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丽媛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理论的核心。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可以深刻把握我国国情、理性思考民族命运、主动担当时代重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明确“四个自信”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35
0 引言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四个自信”,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一个全新历史场域和历史发展阶段,并以“新时代”这一时间点为界限,以这一点之前的历史时期为参照系,前后时期相比较而呈现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时期,称之为“新时代”。从国家层面看,新时代是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看,新时代是承载全新历史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时代;从中华民族层面看,新时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从人民层面看,新时代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新时代是为人类作更大贡献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更担当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1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价值意义
1.1 培育“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从其内涵来看,“四个自信”紧密联结国家命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道路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发展方向;“理论自信”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坚持不懈、奋力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坚持理论自信就既是坚持社会主义真理与科学的体现;“制度自信”是中国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象征;“文化自信”,则象征着中华民族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历史的传承作用。
1.2 坚定“四个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四个自信”得到提炼和概括,是实践出真理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方向离不开“四个自信”的指引。只有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高度融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发展与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的快速成长与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新时代大学生要时刻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自身素质,紧密联结国家意志,充分调动自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时刻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为自身进步做准备,才能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
2 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因素
首先,自身对“四个自信”的认知不足。当下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对我国近代史及党的发展史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识较浅,甚至受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影响,崇洋媚外现象较为明显。因此,不断认识感受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在祖国受到攻击时,能保持冷静,学会鉴别,坚定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网络信息迅速发展并快速传播,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说,一些对我国发展中产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无限放大,对党的领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甚至恶意煽动和妄图制造不利于我国和谐发展的言论,都会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体系的构建,造成认知混乱与思想盲区,进而影响学生树立牢固的“四个自信”的意识。
最后,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立德树人,有利于规范学生思想,避免出现偏差。但目前大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表现冷漠,未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往往使思政课事倍功半,对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产生较大的阻碍。
3 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路径
培育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过程是长期的、多途径的,教育者要积极习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近总书记也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
3.1 提高教师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功能价值作用的认识
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大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首先,教师自己要熟知“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掌握“四个自信”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传道者首先要自身明道信道,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高校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基础理论,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理论素养,更要密切关注时政要闻,通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科研活动,学习借鉴优秀的案例或经验,提高认识、提升水平。
3.2 實现“四个自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大学生思想认同感
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积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积极要将“四个自信”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将“四个自信”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课堂,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知识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其中,保证全体大学生都能接受到有效的教育,保证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进而也有利于充分增强“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坚持内容为首,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专题式、研究式教学。卢梭曾指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教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做学问的兴趣。”高校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筛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课程设计,通过专题式研讨,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想共鸣”。同时,加强从“结论式”到“探究式”,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大部分教师会采用摆出结论,再进行说明。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探究-提出疑问-表明、交流意见-教师针对性创设情境或援引案例比较说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将理论性知识具体化、客观化,同时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知识层面深层内化,从根本上达到认知并认可。
3.3 将“四个自信”融入其他课程中,贯彻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当前,立德树人政策指引下,要坚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的教育方针,恰当的将“四个自信”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中,使专业课更具方向性,实现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共同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格局。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认同我国民族文化、民族发展史和当前民族发展成就,认识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真正实现思想认同、行动一致。
3.4 创新实践活动,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协同配合,搭建协同育人、优质育人平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四个自信”是在知行统一的实践中不断培育和扎根的。坚定“四个自信”就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深入实践,通过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升华大学生的认知。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应大力开展有关“四个自信”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申请实践学习经费,加强与有关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纪念馆或红色历史区等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机制,让大学生到红色革命历史地区,身临其境地进行参观实践学习,如组织学生到遗址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建立社团及“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同时邀请各级老革命前辈、政府领导和专家教授进校开展“四个自信”的专题讲座分享,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体制机制,加强学生在实践中的真切感悟。
3.5 高效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接受价值观念、了解世情国情、加强沟通交流等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也为培育大学生提升“四个自信”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高校在开展“四个自信”政治认同教育过程应积极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平台的优势,如通过校园微博、校园官方论坛、公众号、校园短视频等平台,以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定期向学生推送与“四个自信”相关的科普知识、内容以及国家发展相关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探讨,从而对“四个自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
3.6 加强以“四个自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紧紧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通过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构建,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加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积极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形成具有教育和引导作用,高校应做到以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将“四个自信”融入其中,推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一体化,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和家庭、社会、个人四方面应形成教育合力,保证“四个自信”教育全员参与。首先,高校要牢牢将“四个自信”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和中心,深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家庭要做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真善美。再次,社会要做好宣传和育人氛围,可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宣传“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最后,大学生自身要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不怕艰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做“四个自信”的可靠践行者,为实现自我远大理想和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4 结论
我国当前国情决定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坚持“四个自信”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其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相关教育者结合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要求,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2]暴文婷.新时代“四个自信”认同的培育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9.
[3]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04,(12),2021,(4).
[4]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
357850033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