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据及方法论阐释

2022-03-13 11:49岑朝阳沈晶晶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人才

岑朝阳 沈晶晶

(1.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邮编: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邮编:310018)

一、引言

数字技术的空前活跃标志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要素流动、数字产业升级、数字治理创新正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乡村始终是我国数字化与现代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提到,建设数字乡村要做好前期规划与整体设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虽然城乡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现实差距,但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进路[3]。国内学界对于数字乡村建设也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建设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途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数字化推动了乡村内部各领域协调发展[4],将实现乡村治理的数据赋能与系统构建[5],从协同发展与信息可视化层面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6],助力农村共同富裕事业不断向前推进[7],以此实现新时代乡村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智慧化与现代化发展[8]。总体而言,建设数字乡村、构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农村发展体系,虽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因而,从理论性依据、方法论阐释、深层次意蕴等角度阐明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途径手段、价值意蕴,有其现实必要性。

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性依据

(一)建设数字乡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9]。从理论内涵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将从以下若干方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一,建设数字乡村是坚持创新之举,数字乡村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发展总体过程,激活了乡村发展新的数据要素,成为乡村各方面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二,建设数字乡村是注重协调之举,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信息平台为工具,力求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治理有序、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第三,建设数字乡村是保护绿色之举,数字乡村依托信息化的生态管理与环境监测机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力图创造生态宜居、天人合一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第四,建设数字乡村是落实开放之举,数字乡村的建成,将实现国内与国外、省内与省外、城镇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价值传导,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同时,有助于农村地区产品与文化影响力向外传递、向外辐射;第五,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享之举,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角度解决我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问题,利用数字技术扩大乡村影响力、做大乡村财富“蛋糕”,实现发展成果的科学分配与全民共享。总的来说,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中存在问题、弥合城乡发展鸿沟、实现新时代跨越式发展的一剂良方,也是我国乡村文明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增量来源。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用新发展理念指导乡村振兴,离不开数字乡村建设。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性依据之一就在于,建设数字乡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数字乡村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进路与现实路径。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已经成为党中央关注的重要问题。推进三农工作,也离不开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深入与应用,而技术与战略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党领导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中国建设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数字中国的各部分内容也与数字乡村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第一,数字乡村中的产业发展数字化离不开数字经济系统的运行;第二,数字乡村中的人才管理数字化离不开数字政府管理;第三,数字乡村中的文化涵育数字化离不开数字社会建设;第四,数字乡村中的生态保护数字化离不开数字生态营造与数字社会协同;第五,数字乡村中的组织保障数字化离不开数字政府治理。此外,将数字乡村置于数字中国战略全局中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还需将关注点放置在处理信息技术嵌入人民生活的技术进步与正义问题上[10],这也是数字乡村建设、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应当正视并予以重点关注之处。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性依据之二就在于,建设数字乡村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乡村建设能助推数字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而从整体—部分的视角看,数字中国战略中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与数字生态发展又能对数字乡村建设产生提升效应,有利于数字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我国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举措,而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建设数字乡村也成为支持农村、保护农村、发展农村的必由之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需要探寻乡村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新的要素资源、需要构建一整套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平台进行乡村社会治理、需要将乡村纳入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蓝图与总体布局。以上这些促进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都呼唤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场。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新发展理念及数字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我国乡村地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第一,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提升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激活数据要素,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乡村经济的数字化与跨越化发展;第二,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乡村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产环节、消费环节与分配环节融入我国经济体系,对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明显作用;第三,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体系,使得农村劳动力市场、生活资料市场与城镇市场接轨,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活力与强大动力;第四,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优化乡村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提升乡村居民消费的总体质量与水平,有利于打造具有分配有序、分配合理、消费水平提升等特点的新时代乡村居民生活,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而言之,建设数字乡村,使得数字技术、数字治理、数字创新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新的动力源泉与生长基点。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性依据之三就在于,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我国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三、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方法论阐释

