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如何出新出彩
——以《河南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2022-03-13 08:22:29□王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舆论防控

□王 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往往具有传播广泛、 差异分布、危害大、病因复杂、发生发展程度不确定等特点。[1]

近三年来, 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堪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案例。 在这场举国同心的战“疫”中,《河南日报》按照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以权威报道进行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 《河南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硬核”表现并非偶然,它源于长期以来媒体社会责任的坚守和担当,源于各个部门、各个平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作战,源于媒体记者深厚扎实的业务素养。

一、发布权威信息,用媒体的力量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疫情防控工作进展。 对主流媒体来说,更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压舱石”“定盘星”的关键作用。

(一)抢抓时效,第一时间报道疫情动态及防控措施

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抢抓时效、及时公开信息是最好的战“疫”良药。 如果说疫情防控是在“跟时间赛跑”,那么疫情信息的发布同样如此,这也符合新闻报道要求“新”和“快”的特点。

主流媒体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第一时间公布疫情动态、防控工作进展,第一时间准确地将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有树立“第一时间报道”“先入为主”“首次效应”等报道理念,才能抢占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时间回溯到2020 年1 月24 日, 河南公布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这一天起,《河南日报》吹响战“疫”集结号,将战“疫”报道的时效性上升到“生”与“死”的高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首先, 注重做好疫情进展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无论是疫情暴发初期, 还是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河南日报》 始终将相关报道列为至关重要的宣传大事,及时通过报纸及新媒体平台对外公布,满足受众知情权。 其次,第一时间发布记者一线见闻。 纸媒、新媒体同步开设“一线直击”等战疫报道专栏,新媒体平台24 小时不间断刊发来自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 居家隔离点等一线新闻稿件。 其中,在2020 年武汉疫情暴发初期, 报社专门派出记者前往疫情防控救治最前线,及时关注报道武汉疫情防控动态;在河南公布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报社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前往收治病例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详细了解确诊病例救治情况及医院防控措施,成为全省第一家报道省内首例确诊病例的媒体; 在2021 年郑州发生疫情期间,报社及时跟进、第一时间策划专栏,统筹安排采访,派出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关注度集中的定点救治医院、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疫情封控区等场所进行采访报道。

(二)传播科学防疫知识,澄清防疫谬误以正视听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是做好防控救治工作、有效应对疫情的基本原则。 “减少存量”是医疗机构需要担起的主要任务,而掌握正确科学的防疫知识、 及时对受众进行行为引导,做好疾病预防,则是“控制增量”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这不仅是媒体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应有的社会责任, 更是主流媒体的价值和优势所在。

《河南日报》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确诊病例救治情况等报道的基础上, 将疫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保持每日刊发2—3 篇疫情防护科普知识的频次。 为确保稿件刊发及时、有效,内容生动、可读性强,河南日报社编辑部还与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大医院建立健康科普微信工作群,提前策划、主动设置议题,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对受众关心的防疫话题进行解答, 用科普知识打好防疫“主动仗”。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 受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信息复杂化的影响,一些不真实的病例报告、不科学的防疫信息层出不穷。 “口罩喷洒酒精后能达到消毒的作用、 提高口罩利用率”“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双黄连可有效抑制病毒” ……面对这些纷乱杂沓的信息,公众一时间迷失了方向,恐慌情绪扑面而来。

媒介依赖理论告诉我们,越是在危机时刻,民众对媒体的依赖性越强。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及时清晰地澄清谣言势在必行。 河南日报社第一时间组织记者采访党政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 针对现象剖析本质, 深入分析、详细解读,用真实的案例和数据说话,粉碎谣言和不实信息,澄清谬误以正视听。 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河南日报》做到了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发布、权威媒体发声, 有力增强了社会各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定海神针”的力量和作用。

二、 推精品力作, 发挥党报在抗疫舆论场上的“定盘星”“压舱石”作用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现象的记录者、政策的传达者,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信息的速度飞快和数量庞大,还要重视信息的深度和质量,[2]有力发挥出“主心骨”“定盘星”的正确舆论引导作用, 这是主流媒体与其他媒体竞争制胜的利器。重要时刻、关键节点,主流媒体必须主动加强议题设置能力,勇当意见领袖,推出具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以硬核内容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一)长篇报道大气磅礴,充分体现引领高度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攻坚克难、 舆论复杂的关键时刻,《河南日报》策划刊发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如《战“疫”长歌》和《青春战歌》等精品力作。

作为一篇全景式的报告文学,《战“疫”长歌》从多角度、 多侧面展示了全省参与疫情防控救治的各个群体。 文章运用了很多新闻报道无法做到的叙事抒情策略, 还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加以润色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创新性地运用了“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一句诗”, 连在一起是一首完整的诗,以时间为轴,扣合每一阶段人们的心理变化和防控进程;每一部分的题记选取一首抗“疫”公益歌曲,别具匠心,诗与歌交相辉映,加之内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形成一篇灵动鲜活、隽永酣畅、气韵沉雄的精品佳作。 同样是一篇高质量的报告文学,一万余字的《青春战歌》用46 个鲜活事例,写出了青年人的挺身而出和担当奉献。

