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2022-03-13 23:13李庆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乡村振兴

李庆祥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着竞争力弱、保障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该文从加强培训教育、健全体制机制、进行宣传引导、拓宽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003-03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is related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in our country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mpetitiveness and imperfect security system. Therefore,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mprov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conduct propaganda and guidance, and broaden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labor;Employment;Dilemma;Countermeasures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1 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重要意义

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不仅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对于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离不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之基、民生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1]。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只依靠政策扶持和外部帮助,而需要从内部着手,通过帮助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此外,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从哪里来,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外,稳定的就业,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的钱包才会鼓,腰杆才会硬,幸福感和安全感才会足。

1.2 实施鄉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主体便是农村劳动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要振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只有就业稳定、收入保障,农村劳动力才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有十足的干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振兴不仅应是农村经济振兴,更是人才振兴。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应提升自身就业素质,锻炼行业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1.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2021年,脱贫攻坚任务已经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能只靠政府扶持帮助,要从根上脱真贫、真贫脱,就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了,农民收入也就稳定了,同时也可以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也是防止农村返贫现象的重要因素和基本途径。

2 农村劳动力面临的就业困境

2.1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小 目前来说,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难以进行一些技术性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简单、就业形式单一、流动性弱,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现在许多企业都进行机械化电子化生产,需要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劳动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许多服务型企业对年龄又有一定限制。此外,一些较为体面的、需要脑力劳动的行业对农村劳动力来说存在行业门槛和壁垒,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达不到这些行业的要求。并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专、大专等应届毕业生就业,他们思维活跃,易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就业竞争力强。这些都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冲击,使其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2.2 就业保障体制不健全,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发展 虽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保护,城乡差别正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就业保障意识、户口、工作种类等诸多问题,许多企业在对待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方面还有所差别,如教育、医疗、工伤保险等方面。(1)教育方面:虽然教育部门已经提出入城务工子女随迁入学的政策,但是也有许多地方贯彻落实不到位。还有就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许多农村劳动力子女只能回农村入学,造成父母和孩子两地分居。(2)医疗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城里的医保待遇与城镇职工有所差别,就医难、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由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事的是高强度体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许多伤病渐渐出现。许多农村劳动力未缴纳或者未连续缴纳社保,看病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还可能因此致贫。这些都挫伤了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思想较为保守,创业积极性低 创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种渠道。但在农村劳动力当中,有创业头脑和胆识的人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限于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许多行业的了解少,思想较为保守,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渠道也少,缺乏创业的意识;另一方面受限于经济水平。农村家庭的收入就不高,有些农村家庭仅能维持家庭开支或少有盈余,拿不出或不敢把家里的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于创业,担心收不回成本,更不用说向银行贷款来用于创业。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积极性低。

2.4 农村基层政策宣传不到位 现如今,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有贷款支持政策、用地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等,对于年轻的农村劳动力来说,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来说,他们的消息渠道却十分闭塞,这个时候就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来进行政策宣传。但是,许多村干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够强,受限于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对于许多政策措施不能够及时理解、并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这就造成了上传下达的不及时,政府政策虽发布了,但是许多农民不能及时了解,给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拖了后腿。

3 促進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组织培训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 政府部门应当整合教育资源,结合当地的大、中专院校,成人教育院校等社会资源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等一条龙服务。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培训,把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技能型人才。此外,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不同教育层次的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分级分层,结合劳动力本身意愿来进行培训。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来说,要照顾其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使培训内容与其自身需求相符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为目标,对培训费用进行适当财政补贴或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培训。

3.2 开展农村招聘活动,提供就业信息 农村消息渠道相对来说比较闭塞,许多农村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因此,必须打通农村就业信息渠道。首先,乡镇街道办、农村基层组织应当负起责任,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招聘岗位信息,充分利用劳务中介机构信息多、门路广等优势,联合劳务中介机构在社区或者街道举办招聘会,协调联系用工企业到招聘会进行招工。还要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村级微信群、宣传栏等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其次,当地部门要开辟劳动力市场,划定区域,设立设施,组织起有规模、有组织的劳务市场,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3.3 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为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驾护航 首先,建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与城市劳动力相同的保障。教育资源方面,保障农村劳动力子女随迁入学,享受城市同等待遇;医疗资源方面,统筹异地就医服务,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更加健全,建立农村劳动力大病保险制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工伤保险方面,劳动部门要监督用工单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工伤保险,特别是在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劳动部门要加强对于用工单位的监督,惩处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为农村劳动力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其次,不仅要为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保障,也要为农村劳动力解决“退休”后的生存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方面,要降低农村劳动力的保险费用,提高保额,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农村劳动力的养老担忧不再成为问题。

3.4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鼓励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首先,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组织农村劳动力接受现代化信息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使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现在,利用淘宝、抖音等平台助农直播带货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而且催生出了新的就业形式,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孵化出了很多新生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前所未有机遇。农村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而且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建立产业链,使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实现“双增加”。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在城里工作的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以农业种植园为例,许多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开始在农业种植园里承包一小块土地,种上自己想吃的蔬菜,每逢周末或假期都来浇水施肥,平时还可以委托给种植园主照顾,付给费用。农村劳动力可以利用农村土地优势,开办农业种植园,吸引城里人来种植园享受生活。再次,农家乐、民宿等具有农村特色的绿色旅游形式越来越成为新潮流。农村劳动力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结合当地的山水美景、时令果蔬,搞绿色旅游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5 拓宽产业结构,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当前,我国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足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不仅要从外部着手,更要从农村内部下功夫、想办法,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巨大的需求量不可能完全依靠进口。因此,要守住粮食耕地红线,在确保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尝试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其次,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按照优质、高效、增收的原则进行,在发展传统农产品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水土、气候特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优势农产品种植。例如,在气候温和地区可以发展花卉养殖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河虾、蟹等水产养殖;在光照充足地区发展蔬菜种植业等。在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当地政府要进行人力、资金、政策支持,组织相关产品专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为农户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多元化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可以有效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从农村内部解决就业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政府部门要在组织职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拓宽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作为农村劳动力主体的农民来说,其自身也要打开思路、拓宽就业途径,利用农村优势资源解决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2017年,第67页。

[2]田琳琳,王利君.浅谈破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167-168.

[3]王世茂.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8):3-4.

[4]任惠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经济发展[J].财经界,2020(25):18-19.

[5]郭启民,李志明.“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实践意义和重点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的重要论述[J].新视野,2021(04):22-29.

(责编:张宏民)

3594500338264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就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