(一)产业发展数字化: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各项事业振兴的前提。新时代,唯有推动实现产业发展数字化,以数字经济为工具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才能推进乡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并进与协同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实现产业发展数字化,一是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这一因素致使乡村产业附加值不高,且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智慧农业将发展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并将作为农村数字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打造数字农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原有状况,打破传统农业的障碍与壁垒,提升现代乡村农业发展的总体科技水平,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二是要完善数字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于智慧物流、安全追溯与数字销售三个基本方面。在智慧物流领域,农村可通过打造村级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数字技术,掌握来自消费端与供给端的实时信息,多渠道共享资源,以此打造安全高效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在安全追溯环节,应用、推广二维码溯源技术、防伪码验真技术有利于提升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在数字销售端口,依托数字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利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互联网+农产品”的线上数字销售模式,积极探索网络直播方式,利用抖音、淘宝直播等平台进行营销,亦是畅通数字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助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科技在现代乡村的应用,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着助推与带动作用,并在其现实性上催生出了新的业态模式。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造,做精、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效应,带动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此外,建设农业产业集聚区,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拓展与延伸农村产业价值链,提升农村现有产业数字化水平。

(二)人才管理数字化: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平台,也要大力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样,以人才为引擎,数字乡村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实现人才管理数字化,一是要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养各领域专业数字人才。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培养各领域的数字人才是首要与关键环节。对于现有乡村人才,各地应当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数字经济技能水平。同时,政府应当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工程,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种植养殖技术、网络直播等领域人才,做到各领域都有对口人才适配,并发挥支撑作用,以数字人才的振兴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二是要加大数字化人才引进,统筹配置数字化人才资源。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数字人才的引入和培育,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相关政策扶持机制,引入数字建设方面的新晋人才,并出台政策对对口人才进行财政补助与补贴。在引入的基础上完善数字人才培育机制,搭建数字人才培育系统,着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建立人才可持续发展正向循环机制,并根据知识掌握水平合理配置岗位,做到合理化配置数字人才资源。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留住人才。制度保障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人才具有流动性,难免会受到待遇、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唯有从制度层面保障人才的相关权益,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现代型数字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需建立全方位、可持续、个性化的人才保障体制机制,打造高层次平台载体聚集数字人才,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创新搭建乡村人才组织平台,实施人才支撑计划。总的来说,在“留”字上下功夫,是更好地留住人才的关键。

(三)文化涵育数字化: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也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实现文化涵育数字化,一是要借助数字文化平台,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与思想力量。借助数字手段,建立乡土文化数据库或数字乡村博物馆,将所在乡村的传统文化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借助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性,将在传播乡土文化过程中实现乡村文化的接续传承与当代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对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进行数字化开发和转化,创新交互体验应用,有利于乡村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获得数字性保护。二是要立足民众文化需求,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在发展弘扬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分析民众文化需求,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着力开发民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建设数字文创园,鼓励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供给,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作用,合理配置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精细分析农村农民文化需要,精准安排农村文化产品供给, 以充分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三是要依托数字媒体平台,多渠道传播优质乡村文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网络新兴媒体的开发和应用,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文化新媒体平台,提高乡村博物馆、文化阅览室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水平,多渠道、全方位传播优质乡村文化。着力提升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水平,力争将线下活动打造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形式,通过数字媒介传播与发展优秀乡村文化。

(四)生态保护数字化: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影响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数字乡村,生态振兴的数字化也至关重要。

实现生态保护数字化,一是要助推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水平。打造农村生态监测系统,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与预测预警,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评估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精准化、科学化。打造环境污染物监测系统,提高对污染物的感知能力,通过分析对比实时动态数据,快速找出污染源,可以大幅提高乡村环境的整治能力,提高生态环境的整治水平。二是要加强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实现生态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生态环境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推动农村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数字化手段以其高效性、便捷性与低成本传输等特点,在保护乡村景观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开发乡村自然综合景观。依托数字技术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设计,因地制宜实施资源开发活动,将实现乡村生态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三是要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智慧旅游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乡村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开发现代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以强化乡村智慧旅游服务为基本点,加快建设旅游景点的数字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文旅产品展示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协同发展。

(五)组织保障数字化:数字乡村建设保障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决定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决定了乡村治理水平[11],更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与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兜底保障效用。

