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长制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践

2022-03-13 07:06彭金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河长河道环境保护

彭金波

(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 广州 510403)

河道管理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管理工作,其涉及诸多的学科、研究理论、管理方法,例如,环境管理、统计学、管理学、判断分析等等。为了保证河道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能够只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或是层面看待问题,应该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作业模式,对传统型的河道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河长制的引领下,河道管理工作发挥出最大效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新型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实时、精准的信息数据,还能够巧妙地拓宽GIS应用技术的管理范围,提升河道管理的工作效率[1]。

1 河长制现状

河长制是基于流域水质改善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衍生出来的水环境治理管理机制,该制度最初是由无锡市政府部门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河流内的水质清洁、河道幽美、鱼虾畅游的水域环境。长江、淮河等流域率先开始尝试河长制,经过实践论证得出,应用河长制对河道进行治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2013年时,浙江省围绕“河长制”实施了“五水共治”活动,将河长制作为地区内水环境改善的核心手段。而后,其他地区纷纷效仿“五水共治”活动,结合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不同的实施方案,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的人数就高达30余万人。

2 河长制管理模式升级探讨

河道保护监管对象比较复杂、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河道保护任务工作量繁多、河道保护受社会大众高度重视、河道保护的效果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日常的工作需要面临海量的信息,各级党政负责人任流域的河长,具体负责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流域保护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河道长分管流域的信息[2]。河道长分管流域的上游、下游、干流、支流等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且水域保护业务发展滞后,导致河长制度的整体效益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来。河长制度的初期发展阶段,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各级河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靠腿跑、用眼盯”的方式对流域的环境进行管理,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管理方式无法有效的实现对流域环境污染巡查、河道环境整治、河道清理等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此外,在实施河长制度背景下,河道环境保护信息的采集、更新全部都是依靠人工完成,且是逐级向上报告,但是不同的河道其所上报的信息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数据信息的格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促使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这其中还会出现劳动力重复输出现象,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出现。进一步来看,上级单位的管理人员在面对不同格式的信息时,其无法保证所有的信息统一进行汇总,促使管理人员无法兼顾全局。

所以,应该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河长制进行优化升级,为河道环境保护提供一个监管利器,强化河道环境的保护水平,利用河道整治信息统一管理、信息共享、跨域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信息服务,对传统型的数据占有理念进行优化,冲破信息共享壁垒,强化信息传播与流通,保证各级河长能够实时掌握各种类型的河道环境整治信息,高效的实现河道保护监管“眼睛看得见、响应速度快、精准找出问题点、环境污染严格控制”,体现出信息资源在河道环境整治活动中的效能,促使河长制度的实施能够取得理想化的成效[3]。

但是,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的不足之处:①诸多的河长都是第一次担任河长职位,此前也没有类似的工作经验,加之河长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突然性的走刚上任导致他们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而导致工作效果不突出;②因湖水、河水其实属于是一个整体,会受到上下游排泄的影响,以流域自身的情况而言:河长制采用分级分段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河道环境保护信息的联系,在河长制度实践过程中,其实河长对于河道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并不是很了解,导致河道环境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同时还会导致河长制的效能无法展现出来。

鉴于此,文章对河长制的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既可以为河道环保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强化河长制的实施效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质污染严重的程度。

3 基于河长制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长制的基础数据信息由两部分构成: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其中,静态数据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所掌握的数据构成的,动态数据是河长或是工人现场实际收集构成的。基础数据源于3个部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河长制模式下的河道管理保护系统主要涉及上级河长会根据实际情况向下发布具体的工作任务,河道巡查人员会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上报给河长等等。传统工作流程需要不断的开会协商、信息报送、检查督办等,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而且通知信息传递到位,问题处理进展及时反馈也很难保证。虽然我们也建立了工作群,通过各种聊天软件建立群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系统化,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将大打折扣。通过智能手机等智能化手段,发动人们共同保护环境,通过拍照、视频等上传到某个网页或者APP等,快速、有效地去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网站或者APP让工作人员和公众都可以相互监督,及时掌握河湖情况和问题处理进展,推动河长精准履职、靶向施策,共同推动保护水环境。

3.1 提高河长专业性,加强施工检查力度

河道管理保护系统不但需要配备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保证各级河长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河长的综合素养偏低,根本就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促使整体管理效果差强人意。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先从社会中聘请综合性管理人才,借助专业人员高超的管理水平与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序开展河道环境管理工作[4]。其次,可以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专家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业知识竞赛、上门培训、个性化推送履职信息等,循序渐进的提高河长及巡查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河道治理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强化基层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河道环境保护提供扎实的基础[5]。

