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牦牛经济杂交工作现状与模式探索

2022-03-13 07:00陈新罗登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408000
兽医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发情农牧民牦牛

陈新 罗登/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408000

周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农业农村局 854000

“雅江雪牛”是西藏自治区从2017年开始,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流域,通过牦牛、黄牛、安格斯牛三元杂交技术,培育出的一种商品肉牛,其中安格斯牛血统占50%、牦牛和黄牛血统各占25%,1 岁半时体重可达350kg 以上,与7 岁龄牦牛体重相当。该牛具有良好的高原适应性、生长性能良好,牛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肉质细腻坚挺、脂肪沉积丰富均匀、气味纯正等特征,已达到中国优级雪花牛肉质量水平,填补了西藏高档牛肉开发的空白。

传统以放牧为主的牦牛养殖方式,导致出栏周期比较长,一般在7 岁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 岁左右,出栏率低、产肉量少,难以满足当地群众需求。昌都市从2019 年开始试点探索“雅江雪牛”的经济杂交改良工作。经过2 年探索、1 年推广,牦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遇到了一些痛点难点,本文将就牦改工作的现状及对推进工作的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

1 牦改工作的现状

1.1 组织机构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责任压实不实,抓落实还有待于提高;个别县(区)、乡(镇)仍然存在责任压实不实,工作分工不明确,个别乡(镇)还存在很难动员或动员不了的问题,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工作推动缓慢、效果不佳。二是“联防联动、通力协作”的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牦改工作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再到县区层层都很重视,但个别部门没有积极组织推动,没有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工作推动滞缓。

1.2 技术支撑稍显薄弱牦牛经济杂交推广技术基础薄弱是面临的首要难题。推广应用新的技术依靠的还是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是关键,我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组织举办了3 项大型现场培训班,同时,以派送自治区、邀请专家在点上手把手等多种渠道培养培训1100 余人,最大限度地缓解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压力,但由于昌都山高谷深、村庄分散、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特别是畜牧业受传统养殖习俗“四季放牧、散养放牧”的影响,导致服务半径很大、服务环境恶劣等对基层配种人员综合素质提出很严峻的挑战,培养培训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本土人才迫在眉睫。

1.3 农牧民的传统观念不易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惜杀惜售现象较为普遍。2021 年是全市全面开展牦牛经济杂交推广工作的第一年,农牧民群众目前无法看到实际效益,也无法衡量它所产生的价值,导致农牧民对此项工作处于观望的思想,参与度不高;群众担心采用人工授精对牛造成机械性损伤,“雅江雪牛”饲养后需屠宰上市,群众以不杀生为理由不愿意参与,是工作推动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群众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县(区)没有采取公母畜分群饲养措施,没有执行公牛清群的要求,极有可能造成受配母畜隔离时间不够、即配即放等现象,不排除受配母畜放牧时被二次交配,导致受胎率下降、空怀率偏高;或者在传统放牧条件下,畜主平时观察不到位,几乎不关注牛的繁殖期的跟踪、动态的关注等工作,加上牛只在散养放牧状态,这对牛只自然交配提供了有效空间,没有跟踪、缺乏管理、缺乏自然交配防止措施,导致人工冷配牛只基数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2 牦改工作的推进模式探索

2.1 强化顶层规划和高位推动领导重视是牦改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根本保证。

2.1.1 市领导亲自指挥部署2020 年底,市政府市长指派各县(区)分管副县长赴该基地学习,并召开全市专题工作会议,亲自谋划2021 年牦改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组织召开专题研究牦改工作,成立牦改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先后2 次组织召开全市牦改推进视频会,并将视频会延伸到乡(镇)一级。

2.1.2 统筹工作规划组织专人制定出台我市牦牛经济杂交推广工作方案,规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要求。

2.1.3 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县(区)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订立工作责任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具体内容,将牦改工作成效与干部年终考核、工资绩效等挂钩,实施奖惩结合,全力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

2.2 强化组织领导和严密部署

2.2.1 织密组织结构按照“政府保数量、部门保质量”的原则,推动各县(区)、乡(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确保工作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明确乡镇每1 名主要领导带头负责组织不少于50 头牛,提前转场集中管理。建立以市级畜牧总站为组长、各县(区)畜牧站为副组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农科院等单位为技术依托的技术服务组,形成上下一体、统一协调、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

