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寻异微处深析

2022-03-13 02:05张忠森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近义词高考

张忠森

摘要 词语运用是语文学习最为基础的内容。词语又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表达时学会准确运用词语。怎样才能做到准确运用词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词语本身出发,抓住近义词的相同之处,而去区分其不同之处,进行细节探析。具体来讲,主要从意义、色彩和用法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出近义词的不同之处,从而做到准确运用词语。

关键词 高考 词语运用 近义词 区分异同

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所以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有的语文活动都应该是以词语运用为基础的一种活动,高考是教学的一个方向标,很多时候,中学教学是将高考当作挥棒的,高考考什么,老师会着重教什么。从细处来讲,高考语文基本上是语言的运用及思考,无论是文章阅读还是写作均离不开语言运用。而从具体的来讲,高考也设置了专门的词语运用题。笔者查看了历年各省的高考题,几乎都有一道题是专门考查词语运用的题。所以,作为高三复习来讲,词语运用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复习才能使课堂更高效呢?首要的则是认清高考题型的特点,从高考原题出发,再确定复习的重点与策略。为了分析的具体,笔者以2021年高考的几套试卷为例(见表一)。从2021年这四套题来看,虽然考查的形式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考查词语的细微内涵。除浙江卷外,其他三套试卷都是四组近义词的选择性使用,在具体语境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然后,我们看这四组词,意义非常相近,要想非常准确地选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再看浙江卷的四个词语,表面上看,只需要考生判断该词在该句中运用是否正确,而实际上,有的词其实也是暗含着它的近义词的,可能它该用另一个词而导致该词运用的错误。最后,再从语料上来看,这几套题都是完整的一段话,在完整的一段话中判断或选择词语,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或判断时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这和早些年的语料有很大不同。可见,现在的词语运用更注重的是整体考查、综合考查,而不单单是考一个词语在一句话里的使用。

中国的词语可谓是浩如烟海,但我们又发现,高考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常用的高频词汇,一般不会考偏词怪词难词,这也告诉我们,复习时多从常用词着手积累。即便是这样,词语还是很多,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寻找一条简单易掌握的方法,让学生的积累复习更高效。

在这里,笔者主要论述近义词的选用问题。因为高考考查更侧重的还是近义词的选用。所谓近义词,是指词义相近的一些词,这些词的词义内涵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同中寻异”,从词语的细微之处进行深入分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同中寻异,微处深析”呢?又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一、从意义处,存同求异

辨析近义词,最重要的肯定是意義的区分。近义词,它们这间有意义相同或相连的地方,但也有意义不一样的地方,而意义不同的地方正是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所在。所以,辨析近义词,从意义处着手,可以“存同求异”。那么,怎样才做到“存同求异”呢?

1.有相同语素的词,求不同语素词的意义

汉语中词语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汉语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在很多近义词中,我们发现,他们有相同的语素,但也有不同的语素,而往往不同的语素就是区分这两个近义词的关键因素。在区分这样的近义词时,我们只需关注它们之间的不同语素,理解这些语素的意义侧重点,就能较清楚地区分近义词的意义。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例1 “工夫”与“功夫”

这两个词常被误用,就是没有理解“工”与“功”的区别。如:“他现在没有工夫过来”误作“他现在没有功夫过来”,“中国功夫”误作“中国工夫”,“磨刀不误砍柴工”误作“磨刀不误砍柴功”。而实际上.我们只些将“工”和“功”组一些相应的词,它们的意义就能很快区别。“工”组词“工作”,“工作”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工夫”表示时间的意思;“功”组词“武功”,即有一定的本事、本领,“功夫”同样也可表示本领、造诣的意思。这样,我们就不太会误用“工夫”与“功夫”了。