实现组织保障数字化,一是要推进基层管理数字化,提高村内事务治理水平。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事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农村智慧政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基层治理智能应用体系,推进农村基层事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数据共享,也可以通过网格巡查、逐户排查等方式自建基础数据库,为形成乡村基层治理大数据中心夯实基础,依托数字化平台提高村内事务治理水平。二是要依托数字平台,打造交互式群众治理模式。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数字平台,形成以交互性和群结构为特征的交互性群众治理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之中,并在参与决策与自我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于乡村治理的了解程度与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村级相关机构可以总结有益经验,将其发表在相关媒体及宣传阵地上,以推广其成功经验,并扩大影响。三是要推动“互联网+党建”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农村党建发展是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推动“互联网+党建”模式,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平台,加强党员信息管理,并依托数字技术,开展在线网络党课教育、数字平台实用技能培训,有助于快速精准传达上级党委及政府的新指示与新要求,推进农村党建发展与治理水平提升,有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组织振兴。

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次意蕴

(一)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数字乡村,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举措,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进路。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的根基[12]。第一,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有利于乡村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农村数字流通与数据价值传递,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新形态。数字技术将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要素赋能,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化、数字化、高效化,从建设终端与提升供给角度创造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第二,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了区域间数字要素流动。通过加快完善宽带网络与通信网络整体体系,建设更为高效、互联、协调的数字技术体系、数字应用平台、数字产品链与数字服务供应链。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实时监测与数据算法精确管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实现智能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疏通农村流通体系中的阻碍,通浚纾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第三,数字乡村建设优化了乡村内部产业结构。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创新兴业态,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通过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反作用于农业本身,使农村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经济全产业链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次意蕴之一,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阶段从要素激活、数据流通、架构优化等方面,推动实现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接续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建设数字乡村,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现乡村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进路。第一,建设数字乡村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表现在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上。首先是党建引领。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将推动依托于数字平台的“数字党建”蓬勃发展,新型“互联网+党建”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打通、深入、落实到乡间与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其次是政府服务。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将使得居民之于政府各项公共服务的获取、接受与反馈过程更加便捷、更加流畅、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最后是帮扶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政府动态监测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第二,建设数字乡村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还表现在新型数字化治理人才的培养上。加强人才支撑,鼓励、支持与引导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人才进入乡村,有利于乡村聚贤汇能,发挥好人才引领、人才带动、人才保障的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作用。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创新、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实现各方面因素良性互动,发展新型数字经济、缓解乡村内部矛盾、贯彻落实“枫桥经验”,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第三,建设数字乡村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更表现在城乡之间数字化政策的衔接上。城乡信息一体化、融合化、系统化发展是一个时代课题与现实问题。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利于发挥城镇对于农村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方面的带动与促进作用,有助于数字乡村与现代智慧城市发展间的桥接、互联与协调,并在其现实性上统筹整合、协调推进数字信息采集、共享与使用,建设城乡互联、内部互通的数字中国。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次意蕴之二,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阶段从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政策衔接等方面,推动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接续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总体目标。

(三)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

建设数字乡村,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承乡土文明、弘扬乡村优秀文化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的实践进路。在当下,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愈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数字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变革、流程变革、体制变革与效能变革。总体上看,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离不开数字技术辅助、离不开数字乡村建设。第一,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文化保护数字化与文化传承数字化,将从改善文化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保存形式、创新路径等方面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传统村落的文化形式、文物数据、建筑样式、人文内涵均可通过数字手段予以保存,例如“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整合,开辟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与新方式。第二,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乡村的发展。数字乡村文化阵地构建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数字乡村的建设场域内,非盈利性质的文化服务与具有盈利性的文化产品将搭上互联网与数字化发展的“高速列车”,成为乡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代表与时代表达。地方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将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及观光农业等将作为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第三,建设数字乡村,有利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其文明实践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与推动下,将以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方式、更加高度的组织效能促进新时代乡村的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实践,并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平台与支持力量。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次意蕴之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阶段从文化保护、文化服务与文化创新等方面,推动实现乡村文化创造性、时代性发展,接续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发展总体目标。

五、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工程,是一个大项目,也是一篇大文章。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是发展农业、农村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决策与方法导引,为新时代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协调、文化培育、生态塑造、组织凝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南。数字乡村建设之路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新时代,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紧抓数字乡村建设方法策略与新时代建设数字乡村的价值意涵,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全社会建设与发展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磅礴伟力,向着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目标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人才
人才云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