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养融合发展的实然与应然

2022-03-13 14:16刘成菊
关键词:体育运动养老状态

刘成菊,刘 玉,薛 宇

(1.内江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2.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068,3.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0 引言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对健康工作进行部署[1]。此纲要针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提出了“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推动医养结合”的方式,“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2]。在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尝试构建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模式,旨在分析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实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应然路径。

1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1 运动是良医

早在2007年,由美国两大组织——美国运动医学(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和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共同发起的“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EIM)”,自提出以来,已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并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这一理念也是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老年人群可以通过科学、适当的运动,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让身体回归到“人”的本质,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1.2 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综合素养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健康观也在发生改变,由以前的“治已病”逐渐转向“治未病”。在人类以往的观念中,对疾病重在“医治”,且是在身体处于“已病”状态后通过医学手段缓解与救治。现在人类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未病时通过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等方式进行运动预防。已病时,对于小病、慢性疾病通过体育健身、健康养生等形式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转移或进一步恶化,对于稍微大点的疾病,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等方式不能解决,而不得不就医时,才通过医学方式解决。在通过就医治愈后,遵从医嘱的前提下,后期通过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等形式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恶化。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理性的处理方式为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3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优势

从哲学角度讲,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精神属性3个层面属性。体育运动能够使自然层面的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及健康的心理,使社会层面的人,拥有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精神层面的人拥有健康的精神——这是体育的功能之所在。医疗的功能也不言而喻。虽然体育与医疗一个以身体实践形式作用于人体,而另一个以药物治疗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拥有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共同目标就是为了人体的健康。生老病死是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的必经之路。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是人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将体育、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可以弥补单个领域及两两结合后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实现优势互补,保障老年群体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使个人、国家及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优势也为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实然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虽然有“运动是良医”的理论作为基础,但人类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将三者有机融合,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发展。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困境,具体体现在观念认识、体制机制、利益冲突、保障体系4个方面。

1)观念认识层面。虽然人类对体育、医疗、养老观念较之前有较大转变,但在现阶段的现实社会中,这种转变也具有局限性,仍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在体育方面,主要存在偏见与成见,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对身体的作用有限。“重医轻体”的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健康出现多大问题,身体处于什么状态,用来改善身体不适的方式、促进健康的手段仍首选医疗。在医疗方面,不能根据不同程度的病人及不同的病情,采取多元化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手段,并且对就医者都以医疗手段、医学补救为首选。在养老方面,传统养老观念仍占主导优势,人们对于体育、医疗等方式的融入意识缺乏,观念淡薄。

2)体制机制层面。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医疗及养老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体育运动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养老服务部门“各自为政”,独立管理及发展,互不干涉阶段。第二阶段:体育运动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养老服务部门两两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体育运动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养老服务部门两两相融合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体育运动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养老服务部门相互融合发展所形成的体、医、养融合发展阶段。从这4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最初的3个部门“各自为政”阶段进入到现阶段的融合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这种融合发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将3个部门融合就万事大吉了。由于最初3个部门独立发展,并且独立发展的时间较长,导致了现阶段融合发展的壁垒。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不健全,3个部门实则关联度不高,优势资源不能实现互补,权责不明,缺乏协作配合,沟通困难,导致体医养融合发展仍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3)利益冲突层面。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从长远来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件,但是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对3个部门的现有格局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某些部门的权利及利益将受到损失,这也是必然。体医养的融合可以减少个人疼痛,减少个人的经济支出,在减少该方面经济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为国家“减负”。可如此一来,某些部门的利益却受到了冲突,最明显的是医疗部门,医院及医生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虽然多年的医疗改革,在尽量减少、避免甚至消除医院及医生的收入和手术数量、门诊数量、医生开检查单的数量、开药物的数量及药物贵贱等挂钩,但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体育运动对身体的价值通常被誉为“经济、节能、环保、持续、有效”,然而这么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式为什么不被医生等人群接纳呢?其根本原因是“见效慢”。“见效慢”的方式对于医院及医生来讲会减少单位时间的收入,开具运动处方等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在人类健康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程度时,对于需要就医的老年群体来说,为了减少短暂的疼痛及不适,更愿意选择医疗手段,而不愿选择见效慢的体育手段进行治疗。殊不知,花去大量的钱财,治不了“本”,可能还会出现对医疗的过分依赖及副作用。