2.2.2 强化督促检查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总站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自治区主要领导或成立督导检查小组,以全覆盖的方式先后8 次对牦牛经济杂交推广示范项目示范点进行督导检查。

2.2.3 强化进度考评搭建由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各县(区)分管县长及农业农村局局长等组成的工作联系微信群,持续跟踪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重点难点,分享工作经验,并对进度偏慢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形成互相借鉴、互相督促、共同推进的一体工作局面。

2.3 引进专家保障技术支持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援藏省市及相关单位支持,聘请牦牛经济杂交技术专家,包县包片负责区域牦改现场筛查、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科技创新等工作。截止2021 年11 月,先后从区内外聘请专家共计18 人,组织我市本土技术专家4 人,从西藏农牧学院协调技术骨干学员6 人,参与我市牦改工作。

2.4 多种模式立体宣传实施地毯式立体宣传,协调安排县级领导带队组成工作小组,逐县、逐乡、逐村开展拉网式宣传,与农牧民现场沟通、露天谈心、答疑释惑、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资金补助、物资奖励、奖惩结合等方式,争取农牧民对牦改工作的支持。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3.9 万余份,深入村(居)宣传40 余次,宣传发动7.1 万余人(次)。

2.5 创新模式驱动推进效果

2.5.1 强化物资保障按照“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工作原则,提前做好牦改相关重要设施设备的检修保养,及时采购冻精、B 超仪、输精枪、液氮罐、同期发情药品等物资。

2.5.2 创新专家包片工作制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援藏省市及相关单位支持,聘请牦牛经济杂交技术专家,包县包片负责区域牦改现场筛查、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科技创新等工作。截止2021 年11 月,先后从区内外聘请专家共计18 人,组织我市本土技术专家4 人,从西藏农牧学院协调技术骨干学员6 人,参与我市牦改工作。

2.5.3 成功探索建立牦牛同期发情配种技术市农业农村局综合现场人工B超检胎、生殖疾病筛查和牧民问询座谈等手段,分析掌握犏牛一年一胎主要分布区域(村组、牧场),并在逐一筛查的基础上,结合犏牛发情集中、妊娠生产规律性强的特点,采用“0-7-9”和双“PG”技术进行人工催情,建立了符合我市养殖特点的牦牛同期发情配种技术,既保证了与自然发情冷配技术相当的成功率,而且显著缩短了胎间隔,降低了农牧民的管理时间成本和适龄母牛的自然交配风险,提高了种群参配率和受胎率。

2.5.4 严格种公牛管理及时制定村规民约,约定对种公牛管理不善者导致适配母牛自然交配的农牧民实施500~1000 元罚款。创制针对种公牛和犏牛佩戴物理隔档隔档的方法,降低自然交配概率,全力减少自然交配对人工经济杂交工作的干扰。

3 总结

3.1 工作成效显著任务完成量占全区43.82%,远居全区之首2021 年牦牛经济杂交推广示范项目共完成配种15881 头,涉及我市11 县(区)73个乡(镇)495 个村(组),建设配种点187 座,较2019~2020 年配种提高938%,任务完成数占全区43.82%,属全区之最。

3.2 率先创新建立牦牛同期发情配种技术同期发情技术有助于准确判断发情配种期、显著提高配种受胎率,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事业为大局,吸收先进经验,坚持目标导向,着力化解难题,于全区率先创新建立了“一筛、二催、三配种”的三步工作法,建立了符合我市养殖特点的牦牛同期发情配种技术,得到区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写入文件推荐使用。

3.3 系统性协同推进工作的基础基本形成探索建立了“构建一个组织结构、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培养一支工作队伍、开展一次集中宣传发动、实施一次集中督查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明确“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责任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宣传督查组,落实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层层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年培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786 人次、宣传发动7.1 万余人(次)、每个县培养2~4 名配种技术干部,配种技术力量较往年增加20 余倍,基本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部署、责任机制纵向到村、宣传发动覆盖到户、技术培训横向到人等从上到下、协同推进、相得益彰的立体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发情农牧民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跟着牦牛去巡山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