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浅析

2022-03-13 12:26:26邱重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邱重晏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因应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学校的思想教育要由过去单一由思政课程承担转变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涵盖了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专业教材,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要求高校专业课程需整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统一结合起来[2]。是以,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成为每个大学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政课程,如思想道德与法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承担,工科专业课程分散且往往容易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与获取便捷化,大学生在思想层面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能够以更加理性,更加热情,更加关切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与事件[3]。所以,加强课程思政教育除了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外,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杂信息轰炸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传统思政课程相较而言,工科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性强,知识点繁杂,难点多,更注重技术难点掌握及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域涉及不多,但专业课程在大学培养计划中占过半比重,忽视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等于主动放弃了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有利高地,所以高等教育院校如何将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术资源延展其功能,扩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起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工作。

2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

2.1 形式不拘一格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并非系统化体系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价值引入或延伸。不同知识点属性不同,可采用的思政教育形式也不相同,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可以是任课教师的介绍,将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观点融入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是同学的感想和论文,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完毕后,发布知识点相关论文题目,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及论文形成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达到启发思考的目的,相较老师单向的传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方式,这种主动分析思考的方式收效更佳;也可以是小组的讨论,辩论,演讲,学生除了要自主收集资料,分析思考,还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思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性;教学形式多样,需要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

2.2 内容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媒介形式多样,大学生能快速获取各种新闻咨讯,但网络资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又正处于思想最活跃,参与讨论最积极,行动力最强的年龄阶段,若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在不良网络媒体言论的引导下,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巨大波动,引发的后果是严重且长久的。是以,高校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中需注重思政内容的时效性,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新闻,案例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政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及参与讨论的兴趣,在与学生对正反观点的探讨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不被网络不良资讯影响意识形态。特别是现下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通过与专业相关新闻热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用专业能力报效祖国的责任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指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营造育人氛围,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道德要求、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和政治理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5]。课程思政并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知识为主,思政教育为辅,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恰当适宜的引入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时,既要有必要性,也需要逻辑性,切忌生搬硬套,为了思政而思政,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工科专业课程内容有较多属于应用领域,将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事件和政策与上课内容悉心连接设计,可以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衔接得自然有趣。比如在讲到专业技术与国外差距时,通过实际技术参数的数据直观比较,且与市场相关技术的产品实际表现做连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专业技术能为社会贡献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用专业技能报效祖国的热情,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连接;工科专业课程内容各异,思政角度不一,但总体需要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方能达到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目的。

2.4 专业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与思政课教师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常年潜心于专业技术领域研究,教学也以专业知识为主,鲜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需要专业课程担负起引领学生思想教育重任的当下,立德树人,任课教师首先需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及政治素养,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和社会舆论,明辨是非,能从表面现象中探索事实规律;关注科技进展,特别是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现状及时事资讯,合理恰当的融入专业课程中,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总体而言,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在道德品行,党性立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需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3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每门专业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政,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学途径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探索符合各专业课程思政的最佳教学方式,达到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

3.1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政教育因学生对理论缺乏学习热情难以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专业课程更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思想素质的培育,是以当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时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及思政教育的共通点,创新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如项目导向式教学法[6],问题导向式教学法[7],翻转课堂教学法[8],课堂讨论教学法[9],感触教育法[10],问题链教学法[11],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而且专业课程除了理论课程,还有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不同课程内容、形式、特点均有较大差异,故而授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所授内容及课时安排,对教学方法灵活组合创新,立体多元,探索出适合本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3.2 优化评价体系

传统专业课程考核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核方式通常为试卷考核,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较为单一。课程思政的开展,内容方面除了需要考察专业知识的内容,还需增加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成果的考察,需要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个人素质,团队精神,价值认知等方面的考察,使得考核结果更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也需根据教学方式更多元化设置,课后讨论,调查报告,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小组辩论,课堂演讲等,更能反映学生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3.3 用好网络电子资源

随着时代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当前则正处于新媒体大爆发时代,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各种新软件,新媒体,新电子设备等,QQ,微博,小红书,微信,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社交软件是现今大学生接收最新咨询的主要途径,这些新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具备更快速,更便捷,且片段化和定向化等特点,更容易被大学生所喜爱;此外,大学生也热衷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构建新身份,新世界,在没有现实束缚下,在网络世界里,个体的自我得到释放,开放性增强,对事物的接收度极大增加,有利于学生对认知和思想的接收度;在看到网络渠道被大学生所喜爱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网上信息舆论鱼龙混杂,好坏参半,如若不能防微杜渐、正确引导,学生意识形态很容易被带入歧途,如何运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为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推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即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又对大学生进行正向积极引导,对授课教师是一项需要谨慎思考和对待的课题。

由教师单向传授内容给学生或许是传统思政教育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好的思政教育前提是授课教师需了解学生的想法及诉求,双向交流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则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最为便捷快速的途径,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均设置有学生发表观点的功能,实时的弹幕,开放话题的讨论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区,调查问卷等,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了解学生诉求想法,打造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通道,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

4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需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3]。结合工科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内容及特点,在讲授中外技术差距时,可通过技术困境造成的举步维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奋发图强的奉献精神;在讲授技术改进带来的社会效益时,让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的内涵,在一切向钱看的浮躁社会环境下,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认知;在讲授新品研发的过程时,可通过研发过程的坚持与不易,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科研中坚持不懈,勇攀高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思政的内容千千万,专业思政老师可用好工科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较为紧密的优势,以微知著,结合所授课程内容的特点,以点见面的引导学生的专业及人品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 结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为国家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求,过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高级人才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的必修课题,教师除了在专业领域深耕外,还要成为大学生思想领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2],教育引导学生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