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改革吹响了号角。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评价作为职業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以往社会主流观念中并没有将技术技能人才纳入独立的人才范畴,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多参照普通教育评价制度,导致职业教育评价与普通教育评价存在同质化现象,同时也导致技术技能人才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应是“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真正认可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并在教育评价和社会评价中用制度形式予以保障,助力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
首先,职业教育评价应破学历至上,立能力本位。一直以来,在以学历为导向的社会评价中,职业教育很难吸引到适龄学生就读。在当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不仅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应逐步破除“学历至上”的错误认识和价值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树立“全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
其次,职业教育评价应破知识导向,立技能导向。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重“知识”轻“技能”,因此,接受职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事情,技术技能人才也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如今,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不再只看重应聘者所拥有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因此,为扭转“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面,应破除单一的知识导向评价,建立健全技能导向评价机制,以充分指导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质量。
第三,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应五维并行,立效果导向。在传统评价中,注重静态“结果”的表达:择优排序、等级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教育评价的片面化。为避免此种倾向,教育评价应转向注重“效果”评价,即将“经验获得”和“绩效产出”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增量情况”和“价值贡献”。为推动职业教育建立与其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相适应、相匹配的评价方式,摆脱职业教育评价对普通教育评价的路径依赖,有必要从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教师、教材、社会五个维度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建立职业学校自我评价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关注职校生的充分成长,探索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增值性评价;构建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对教材内容质量及使用度的考察;遵循“对岗不对人”原则,健全公平的就业制度和高技能人才荣誉体系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
38655003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