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君棠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6604-6
出版时间:2014 年6 月
定价:26 元
英语阅读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充学生知识面以及提升综合语言技能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暴露出阅读材料陈旧、重理论轻技能、内容缺乏实用性等诸多弊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依靠信息技术支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建设中,并由此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由张君棠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于2014 年6 月出版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基于相关阅读教学法及国外阅读理论发展,从阅读理解影响因素、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等方面展现英语阅读全貌,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兼具理论性和指导性的实践体系。本书内容全面,综合性强,可供高校师生及相关爱好者用作参考教材或阅读材料。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全书共包括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英语阅读相关内容,主要涉及阅读目的、阅读本质、阅读模式、阅读对象和阅读理解等内容。第二章基于对中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和国外阅读理论的研究,指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三章深入剖析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因素,包括词汇深度和广度、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各种篇章结构等方面,其中文化背景主要涉及西方社会生活、传统习俗、文化典故等内容。第四章从不同层面论述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涉及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测试项目的实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针对不同阅读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等,旨在解决英语阅读中存在的系列教学问题,从而促进大学英语阅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方面的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其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教学重心有待转变。受传统教育影响,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向传授语言知识,通过课后布置阅读任务、课堂进行阅读测试、举例讲解语法现象等形式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参与的教学互动大多是阐述阅读材料段落内容,或者以课堂讲解内容为基础撰写论文。基于此,英语阅读的教学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语言及语法知识的运用,而针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却有所缺失,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
第二,教学主体有待明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难度偏高,具有的课文篇幅较长、词汇量及生词数量居多、阅读材料陈旧、材料内容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长难句为主的句子类型等相应特征,导致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学生除了被动听课和机械化记录课堂笔记外,难以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结合该书,针对上述问题现状,基于国内外翻转课堂应用案例,通过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重塑其学习过程和阅读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路径表述如下。
第一,课前自主学习。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需制作课前学习视频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为课堂阅读训练做好准备,包括知识以及语言等。在视频制作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每个视频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时长控制在15 分钟左右即可,同时需注重视频素材内容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及视频学习内容,合理设计任务数量和难度,例如简答类习题、课堂口头汇报等,并针对材料主题思想、观点、背景等展开讨论。
第二,课堂知识内化。在课前视频学习阶段,通过攻破学习任务,学生可大致掌握相关语言知识、阅读技巧、材料背景和主题思想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扩展文本知识,通过对创设情境、开展小组讨论、讲授阅读技巧、剖析语篇结构等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加强学生集中化学习效果,实现课堂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
第三,课后拓展阅读。该阶段由阅读训练和总结评价两部分组成,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延伸,可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缺漏,加强学生语言能力思辨性。基于课外阅读书籍和互联网等途径,教师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难易度适当的拓展阅读材料,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并布置学习任务。在进行评价总结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阅读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尤其是在语言知识、阅读思路及技巧等方面,从而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巩固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