确方向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性质决定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党的组织路线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用“造形”与“铸魂”两个词汇形象描述了组织路线与思想路线的关系。思想路线是方向,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回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指引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组织路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问题,指引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恢复组织原则、制定选拔干部标准、完善组织体系等一系列组织建设工作的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指引了新时代组织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方向。正是因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才使党的组织优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展现。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七大,由于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被动转为主动,组织路线逐渐成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进行了坚决的批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團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及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反之,若思想路线出现偏差或错误,也将误导组织路线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唯有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组织路线,从而有效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二)以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

政治性是党的组织路线最显著、最本质的属性。组织路线是依据政治路线而制定的,以党的政治路线为统领,最终服务于政治路线。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以后,我们党提出了与推翻帝国主义、消除内乱、建立和平的政治路线相适应的组织路线。在之后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政权而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要求,利用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征调了5万余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并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又红又专”(政治品质和业务能力)的干部队伍选拔标准,为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我们党又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在各级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党组织,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为顺利推进这一时期的总路线提供了组织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调整工作重心,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为新时期组织路线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14〕这实质上是一个选拔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在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的前提下,要选拔符合干部“四化”标准的同志成为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提出新时代组织路线的权威表述,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新发展。

(三)以组织路线服从并服务于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组织路线的方向和标准,组织路线是群众路线的保障和支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根基所在。以组织路线强化落实群众路线,一方面,需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刘少奇曾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15〕。无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个有利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论断,都蕴含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均表明了党的一切组织工作都需要围绕群众所需所想而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原则,使我们党能不断了解民意、汲取民智,保持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民主与集中原本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我们党之所以能有组织、有秩序地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因为我们党长期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曾因“唯成分论”和关门主义思想的盛行而脱离群众,使党的组织建设严重受挫。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将个体从业者和工商业者纳入劳动人民范畴,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新世纪初,我们党将自身定位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扩展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好地调动了一切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积极因素。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

进一步落实党的组织路线要坚持功能导向、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爱国奉献的价值导向、制度规范导向,做好对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概括与实践探索。

(一)坚持功能导向,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也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为此,要从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入手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突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属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纳入党章,这是对全党尤其是对组织体系建设的最新要求。在这里,“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一切工作,二是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回答“什么样的领导”的问题。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处于统领性地位,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夯实组织体系建设的政治基础。同时,“两个维护”关系到党中央是否能政令畅通到各级地方党组织,需要各级地方党组织坚持不懈地维护党中央这一坐镇中军帐的“帅”的权威,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发挥好“车马炮”各展其长的作用,将践行“两个维护”作为组织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使党中央的权威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在一盘棋上角色明确、各尽其职。

另一方面,要优化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构筑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明确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严格把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党组织生活,使党员干部牢记党规党纪、严守做人做事底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理想信念。同时,要适应社会组织形态变化,分领域优化组织设置方式。譬如,在农村党组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城市党组织中构建区域统筹、板块协调、共享共治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两新”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覆盖党建工作基层;等等。此外,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彰显党的组织优势。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一站式”服务程序,整合服务资源,并大力开展联乡驻村入户、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民情直通车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模式,形成群眾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组织也在哪里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要求。实践中坚持这一选人用人导向,需要从政治标尺、理论标尺、宽紧标尺等方面入手,把好党员干部的政治关、思想关、能力关、行动关,进而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依据政治标尺,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严格了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将政治考察作为选拔和用人的首要标尺和“一票否决”的重要标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握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政治考核标准。一是在忠诚方面,要建立一套考察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自律的指标体系,考核他们对党忠诚的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一查到底、问责到人。二是在干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以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政治标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自律自觉,引导他们慎用权力,依法、秉公使用权力,并以党内法规制度限制和防止特权,进一步分明公私界限,让权力关在制度笼子里、在人民监督的阳光下运行。三是担当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将敢担当、有作为的党员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特别是优先使用贡献突出、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破格提拔干实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大胆任用个性鲜明且敢说实话的党员干部,为其他党员干部树立先进典型,使全党同志树立起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

第二,依据理论标尺,严把选人用人的思想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读原著、悟原理,从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真正对马克思主义敬畏而追求、信仰而坚守。各级党组织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及实践教育方式,健全党员干部的知识体系,夯实其本领基础,提升其政治素养、理论功底和实践本领。此外,还要引导党员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实干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善于在实践中广博见闻、拓宽专业视野、夯实理论功底。同时打牢理论基础。经过学中干、干中学的实践历练,将思想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提拔到最合适的领导岗位上。

第三,依据宽紧标尺,严把选人用人行动关。这里的宽紧标尺是指我们党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干部选人用人标准,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16〕,形成了既讲纪律规矩、又讲才华施展空间的干部选拔任用经验。干部选拔任用在严把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和思想关的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相关意见,以严管实现对党员干部纪律表现的监督,以厚爱维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着力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既要淘汰推诿责任、懒政怠政的干部,又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敢于承担重任的党员干部,使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成为新时代的模范榜样,让能有为、愿可为的党员干部有“盼头”和“奔头”。

(三)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导向,建立聚集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的重要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17〕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机制,聚集爱国奉献的创新创造人才,使奋斗成为最美的华章。

第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激发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的报国情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党对各路英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8〕。爱国奉献作为凝聚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的旗帜,彰显了我们党所吸纳的、所需要的人才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要什么人”“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针对海归精英、国外知识分子和体制外人才的持续涌入,要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做好人才沟通与情感互动的“后勤部长”,使各类人才感受到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关照。同时,要在各类优秀人才中开展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引领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爱国奉献的价值认同,激发他们奋进的力量。

第二,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释放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的能量。“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此,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19〕,建立一支爱国奉献、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譬如,以改进人才评价体制为例,要不断完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观念,破除职称制度体系的评价弊端,采用同业评价、教学评价、人才培养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人才评价真正回归到尊重、发现和激励人才的正轨。此外,要从全局考虑人才分布,既要处理好人才的任职、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要调整资源分配,鼓励和引导各领域创新创造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促进城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人才协同发展。

(四)坚持制度规范导向,发挥党的组织制度的保障作用

我们党有制度治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推动了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的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纳入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就要全面清查过时的制度、集成零散的制度,构建成熟的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20〕,为组织体系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和运行规范。要落实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需要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和主干构建健全的组织制度体系,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领导的同时,各级党员干部也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等组织制度,从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实践中,要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继续修订完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等具体制度,以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大力维护清正的党风政风社风,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公务出差、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的配套制度,为党的组织工作的健康开展奠定制度基础;要继续强化党员管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

为保持制度的旺盛生命力,要坚持制度执行没有例外,做到不给任何人留“暗门”、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级党组织要将党内法规制度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学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对制度规定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认知,进一步增强落实制度文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做按规矩办事的“活字典”,使各项权力依规进行、各项职责依规落实,又要做好落实组织制度的“守门员”,将制度执行作为党员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杜绝党内存在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

〔2〕陈燕楠,靳 铭,王紫贵.中共黨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59.

〔4〕吴 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9.

〔5〕张启华,张树军.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7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9.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44.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3.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0.

〔10〕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2.

〔11〕本书编写组.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12〕本书编写组.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

〔13〕新华月报.新中国70年大事记(1949.10.1-2019.10.1):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81.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本书编写组.三中全会以来重大决策的形成和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8.

〔15〕本书编写组.学习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5.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延安干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

〔1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

〔18〕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32.

〔20〕林 飞.有的放矢: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N〕.人民日报,2020-11-12(09).

3388500338210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统战工作组织建设
明确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组织工作路线的辩证法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民进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