(二)社论评论旗帜鲜明,坚决把牢舆论引导“压舱石”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 疫情期间,《河南日报》反应迅速、加强策划,开设“今日快评”“豫论场”“今豫言”等多个栏目,组织撰写了一系列疫情防控相关评论,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众对疫情防控的理性认知,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重磅评论犹如黄钟大吕,充分体现党报导向。 在全国战疫正酣之时,《河南日报》 头版重磅推出述评《必胜,中原战“疫”!》,以恢弘的气势、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细节、动人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全省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有序、有力打响疫情阻击战的举措和实践, 表达了必定打赢这场中原战“疫”的决心和信心;《中原战“疫”心手相牵》《中原战“疫”党旗猎猎》《黄河儿女 风雨向前》等以“何言”为名的重磅评论,写出了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各项部署的实践,展现了一亿河南人守土有责、全力以赴,共筑疫情防控钢铁长城的使命担当和大义精神。

系列评论立意鲜明,成为引导舆论的风向标。紧跟疫情防控形势需要, 策划推出评论员文章《共克时艰共抗疫情》, 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落实责任举措,筑牢防线;《保供应就是顾大局》强调了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和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的重要性;《核酸检测须“压茬”》《流调必须见根见底》《扎紧“口袋”一个不漏》《珍惜“绿码”健康行》等多篇短评,体现了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疫情,每一个人、每一道环节都必须强化责任担当,防止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

这些评论充分发挥了党报“大事大处理”的优良传统,以深刻的思想、雄健的笔力、巧妙的构思、通俗的表达,创作精品力作,不仅有力体现了党报的政治担当,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正面、强劲、理性的舆论支持。

三、多方联动,新媒体报道与时俱进

《2021 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显示,2021 年,河南省互联网用户达到1.26 亿户,位居全国第4 位,普及率为91.9%,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9136.6 万户,5G 终端用户达到3184 万户,位居全国第3 位;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网上支付应用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99.4%、93.0%和91.3%。 同时,河南省手机上网用户月户均流量达到13.6G,同比增长86.3%,增速居全国第1 位。[3]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 这样的信息传播现状,也促使新闻报道从单一、局限、相对滞后的传统纸媒报道向立体、多元、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新媒体报道转型。

《河南日报》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始终坚守网络舆论主阵地,坚持“移动优先、立体传播”,有效统筹新媒体报道,主动策划,精品迭出,出色完成了一次次疫情报道任务。

(一)主动出击,打响新媒体报道立体战

自疫情暴发至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与纸媒报道同步,《河南日报》 第一时间打响新媒体报道立体战。河南日报客户端第一时间开设专题“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专题下设要闻速递、实时动态、一线直击、健康知识等多个子栏目,日均发布稿件20 篇以上,在疫情暴发初期日均发布稿件达60 篇以上, 专栏总阅读量一度超过5000 万,其中10 万+稿件达48 篇。

微博、微信等平台齐发力。 自2020 年疫情暴发至5 月初基本得到控制期间, 河南日报官方微信10万+稿件达29 篇,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500 万,累计增加订阅用户11.8 万。 河南日报官方微博# 豫见疫情防控#、# 豫防疫情短信# 等话题点击量超过1.8亿,粉丝增长5.8 万。河南日报抖音、快手视频号各发布疫情相关短视频99 条,总播放量9487 万,最高单条播放量超过3300 万,爆款频出。 精简文字与感人画面交相辉映,带来超强的感染力,处处传递着“战疫必胜”的信心。

在完成常规发稿任务的同时, 全媒体编辑部加强产品策划,创新产品形式,通过音视频、海报、图解、H5 等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 吸引公众阅读兴趣,有效引导公众科学防护、理性看待、消除恐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态势,为疫情防控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双线作战,“报、端”齐发力

疫情期间,《河南日报》实行纸媒、新媒体双线作战,报纸、客户端互联互通,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例如,围绕疫情防控形势,《河南日报》既有传统纸媒评论员文章,也有符合百姓口味的网评、短评,两者各取其长、优势互补。 报纸拟发的评论文章,优先在客户端发表,在网上传播,第一时间引导舆论。值得一提的是,为宣传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河南日报客户端新鲜出炉了全新的评论栏目 《豫论场》,并在 《人民日报》 和新华社客户端河南频道同时推出。 栏目曾刊出《“胡辣汤”对“热干面”的情意》《白菜致口罩的一封信》《“弹性上班”可以有》《在最近最远的距离爱你》等多篇网评,及时关注焦点、理性分析热点,创新语言表达,深受公众喜爱,在朋友圈广泛转发传播,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至今,“豫论场”仍然保持每日不定期推出1 至2篇精彩网评的频率,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从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手,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成为《河南日报》的品牌栏目。

(三)强化媒体融合意识,人人争做全媒体记者

在移动互联网充分普及的今天,每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引发一场信息大战。 主流媒体从业人员,一方面要坚定政治立场,时刻牢记政治站位,提高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善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熟练驾驭新媒体传播工具和技术,让更多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传播得更快、更广。

《河南日报》在日常新闻工作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全体记者、 编辑进行新媒体知识讲座及视频拍摄剪辑培训,强化新闻报道融媒意识,鼓励记者采访报道“首发新媒体”,让媒体融合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疫情期间,报社先后调动400 多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 受新媒体转型的影响,纸媒记者不仅能写稿子、拍照片,还能拍视频、剪片子、当主播,扎实的文字功底搭上音视频的“锦上添花”,催生了多篇10 万+、100 万+的优质稿件,以及播放量过百万的精彩短视频,传统纸媒“硬新闻”呈现多种“软表达”,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获得了用户增长和品牌价值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舆论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6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3期)2019-06-18 10:59:06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46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30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