4)保障体系方面。体医养融合发展保障体系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的“缺乏”。首先,我国体医养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具体的实施标准,督导、收费、实施细则等方面不健全。其次,相应配套产业的缺乏。虽然体育、医疗、养老各自形成了产业,相互结合或者与其他产业结合也形成了相关产业,但是将体医养深度融合所需要的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仍显不足。再次,资金的缺乏。在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国家投入到体育、医疗、养老或者三者融合发展的资金有限,甚至还出现了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最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在我国各大院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体育、医疗、养老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对3方面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缺乏。导致在体医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实际操作层面出现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社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够的供需矛盾。

3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应然

3.1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思路

我国目前推行的养老模式是“9073”或者“9064”模式(居家养老的老人占90%,社区养老的老人占6%~7%,剩余3%~4%的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养老),依据这两种养老模式,将我国养老的老人分为两大类,即96%~97%的老人分散养老于家中和社区中,剩余的3%~4%的老人在养老机构中集中养老。根据这两类养老人群的身体状况可知,96%~97%分散养老的老人身体大多处于3种状态——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状态;3%~4%在养老机构中集中养老的老人身体多处于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对于处于不同身体状态的老人应采取不同的养老方式。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的老人,主要通过运动干预的方式,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养老过程中以体育运动为主,通过运动及养生等方式进行养老,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医疗监控,做到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和控制。对于处于亚健康状况的老人,主要采取以体育运动为主,医疗为辅的方式,通过运动、养生的方式,定期进行医疗监控后,如果身体转为健康状态,则转向流入健康状态的养老人群;对于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继续以体育运动为主,医疗为辅的方式,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恶化的同时,尝试向健康状态或者轻微亚健康状态的转化。对于处于慢性疾病状态的养老人群,主要采取临床干预的形式,让慢性疾病得到控制,甚至痊愈。对于此种状态的老年人,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辅以运动,达到慢性疾病治愈或者控制的目的,对于恢复健康的人群分流至健康状态人群中养老。对于3%~4%的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的老人,主要以临床干预为主,通过医疗手段,辅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及治愈后防止复发,或者控制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目的,主要以运动康复为主。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以体育运动贯穿于始终,医疗手段的介入主要以老人所处的健康状态确定,方式的采取及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是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体医养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3.2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框架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框架是以体医养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为铺垫,在分析面临困境,梳理体医养融合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构建的。以政府部门、体育部门、医疗机构及社区或养老机构为主,其他相关部门为辅,达到体育、医疗、养老的深度融合。

①政府部门。在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起顶层设计、规划指导、政策下达及资金扶持的作用。②体育部门。在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运动干预手段运用于每一位老人的不同身体健康状态的不同阶段,充分体现“运动是良医”。对于处于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及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或采取以体育运动为主,或采取运动处方,或采取运动康复等运动干预手段,都离不开体育部门的参与。在体医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体育的优势及作用,制定运动方案,实施运动处方。③医疗部门。在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医疗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医疗以另外一种有别于体育的形式,贯穿于体医养融合发展的始终。医疗部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专业特性,提供技术支持及发挥医疗监控的作用,促进体医养的深度融合及体育+医疗+养老方式的真正落地,而不是仅仅构想或者计划实施。④社区或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作用,在政府部门的指挥下,与体育部门、医疗机构充分联系,深入沟通,具体实施运动方案、运动处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

3.3 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路径

在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上,分析了体医养融合发展的实然困境,厘清了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体医养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应然路径,具体阐述如下。

1)转换观念,增强认识。理念是行动的基础,只有理念正确了,观念才能有所转换,认识才能增强。因此,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发展观念,形成大卫生的医疗观念及大体育观的体育观念,才能促进体育、医疗、养老的融合。

2)健全体制机制。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模式生长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才能适应其发展。

3)国家及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资金投入。这一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适当给予医院及医生以补偿,采取激励政策,激发医院及医生在体医养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运动疗法纳入医疗收费之中,医疗机构将所获得的收益进行二次分配,减少相关部门及个人收入的损失。

4)加强保障体系。国家及政府部门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及体医养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实施标准、监督体系、收费标准等。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相关院校或者培训机构中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体育、医疗、养老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交流学习、专业培训取长补短,使他们的专业知识相互融合,胜任体医养融合发展的需求。

4 结语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是以运动是良医、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及体医养融合发展为理论基础的。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面临着观念认识、体制机制、利益冲突、保障体系4个层面的实然困境。对我国目前推行的养老模式,梳理了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政府部门、体育部门、医疗机构、社区或养老机构等部门协调配合的体医养融合发展基本框架,在对以上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的应然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养老状态
状态联想
养生不是养老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呆呆和朵朵(13)
养老之要在于“安”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