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邦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重庆市巫山县奔向新生活、接续新奋斗,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农业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围绕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深入领会把握关于“三农”工作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的重要论述
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有4亿左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强调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农业大县却不是农业强县,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扎实稳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发展机遇。必须认识到“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极端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懈怠,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深入领会把握关于稳住农业基本盘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巫山刚刚经历脱贫攻坚的洗礼,“三农”基础有了明显改善,但相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相对薄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困难。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庆市委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三)深入领会把握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科学回答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脱贫攻坚期间,巫山县累计脱贫120个贫困村、2.46万户8.9万人,同全国全市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并将持续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四)深入领会把握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强调今后十五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明确要求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阐明了县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对巫山县来说,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城乡融合。近年来,巫山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为实现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要加快推动构建县乡村统筹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差距。
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摆脱贫困充满艰辛,巩固成果更属不易。巫山县坚持把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织牢防贫返贫“监测网”
及时发现存在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举措,必须有一张精准高效的预警监测网络。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动态排查、动态识别、动态帮扶责任,确保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安排乡镇干部、驻村干部作为监测帮扶联系人,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夯实信息基础。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利用各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抓实信息核查,确保底数清晰、任务清楚。抓实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进行比对核实,及时开展整改,强化通报调度,限时销号。
(二)织紧行业部门“政策网”
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稳住兜底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和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开展低收入人群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确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优化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好特色产业规划,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建设。完善就业政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定期入村宣传招工政策、了解就业意愿、送上优质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劳动力培训体系。
(三)织密社会协作“帮扶网”
在巫山县摆脱贫困的崢嵘岁月中,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包括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脱贫任务顺利完成后,社会帮扶更加深入、更加精准,充分激发了发展内生动力。深化产业协作。坚持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探索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经营、品牌创建和旅游互通等方面合作项目,全力帮助巫山补短板、促发展。深化消费协作。持续开展“十万山东人游重庆”“万吨渝货进山东”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消费帮扶规模。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对口支援单位优先组织巫山农特产品进超市、进机关食堂、进社区。深化人才协作。打通同三峡集团、广东省、烟台市、北碚区、铜梁区等帮扶单位的人才交流通道,继续选派优秀人员赴巫山开展支教、支医、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人才帮扶工作,推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作。
三、因地制宜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绘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一)保障粮食安全,把耕地红线守护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保护耕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一是全面压实责任。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快形成耕地“数量、质量、产量”一体化保护体系,坚决稳住耕地红线。二是全面加强管制。深入实施耕地“非农化”整治,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同时稳定全县经济作物规模,将发展效益不好的地块适当恢复为农田。三是全面提升产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强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科学有序推进适度开发,确保耕地后备资源既有数量也有质量。
(二)尊重农民意愿,把乡村规划好
做好乡村振兴不能盲目大拆大建,必须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乡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施工。一是尊重自然地理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因地制宜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等管控边界,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二是合理确定村庄布局。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护独特的建筑景观、山水风貌、文化习俗,推动各个村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三是立足区域自然禀赋,持续抓好下庄、摩天岭、小三峡和神女峰产业发展示范引领,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以点带面盘活全县乡村振兴大局。
(三)补齐短板弱项,把乡村建设好
脱贫攻坚期间,巫山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0余亿元,将在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的基础上,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加强农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注重完善硬件,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防汛抗旱等条件,重点推进自然村道路、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升级软件,针对农村人口结构、村庄格局的变化,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加快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四)围绕壮大特色产业,把乡村发展好
乡村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建强品牌出特色。发展壮大以脆李、柑橘、核桃、中药材、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巫山县已创建农业及农产品品牌135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巫山脆李品牌估值连续多年蝉联全国李品类第一。深化改革壮规模。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龙头企业99家、专业合作社1875家、家庭农场1088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接二连三”增价值。做大做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做好道地中药材深加工,开发脆李酒、巫峡粉丝等一批特色产品,推动更多“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
(五)围绕广泛发动群众,把乡村治理好
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必须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扩大宣传“覆盖面”。把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全县动态讲清楚,让群众了解全县发展目标、中心工作和实施路径,引导群众从“局外人”向“当家人”转变。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效性,有效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平台,畅通群众发声渠道。明确权责“分界限”。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明晰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责关系和职责范围,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有章可循。
四、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
(一)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作用,嚴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作机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四大家”主要领导联系特色产业示范片区工作机制,组织36位县领导定点联系全县26个乡镇(街道),93个县级单位组建成26个县级帮扶工作团开展帮扶工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二)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始终保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强劲势头,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是提升班子战斗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抓选人用人促素质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提升致富带动力。选拔有能力的村支书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模式全区域覆盖,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提升群众号召力。坚持弘扬新时代“下庄精神”和楷模精神,培育更多下庄式基层党组织和毛相林式干部,全面改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三)建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牢牢抓住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乡村振兴道路上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一是培育一批“领头雁”。拓宽选人渠道,着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党组织书记,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发挥驻村工作队传帮带作用,选派415名干部组成驻乡镇工作队5个、驻村工作队142个,不断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二是储备一批“后备军”。建设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全方位培育新时代“三农”人才队伍。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与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三是引进一批“金凤凰”。优化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提高各类待遇补贴,柔性引进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高级人才来巫山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作 者:中共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3480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