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云
编号:H1(2022)34-03-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通过学生的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词汇语言体系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为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增长,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时,可增进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将班级学生分为阅读能力较强、基础词汇量较弱或阅读兴趣较高等几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结合班级学生现状,展开难词生词教学,为词汇量较弱的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注重对阅读能力较强學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讨论等形式明确自身阅读问题,通过教师对阅读问题的讲解帮助该类学生巩固阅读效果,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例如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类型的阅读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词汇量的提升及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好基础。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的良好开展,有助于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及日常生活。在网络信息发达、学生个人意识较强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学生需求及教育需求,优化当前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第三初级中学441000)
3892500338274