3.2 重视河道管理保护系统的技术工作

河道管理保护系统的技术工作主要是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实施河道环境保护活动之前,编制河道环境保护方案时,应该考虑河道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实施环境、周围居民的意见等,因不同的河道存在其自身独特的问题,所以不能够生搬硬套的将其他河道的环境保护方案应用在自身活动中,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方案,以此才能够保证河道环境治理的效果,体现出河道长制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②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运行已久,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该系统自身的质量及工作效率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与完善,对于河道环境保护问题而言,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提高河长对于河道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但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出河道环境保护系统的效能,为河长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数据,同时还能够增大新技术出现的可能性。

3.3 保证河道管理保护系统的精确度

将YIM技术应用在河道管理保护系统中,YIM技术具备可视化的优点,可以将图像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放大,利用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对河道保护的设计、实时进行跟踪巡查,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河道保护及管理的精准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出现;另一个方面,可以促进河道保护的效果,为后续的河道环境保护措施预留充足的活动空间,便于资源更合理的分配。

3.4 系统实现

3.4.1 河长管理信息系统APP

河长管理信息系统App主要是针对于各级河长,该App可以帮助河长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App界面中开发出以下功能:专栏、专题、水质信息、河长名单、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代办事项、即时通信等功能。

3.4.2 河长管理信息系统PC端

河长管理信息系统PC端主要是面向于各级河长与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PC端开发出以下功能模块:日常工作、组织与人员、绩效考核与管理、河道信息管理、综合展示、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河道图像等功能模块。

3.4.3 “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

“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主要是面向于社会大众,该微信公众号主要是提供以下功能:综合资讯、我要投诉、河湖河长三个功能模块。

“综合资讯”模块主要是用来向用户展示水环境治理的具体状况,发布国家或是主管行业对于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最新新闻,发布地区内的水环境治理管理条例、新闻及最新动态。同时该模块还可以向公众展示水环境治理比较成功的案例,便于公众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地方政府对于水环境治理的工作状况。

“我要投诉”模块主要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反映真实情况的投诉平台,该模块提供有四个功能:问题投诉、投诉内容展示、投诉排名、投诉管理,为了激发出大众投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管部门会给投诉质量较高的用户奖励一定数额的红包。

“河湖河长”模块大致可以细分为3个部分:河道名单、水质信息展示、河长管理动态。其中,河道名单中可以展示出每一个河道的具体信息,例如,河道名称、地理位置、长度、宽度、水质状况、河长信息等等;水质信息展示主要是用来展示河道近期的水质状况;河长信息则是展示河长的工作状况以及河长的履职积分等。

4 河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效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广州市始终坚持以流域为核心体系,将网格作为单元,设置四级河长,多级共治管理体系,实现系统治理。颁布11道市总河长令,部署剿灭黑臭水体、网格化治水、排水单元达标、合流渠箱改造、违建拆除、断面达标攻坚等水环境整治具体任务,实现综合治理。创新开展“四洗”“五清”清源行动,推进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实现源头治理。在河长制的引领推动下,广州河长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系统采用“五位一体”建设模式,利用桌面PC、移动APP、微博、微信、智能移动设备、社交网站,为河长、主管单位、行政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员、巡查员、公众等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河长制信息、事务、管理服务,推动了河长制在广州快速落地,有效促进了河湖管护保护工作取得实效。经过不断的迭代更新,系统已陆续成立190个河长办公室,任命3000余名河长,3000余名网格员的串接联动。覆盖全市1433条河流(涌),9121个河段,45宗湖泊、371宗水库。各级河长已累计通过系统巡河超285万次,上报河湖问题15.4万个。系统推动了河湖管理保护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在经过五年的发展时间,河长的巡查率有原本的38%大幅度提高至99%。系统建立起横向凝聚相关职能部门治水力量、纵向贯通多级河长的治水体系,助力河湖管理保护精准施策,实现挂牌国家黑臭水体整治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13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5 结论与讨论

此次研究以河长制作为前天基础,对河道管理保护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以及实用性展开调研,着重地对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以后总结出如下结论:

1)河长制管理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管理不共享、不对称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河长的工作效率。对河道管理保护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保证各方主体能够工序河道信息;通过河道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对河道管理保护进行动态化的监管,为河长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

2)现阶段的河长制导致河道的自然联系受到限制,实施河长制、流域制、网格制可以促进河道环境的监控发展,但是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状况上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3)此次研究以河长制作为前提基础,对河道管理保护系统的设计及实施展开调研,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河道管理保护系统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望河道管理保护系统能够得到优化与完善,促使我国的流域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河长河道环境保护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