例2蔓延、漫延、曼延

这三个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语素“延”,故在意义上肯定有交集,但它们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就在“蔓”“漫”“曼”这三个语素上。要想清楚地区分这三个词,就需要弄清这三个语素的意义在本质上的区别。“蔓”,草字头,意义与草有关,“蔓”,实际上是某些植物的茎,其特点是细长而不能直立,有顽强的生命力,故“蔓延”,指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漫”,水字旁,与水有关,本义为大水貌,引申指浸淫、淹没,水给人一种无边无际之感,由此引申出遍、满等义,故“漫延”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曼”没有加偏旁,它表示悠长之义,故“曼延”则有纵向延伸,长而不绝。通过这样的分析,可见,这三个词的使用侧重点或使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蔓延”既可用本义,如“杂草蔓延”,也可用引申义,如“火势蔓延”;既可指具体事物,又可用于抽象事物。“漫延”则专指因水满而向四周扩散,如“潮水向农田漫延”。“曼延”常用于山脉、河流、道路等对象。

例3 凸显与突显

这两个词意义很相近,且都是动词。它们的最大区别在“凸”与“突”这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有何区别呢?我们先将然组词,“凸”,“凹凸”,有“凸”出来之意,相对“凹”而言,是更清晰起来了,故“凸显”有清晰地显露,强调的是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而“突”,“突然”,强调原来没有而现在出现。所以这两个词的细微区别在于观察事物原先状态。如:

①一场春雨之后,天放晴了,碧绿的草坪中那一大片红色的郁金香愈发分明的凸显出来。

②博览会上,中国场馆大厅中一个飞舞的龙的造型,格外引人瞩目,许多人驻足观看,使得中国馆在众多场馆中突显出来。

以上讲述的是有着相同语素构成的近义词意义区分方法。就是将不同语素加以区别,而区别的重要方法就是用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从而区分出这不同语素之间意义的不同。

2.没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从其词义特征分析

前面说到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这样的近义词相对来讲好区别一些。但大多数词是没有相同语素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词语内部的意义来区分,而有时候只是知道字典中的意义是不够的,还需要注意词语意义的不同特征,如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及词义范围大小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出正确的词语。

例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看上去它们的(   )足有上千岁。

A.年龄

B.年纪

区分:“年龄”,一般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年纪”,专指人的年龄。可见,“年龄”使用的范围大,而“年纪”使用的范围小。

例5 那地方目前官军较少,山高林密,地区广阔,容易(   )。

A.隐藏

B.隐瞒

区分:“隐藏”侧重的是“藏”,藏起来不让发现;而“隐瞒”侧重“瞒”,指把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例6 自此,越剧摆脱了唱腔单调与情感贫乏的(  ),在中国戏曲中率先形成了融合编、导、舞、音、关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

A.桎梏

B.局限

区分:这两个词都有约束、局限之义,但“桎梏”的词义比“局限”就重得多,“局限”只表示一般性的约束,而“桎梏”则像枷锁一般的约束。所以这句话中应用“局限”。

二、从色彩处,感情语体

有的近义词,意义很相近,仅从意义上是无法辨析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别。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从词语的色彩处区别,有的词是带着非常清晰的色彩的。

从色彩上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感情色彩,二是语体色彩。有的词语在用于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对该事物或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词语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考近义词一般倾向于区分他们是褒义还是贬义。如:

例7中国政府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就防扩散问题保持(    )与磋商,并愿在防扩散出口管制的有关领域与各方加强交流与合作。

A.勾通

B.沟通

区分:“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边在一起,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这里应用“沟通”。

例8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A.效仿

B.效尤

区分:“效仿”意为效法,一般是指好的事情;“效尤”,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含贬义。根据语境,应选用“效仿”。

有的词语在使用场合上不一样,这就是语体色彩不一样,有的词是口语,有的词则常用在书面语上。如:

例9伊拉克危机中,俄国特使奔波于伊拉克和美英之间,从中(   ),以求和平解决危机。

A.调停

B.斡旋

区分:这两个词都有调解的含义,但“调停”在日常生活当中常用,而“斡旋”常用在国与国之间、政治方面较为正式的场合,是书面语。根据语境,此句应用“斡旋”。

例10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官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    )。

A.商量

B.磋商

区分:这两个词都有商討之意,但“商量”生活化,口语色彩浓;“磋商”书面语色彩浓。根据语境应用“磋商”。

这是区分近义词的第二个方法,也是第二条准则。不过要学生能做到对近义词色彩上的区分,基本的还在于平时积累。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都注意一些词的色彩区别,而且这样的色彩区别,字典或词典上都不会明说,仅从字典上是看不出它到底是什么色彩,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从具体的语境当中区分,在语言的真实情境中区分。

三、从用法处,词性语境

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有的就具有着不同的用法,这也是区分近义词的一个重要法则。何为词的用法?我认为,词的用法主要是考虑词的词性,词性不同的近义词,其语法功能也不一样。如:

例11 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   )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A.热诚

B.热忱

区分:这两个词意思很相近,但它们的词性不一样。“热诚”是形容词,一般作定语或谓语;“热忱”是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根据语境,“满怀”是动词,后面应接一个名词作其宾语,故此句只能选“热忱”。

作为近义词的用法区分来讲,词性区分相对是容易的。而多数时候,我们碰到的近义词是词性相同的。这个时候,如果还需要从用法处来区分,那就需要找近义词的不同路径人手,比如说词语的搭配习惯和使用对象等,因为语言的一大特性就是“约定俗成”,即指语言的使用,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所以,一个词语它有自己的搭配及使用对象习惯,这也是我们区分近义词的又一途径。

例12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    )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A.节余

B.结余

区分:“结余”,指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节余”指因节约而余下的钱、物等。从意思上来看,这两个词使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根据语境,应选“节余”。

例13苏州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扬州文化丛书》,只是(    )浩瀚长河中的朵朵浪花。

A.撷取

B.掬起

区分:“撷取”指摘下或取下,“掬起”指双手捧起。根据语境,其后的宾语是“浩瀚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应该用“撷取”搭配更好。

词语选用与判断是非常灵活的,以上三点也只是词语选用的三个途径而已,在高三复习时,我们强调复习的高效,因此给学生讲授这些辨析的技巧就非常有必要。但无论怎样讲,无论讲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辨析一组词需要将多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还要有一定的语文感觉力才能做得对。其实,不仅是词语,熟语及虚词的使用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下面以2021年的浙江卷为例:

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关”“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孜孜不倦B.不露声色 C.或许D.留存

这道题就不仅仅是辨析词语,而是在一个具体语境中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在引导学生做这类题时,一定要先读完整段文字,有一个具体的语境意识,然后再进行判断。再看这四个词语,有2个四字短语,1个虚词和一个实词。做这道题时,如果学生能够想到与所给词语相对应的近义词,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度,因为这样的选擇有比较。A项中的“孜孜不倦”,我们可以想到“汲汲以求”这一短语,这两个词意义相近,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孜孜不倦”含褒义,一般指追求好的东西;而“汲汲以求”一般指追求功名利禄,功利性特别重,根据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很快判断这里用“孜孜以求”是正确的。B项的“不露声色”,可以联想到“不着痕迹”,这两词有近义之处,但使用的对象又不一样,“不露声色”强调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通常用于人身上;而“不着痕迹”表示不留下痕迹,通常表示做事情方面,以此推断该处“不露声色”使用对象不对。C项“或许”与“也许”意义相同,在此处均可用。D项“留存”近似“保存”,用于此处亦可。

可见,现在做词语运用辨析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词语的能力的题型,无论是选择还是判断,都需要学生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了解,在解题时将意义与用法进行综合考虑,运用各种解题技巧,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同中寻异,微处深析”,这是词语辨析的一条重要准则,有了这个准则,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多积累多练习,才是高考复习的不二法门。

[作者通联:浙江江山中学]

猜你喜欢
近义词高考
怎样辨析近义词
近义词 好朋友
找找近义词
屡教不改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